学术投稿

子宫输卵管造影1413例检查分析

刘少图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 X线摄影, 检查, 诊断
摘要:当今我国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时,大多数都能喜得金童玉女,小康之家其乐无穷.但是社会群体中,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的病友也有一定比例,她(他)们病因诸多,其中有一些是因多次人工流产,消毒不严及性传播等原因造成,且日渐有增多的趋势,他们中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通畅不全和阻塞占比例较多.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X线造影剂的使用及副作用的处理

    X线检查(普通摄影、DSA、CT)大量运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在X线检查不能形成影像的器官、组织、病灶,常运用X线造影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机体对引入造影剂要产生作用发生反应,个别病人可能表现较明显.综合我院两年来普通摄影、DSA、CT使用造影剂病人4654例.发生副作用反应均为静脉使用造影剂65例(61例为使用泛影葡胺、4例为使用欧乃派克),所有病人均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对使用造影剂的经验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善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软骨发育不全1例的影像诊断

    孕妇27岁.孕8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臀位,胎头双顶径8.7cm,颅骨光滑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胸部扁平,腹部膨隆,四肢短小;测股骨长约2.1cm,肱骨长约2.0cm,胫骨长约1.6cm,羊水深处约14cm.其双顶径相当于孕35周,股骨长仅相当于孕17周,二者明显不成比例.超声诊断:宫内单活胎,胎儿四肢发育短小畸形,羊水多.

    作者:乔志敏;闫红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副鼻窦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之比较

    对副鼻窦的传统平片检查,受颅骨重叠影的影响,因不同患者的颅骨骨板厚度有差异,有的患者枕骨厚度较厚且骨皮质较厚较致密,所以影响了诊断标准,加之平片缺乏密度分辨率优势,与CT扫描相比较,有明显不足.而CT之轴位与冠状位扫描又各有优势,笔者这里论述的主要目的是在CT高分辨率优势的基础之上,怎样更好观察窦腔的周边关系,即怎样得到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作者:杨继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阑尾结核误诊一例

    近年来,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杆菌虽可侵犯机体各个器官,但以侵犯肺、淋巴结、肾、膀胱、骨骼、肠多见,而发生在阑尾则罕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萍;朱建萍;刘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钼靶X线摄影的技巧与要点

    目的:探讨钼靶X线的摄影技术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这几年乳腺摄影工作的步聚、技巧、要点.结果:摄影手法的熟巧,技照条件选择的恰当,是获得一张良好乳腺片的前题.结论:钼靶X线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信息量大,图像清晰而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手段.

    作者:龙丽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放射医疗设备应用的看法

    一、多元化新旧大型设备的引进 自90年代初已经在部分基层医院引进了昂贵的大型设备,在这期间有新设备,也有旧设备(二手设备).医院为了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及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攀比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条件差的医院引进了二手设备,一些乡镇级医院无论是在技术、设施、环境,还是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医疗设备不能发挥充分的效应,使用率低下,特别是二手医疗设备昂贵的维修费都难以支付.

    作者:孙乐智;孙加峰;孙立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护理对照研究

    腹腔镜手术是近10年来应用于临床上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该项技术广泛开展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所积累的病例的数目和所涉及的手术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展.

    作者:杨月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不孕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并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102例中,输卵管炎症及积水40例,占39.2%,输卵管通畅28例,子宫粘连8例,输卵管结核18例,先天畸形8例.结论: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炎症,结核及子宫发育畸形,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女性不孕病因的常用的简易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作者:宋雪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

    脊柱外伤可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出规相应的临床表现,并能引起脊柱脱位等病理改变.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CT检查75例脊柱骨折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毅勇;巴特尔;张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原发子宫内膜恶性肿瘤CT分期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已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CT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及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高的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7-09-2006-02期间共24例资料完整的子宫恶性肿瘤病人CT、临床及病理资料,主要讨论了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分期和处理中CT的作用.

    作者:冯涛聚;张进强;李照兴;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巨大儿分娩致产伤2例分析

    巨大儿分娩致产伤临床已不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二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春杨;马丽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甲状腺疾病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2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为低密度,甲状腺癌9例,占27.3%;甲状腺瘤12例,占36.4%;桥本氏甲状腺炎3例,占9.1%;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占15.2%;弥漫性甲状腺肿3例,占9.1%;甲状腺囊肿1例,占3%.CT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89%,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83%.结论:螺旋CT能更好的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作者:周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白内障的CT诊断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并发症之一,病理上表现为晶体肿胀,水肿和破裂,但外伤往往合并有软组织肿胀,前房出血,混浊,眶骨损伤等妨碍对晶体的物理检查而漏诊.本文通过结合我院6例外伤性白内障的CT表现,探讨CT对外伤性白内障的诊断.

    作者:张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组织萎缩的CT测量与诊断

    目的:探讨脑萎缩的CT诊断征象.方法:主要通过测量以下几组与脑组织形体有关的数据从而确定脑组织形体属正常或萎缩改变:①脑沟纹的数量与深度;②脑室腔前角及体部的宽度;③侧裂池的宽度.将全部被测量的448例颅脑CT数据资料分成四个组:正常、轻、中、重度脑萎缩.结果:在总448例中正常组122例,轻度脑萎组144例,中度脑萎组78例,重度脑萎组104例.结论:认为CT检查对脑萎缩的形态学诊断是行之有效的佳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主要部位脑沟纹及脑室腔数量化的改变,并可再结合其他脑池脑室形态及脑组织密度的改变,进而推论出脑萎缩的程度,及进一步考虑是否并发有其他脑病存在,从而更好地对脑萎缩病变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对延缓脑组织退化改变的认识及改善脑萎缩患者的智力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曾妙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击致肩胛骨粉碎性骨折1例报告

    肩胛骨骨折少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0.3%,约为第22位,电击致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更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6岁.双手操作金属压力盘,因电线与手持轮盘连接而触电,触电瞬间感觉右上肢及右肩背部强烈的痉挛、抽搐,但未摔倒.临床检查:双上肢及肩背部皮肤未见烧伤及溃破,右上肢及肩背部疼痛,不能抬举,旋转受限,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马质军;马英杰;张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ACS及互动式影像远程会诊的创建及效益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s RIS)及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影像科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作者:简昌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CT征象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CT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腹腔穿刺和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4例,主要观察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增大的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16例(89%),其中光滑均匀增厚15例,局部不规则增厚1例,10例增厚的腹膜有明显强化.(2)大网膜增厚16例(89%),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4例,饼状增厚2例.(3)肠系膜受累12例(60%),其中4例合并小结节.(4)腹水12例(60%),其中9例为少量腹水.(5)淋巴结增大12例(60%),其中5例显示环行强化.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CT主要表现有均匀性腹膜增厚并强化,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肠系膜受累及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等.

    作者:韦寅;李瑞雄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软骨瘤误诊1例的思考

    目的:右胫骨近端外后方骨软骨瘤误诊骨折,予以报道.方法:透视、拍平片、螺旋CT扫描并图像重建.结果:右胫骨骨软骨瘤.结论:骨软骨瘤误诊骨折.

    作者:王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4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资料分析,探讨其影响麻醉效果因素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性依据.方法:将450例患者手术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施术.结果:入室后行腰硬穿刺术,其中穿刺成功438例,占97.3%;穿刺失败12例,占2.7%,后改为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强化.结论:通过以上450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和手术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金光辉;宫万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脾破裂CT征象分析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