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张志;高梁斌;李健;颜登鲁;张亮;曾勉东;潘永谦;吕玉明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通过82例(84髋)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找出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后髋关节脱位(4例),术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遗留关节疼痛(8例).结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只有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黏附分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癌瘤体中血管黏附分子(VCAM-1)及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血管生长、转移方面的影响.方法:对41例食管癌、8例良性食管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5例正常人、30例食管癌术前和术后1周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瘤体及外周血清中VCAM-1的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VCAM-1不仅在食管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在食管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而且VCAM-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食管癌血管的生长和转移有关.食管癌组病人外周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并且术后食管癌病人血清中sVCAM-1的浓度下降(P<0.01).结论:VCAM-1在食管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sVCAM-1有望成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的指标.

    作者:郑斌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52例

    目的:了解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液(TF)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人均视病情给予抗癌化疗.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52例,加服TF 3 mg,每天2次,化疗前1周开始用药至化疗后4周;对照组50例,无辅助用药.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GCS-F使用、继发感染和抗生素使用人数.结果:TF辅助治疗组在化疗后白细胞数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快,而且白细胞降低人数、GCS-F使用人数、继发感染人数和抗生素使用人数均比对照组少.结论:TF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作者:张显杰;李俊山;刘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00例医院感染现况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本医院感染(M)的现况,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抽检300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况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6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3.85%,泌尿道感染占19.23%,胃肠道感染占11.54%.ICU、血液科、神经内科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偏高,为76.67%.结论:高危科室应该作为NI监控的重点.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用于预防应严格控制.

    作者:林红燕;沈怀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尿病是否会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方法:对35例糖尿病合并CHF和45例非糖尿病CHF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24 h时域和频域心率变异性方法来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有重要预后价值的HRV指标(SDNN,SDANN5及TP功率)无差别.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HRV指标(pNN50,RMSSD及HF功率)在两组有类似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组的LF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3.61±0.18)vs(4.09±0.21)In-ms2,P=0.04].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LF/HF也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2.2±0.2)vs(1.4±0.2),P=0.001].结论:在CHF患者,合并的糖尿病不影响具有预后价值的HRV指标.此外,在CHF交感神经刺激增加的情况下,糖尿病不进一步降低迷走神经活性,但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作者:刘世明;李辉绚;陈佩贞;李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中心ICU早期监测和护理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ICU早期监测和有效护理措施,为今后院内开展新技术项目--肝移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首例肝移植术的患者危重期进行早期监测和专科护理.结果:经过在中心ICU的及时治疗、早期严密监测及专科护理,该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期,并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危重期通过加强严密监测治疗、精确判断、及时处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衡度过术后早期重症监护期,为肝移植今后的存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卢肖兰;陈凤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外科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足之佳外科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近10年来治疗之19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即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创面床情况、手术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经住院综合治疗,创面床经准备,创面可自愈或接受植皮;38例局部皮瓣转移覆盖之创面仅16例一期愈合.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宜在创面床充分准备后行皮片移植术,不主张以局部皮瓣覆盖创面.

    作者:朱斌;朱家源;李新强;张涛;唐冰;陈东;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Ⅱ诱导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凋亡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Ⅱ(FCⅡNNAV)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荧光显微镜法、流式细胞仪法,观察FCⅡNNAV单用及联合阿霉素(ADM)体外对K562/A02的毒性作用、凋亡作用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FCⅡNNAV单用对耐药K562/A02及敏感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5±0.01)μg/mL和(0.67±0.11)μg/mL.FCⅡNNAV联合ADM体外对细胞K562/A02有较强的协同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FCⅡNNAV能明显诱导细胞K562/A02凋亡,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FCⅡNNAV能使细胞K562/A02的Bcl-2表达下调,表达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结论:FCⅡNNAV对细胞K562/A02及细胞K562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并与抗癌药ADM有较强协同作用.FCⅡNNAV能明显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左长清;林振桃;孔天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马桑内酯致慢性癫痫鼠海马谷氨酸脱羧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慢性癫痫模型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癫痫的关系.方法:用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亚致惊剂量肌注的方法建立慢性癫痫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注射.用振动切片机连续冠状切片,选取含海马结构中部的相邻切片,行GAD65/GAD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马桑内酯致痫组大鼠均被点燃,且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发作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从50 min减少到10 min左右),发作时间逐渐延长(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对照组均无发作.2.海马各区和齿状回GAD65/GAD67阳性神经元数在马桑内酯致痫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免疫反应减弱.结论:马桑内酯致痫鼠中GAD65/GAD67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免疫反应减弱,与癫痫关系密切.

    作者:陈德忠;廖卫平;陈盛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46例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空回肠肿瘤的诊断

    目的:探讨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空回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对常见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的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可观察黏膜小病变,清晰显示病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9.1%(41/46).结论: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文志辉;王海林;钟婉乔;刘伟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目的:分析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并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不愈合的效果.方法:1996年6月-2003年1月3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中,6例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1例采用通用股骨交锁髓内钉,8例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进行治疗;31例行植骨,4例行单纯闭合扩髓未植骨;8例同时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采用X线检查及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36月,平均15.5月,所有病例均获牢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5月,未见畸形愈合、感染及再骨折发生.按膝关节KSS评分,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94°,较术前平均改善30°,膝关节平均评分95分,优25例,良10例.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1分.结论: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是内固定使用不当,内固定技术存在问题和骨缺损处理不当.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骨折不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等优点,但应联合行骨移植及膝关节粘连松解术,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卢永辉;董伟强;白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通过82例(84髋)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找出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后髋关节脱位(4例),术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遗留关节疼痛(8例).结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只有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志;高梁斌;李健;颜登鲁;张亮;曾勉东;潘永谦;吕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杉醇、草酸铂、5-氟脲嘧啶和醛氢叶酸对大肠癌术后联合化疗的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草酸铂(艾恒)联合5-氟脲嘧啶和醛氢叶酸对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21例Duker's分期B~C期的术后大肠癌做上述药物化疗并与同期同病种的13例术后以5-氟脲嘧啶加醛氢叶酸化疗做对照.用药剂量为化疗第1天紫杉醇180 mg/m2静脉滴注.草酸铂150 mg/m2腹腔内灌注,5-氟脲嘧啶0.5g/d静脉注射,醛氢叶酸90mg每天3次口服.化疗第2~5天只续用5-氟脲嘧啶和醛氢叶酸.5 d为1疗程,每月1次,共用4至6疗程不等.结果:联合化疗组的CR(完全缓解)、SD(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R(部分缓解)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除脱发外,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草酸铂、醛氢叶酸、5-氟脲嘧啶用于大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延长生存期、减少复发.

    作者:雷建;郑文博;岑钧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温缺氧/复温供氧新生鼠出血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低温缺氧/复温供氧新生鼠出血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方法:80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三个实验组(H2、H4、H4R2组),H2和H4组分别予以单纯低温(10℃)缺氧(5%O2)2、4 h,H4R2组低温缺氧4 h后,再暴露于常温(37℃)高氧(95%O2)环境2 h.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2、H4组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C组比较,P<0.05),H4组则有显著下降(与H2、H4组比较,P<0.05),但仍高于C组.低温缺氧阶段其表达水平与低温缺氧时间、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29、0.76,P<0.01).结论:HIF-1α参与了低温缺氧/复温供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出血病变过程.

    作者:陶莉;陈克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9例急性白血病的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本院89例治疗和随访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以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收集可能影响预后的31个因素的全部资料,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0、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5%、49.33%、32.32%、18.71%、13.6%、10.80%和65.38%、53.85%、46.15%、30.77%、15.38%、15.30%,有15例达5年以上长期生存,总的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长期生存率较其他类型高.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小于30×109/L、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第1次化疗诱导缓解及终达缓解、缓解后有巩固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结论:急性白血病5年长期生存率为14.4%,M3预后较好,外周血白细胞、LDH、第1次诱导是否缓解、终缓解情况、有否巩固治疗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

    作者:王彩霞;毛平;周志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年鼠穹隆海马伞损伤后基底前脑小白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含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切断老年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imbria-fornix,FF),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PV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穹窿海马伞切断1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内侧隔核(medial septum,MS)和斜角带核(vertical diagonal band,VDB)的PV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P<0.05),分别减少58.4%和36.8%.细胞形态学参数改变明显(P<0.01),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减低(P<0.05).结论: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含小白蛋白神经元也逆行性溃变.

    作者:冷水龙;龙大宏;洪乐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红外光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04例的疗效

    目的:探讨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4例宫颈糜烂者采用红外光为治疗组,80例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外敷宫颈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红外光术后治愈率为67%,对照组31.3%,P<0.05.结论: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卢秀娟;黄碧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硫代乙酰胺致大鼠肝性脑病模型的量-效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代乙酰胺(TAA)致大鼠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HE/MHE)的量-效关系.方法:设立3个TAA剂量组,分别以200、250、350 mg/(kg·d)剂量的TAA隔日行腹腔内注射,共2次,建立不同剂量TAA致大鼠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1 d后进行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门静脉血浆内毒素,血氨,肝功能,肝脏病理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TAA组的大鼠在HE/MHE发生率,肝性脑病分级评分,内毒素,血氨,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等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TAA剂量越大,内毒素和血氨水平越高,肝功能损害和肝脏病理变化越明显,HE/MHE发生率和肝性脑病分级评分越高,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TAA致大鼠肝性脑病模型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其中200mg/(kg·d)剂量TAA为制备MHE模型的适宜剂量.

    作者:张美华;贾林;杜洪;苏常青;李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卡马西平、丙戊酸对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

    目的:分别探讨两种主要抗癫痫药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对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为因药物引起的骨代谢异常提供防治措施.方法:观察了60例年龄在18~40岁间的确诊癫痫患者.30例单独服用丙戊酸钠,30例单独服用卡马西平,时间≥6个月.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每组男女各半.三组均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血清钙(Ca2+)、血清磷(P3+)、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结果:卡马西平组血清Ca2+、P3+及25-(OH)D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丙戊酸组血清Ca2+及25-(OH)D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在这两组中血清PTH、CT、ALP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对骨代谢的影响不同.治疗上应有所侧重.

    作者:潘英;董必能;廖卫平;何小诗;杨少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后颅窝肿瘤术后创腔引流的护理

    目的:总结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创腔引流的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34例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创腔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结果:放置引流时间短20 h,长76 h,平均41.6 h.24 h内引流量多350 mL,少30 mL,平均140 mL.出现颅内血肿2例,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在置管期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进行创腔引流的患者做好创腔引流管的管理和护理,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置管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十分关键.

    作者:徐飞华;罗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及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比较含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9例经胃镜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胃炎且Hp阳性的连续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雷贝拉唑组(RAC组)和奥美拉唑组(OAC组).RAC组:雷贝拉唑10mg;OAC组:奥美拉唑20mg;两组均联用阿莫西林1000 mg和克拉霉素500mg,疗程1周.采用PCR-RFLP进行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160例完成治疗方案.RAC组及OAC组的Hp根除率按PP分析及按ITT分析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RAC组中,弱代谢型(PM)、中间代谢型(IM)及强代谢型(EM)各基因型间Hp根除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OAC组中,IM型与EM型间(P<0.01)及EM型与PM型间(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而IM型与PM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组三联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两组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根除Hp中疗效较稳定,个体间差异小.

    作者:姜英杰;李瑜元;聂玉强;王红;沙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