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氧化损伤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吕嘉春;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施侣元

关键词:DNA氧化损伤, 肺癌, 人气管上皮细胞
摘要:目的:为探明DNA氧化损伤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而进行本研究.方法:使用针对DNA经受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150例肺癌、120例癌旁肺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的含量;同时检测相应肺组织中P53、C-MYC、K-RAS、BCL-2、hTERT等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NA氧化损伤与上述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并在B(a)P-7,8二醇-9,10环氧化物(BPDE)和NiS诱导的体外人气管上皮细胞癌变模型上检测癌变过程中DNA氧化损伤的变化.结果: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肺良性痛变和正常肺组织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阳性率分别为92.7%(139/150)、17.5%(21/120)、10.0%(4/40)和5.0%(2/40),肺癌的氧化损伤高于其他肺组织(P<0.01).按性别、年龄、细胞类型和吸烟史分层,未见其与DNA氧化损伤之间的关联.分析DNA氧化损伤与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发现肺癌组织K-RAS、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DNA氧化损伤的含量高有关,而P53、C-MYC和hTERT基因表达与DNA氧化损伤无关联.在体外用BPDE和NiS作用于人气管上皮细胞系诱导其转化和癌变过程中,DNA氧化损伤标志8-0H-dG出现于细胞转化之前,其量与细胞癌变进程相一致.结论:DNA氧化损伤在肺癌变的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导致K-RAS和BCL-2等基因的改变有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病人体感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P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健、患侧的P15、P25、P40.结果:S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1).S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P <0.05).结论:S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作者:周进;李泽;刘月香;潘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钢丝内固定和小/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颌面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6个月以后随访临床及X线检查,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术后4-6周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避免了常见的并发症.结论:钢丝内固定和小/微型钛板内固定均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小/微型钛板内固定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刘江峰;张树标;高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目的:分析食管内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共52例病人,食管癌、贲门癌29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2例,共置入各种钛镍记忆合金支架54枚.随访观察3~36个月.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支架移位3例,支架堵塞9例,吸入性肺炎3例,呕血7例,残余漏2例,疼痛和异物感24例,严重返流症状5例.经过相应的治疗,除2例大呕血患者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虽然食管内钛镍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后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治疗,一般均可纠正,它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自发性食管破裂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继先;张本固;蒋仁超;乌达;牟志民;陈保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是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往一直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但自从1948年开始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加上皮质激素进行化学治疗,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及生存时间逐渐得到延长,死亡率从原来的100%下降到七十年代中叶的40%左右.

    作者:崔彦芹;陈福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皮下组织蒂隐动脉皮瓣治疗膝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一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一期或早期带软组织蒂的隐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总结.结果:13例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无臃肿,感觉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软组织蒂的隐动脉皮瓣用于修复同侧膝关节周围部位创伤所致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易行,皮瓣成活率高;皮瓣感觉正常、耐磨性好.

    作者:李佑龙;黄新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沙丁胺醇加丙酸倍氯米松氧气驱动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加丙酸倍氯米松氧气驱动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3例,分为A,B,C三组,每组21例,均采用氧气驱动气雾吸入,A组单纯吸入沙丁胺醇,B组吸入沙丁胺醇和丙酸倍氯米松,C组单纯吸入丙酸倍氯米松,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B组的显效率和治疗时间均优于A组和C组.结论:沙丁胺醇加丙酸倍氧米松氧气驱动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彬龙;杨宝英;陈彩凤;杨华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比较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并对两性的正常值进行比较.方法:采血后,用Coulter ACT血球计数仪检测血液生理指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用Beckman CX3生化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RBC、HCT、HGB、MCH和WBC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CV、MCHC、RDW、PLT、MPV、PCT和PDW等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ALT和UA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PROT、GLB、A/G、BUN、CREAT、CHOL、TRIG、ALT和血清电解质(Na+、K+、Cl-、总Ca2+)等均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爪沙鼠血液的生理生化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但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

    作者:戴丽军;肖庆忠;梁成结;韦永芳;文端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nension)目前仍是我国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妊高征的病因病理及其引起的脏器功能损害研究较多.

    作者:黄艳仪;陈敦金;陈小曼;佘若菁;苏念军;袁晓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浆D-二聚体改变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对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3 d内及第4周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结论: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谭红愉;李少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华眼镜蛇毒膜毒素对荷瘤小鼠S180细胞增殖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蛇毒膜毒素(CTX)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及其对肿瘤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在各组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3 d后各实验组小鼠分别腋下注射CTX0.8 mg/kg、0.4 mg/kg、0.2 mg/kg各0.1 mL,连续10 d.分析统计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肿瘤抑制率,并通过核仁组织区银染技术(AgNOR)和bcl-2蛋白的免疫组化实验,探讨CTX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TX各剂量组荷瘤小鼠的平均瘤重和瘤/体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减少(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CTX对体内S180肿瘤细胞的核仁形成区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底、中、高剂量组的AgNOR数(3.693、2.578、1.042)均比对照组(x=3.858)明显减少,且随着CTX处理的浓度越大,AgNOR的数目也越少(P<0.05,P<0.001);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强烈,经CTX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减弱或被完全抑制.结论:CTX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DNA基因的活性和干扰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朱蔚云;梁敏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抗肿癌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异环磷酰胺(Ifosphamide,IFO)加顺铂(Cisphatin,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51例Ⅲb-Ⅳ期NSCLC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其中26例用NVB+IFO+DDP方案化疗(N组),25例用MIT+IFO+DDP方案化疗(M组).结果:N组PR 12例,总有效率46.2%,M组PR 8例,总有效率32.0%,有效率N组高于M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N组升高者18例(69.2%),显著高于M组的8例(32.0%).骨髓抑制为限量毒性,白细胞下降分别为73.1%和72.0%,但均为可逆的,经积极处理均可恢复.N组注射局部静脉毒性发生率为34.6%.结论:以NVB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高,毒性可以耐受,可作为治疗NCSLC的又一有效方案.

    作者:邬伟明;高艳;曾运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超声诊断为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图像、术中所见及临床过程,就其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5例中,197例术中找到结石,共232枚,二维超声符合率为75.0%,二维+彩色多普勒为97.8%,5例术中未找到结石,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经保守治疗后排出.结论: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和定位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廖海星;袁敏翰;陆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东莞东华医院1403株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东莞市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按NCCLS规定,采用纸片法检测常用抗菌药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1403菌株位居前6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特治星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除4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外,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菌株.结论: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细菌耐药的新动态,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十分必要.

    作者:陈泳;张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DNA氧化损伤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为探明DNA氧化损伤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而进行本研究.方法:使用针对DNA经受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150例肺癌、120例癌旁肺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的含量;同时检测相应肺组织中P53、C-MYC、K-RAS、BCL-2、hTERT等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NA氧化损伤与上述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并在B(a)P-7,8二醇-9,10环氧化物(BPDE)和NiS诱导的体外人气管上皮细胞癌变模型上检测癌变过程中DNA氧化损伤的变化.结果: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肺良性痛变和正常肺组织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阳性率分别为92.7%(139/150)、17.5%(21/120)、10.0%(4/40)和5.0%(2/40),肺癌的氧化损伤高于其他肺组织(P<0.01).按性别、年龄、细胞类型和吸烟史分层,未见其与DNA氧化损伤之间的关联.分析DNA氧化损伤与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发现肺癌组织K-RAS、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DNA氧化损伤的含量高有关,而P53、C-MYC和hTERT基因表达与DNA氧化损伤无关联.在体外用BPDE和NiS作用于人气管上皮细胞系诱导其转化和癌变过程中,DNA氧化损伤标志8-0H-dG出现于细胞转化之前,其量与细胞癌变进程相一致.结论:DNA氧化损伤在肺癌变的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导致K-RAS和BCL-2等基因的改变有关.

    作者:吕嘉春;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施侣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活化方法对小鼠孤雌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核移植程序中电融合与氯化锶(SrCl2)活化处理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SrCl2作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的电脉冲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结果:10 mmol/L SrCl2与5mmol/L SrCl2处理6 h,卵母细胞的活化率差异不显著(82.4% vs 85.4%),但显著高于10 mmol/L SrCl2与5 mmol/L SrCl2处理4 h.10 mmol/L SrCl2处理6 h的体外发育至桑胚椹和囊胚的比显著高于5 mmol/L SrCl2处理6 h组(42.4%vs 24.4%,P<0.05).单独电脉冲激活(1.0 kV/cm,320μs,3次)的活化率(70.9%)高,但体外发育至囊胚比率低(7.9%).电脉冲与SrCl2结合处理时,以1.8 kV/cm 10μs 1次脉冲刺激后,再经10 mmol/L SrCl2处理6 h,活化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5.0%和57.3%.结论:电脉冲与SrCl2联合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可以促进小鼠卵母细胞的孤雌发育.

    作者:文端成;戴丽军;黄莉;韦永芳;陈大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氧和刺五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高压氧和刺五加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对照组95例,只以高压氧治疗;治疗组95例,给予高压氧与剌五加联合治疗,共6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也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高压氧和刺五加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煜;丘熙廉;赵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ENA抗体的定量检测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CHC)病人血清中各种抗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ed nuclear antigens,ENA)自身抗体的滴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自制的抗各种ENA(包括:Sm、RNP、ssA、ssB、scl-70、和Jo-1)的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和小牛胸腺丙酮粉作为ENA抗原以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88例CHC病人、65例非慢性丙型肝炎肝病(non-CHC)病人和6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各种抗ENA自身抗体的滴度.并以健康人血清中各ENA抗体的滴度的均数加上3倍标准差(x+3s)的滴度为转折点,以判定各种ENA抗体的检出阴、阳性.结果:各种ENA抗体在CHC病人中的滴度和阳性率分别是:Anti-Sm为507±270单位(arbitraryunits,AU)和22.7%、Anti-u1-RNP为548±278 Au和17%、Anti-ssA为612±213 Au和27.3%、Anti-ssB为678±186 Au和25%、Anti-Scl-70为194±67 Au和6.8%、Anti-Jo-1为181±60 Au和5.7%.其中,Anti-Sm、u1-RNP、ssA和ssB四种抗体在CHC病人中的血清滴度和阳性率都明显高于non-CHC和健康人(P<0.05).CHC病人血清中各种ENA抗体的总阳性率为59.1%,明显高于non-CH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有8例CHC病人同时患有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3例、多发性皮/肌炎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有7例检出了至少一种ENA抗体.结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诱导机体产生抗ENA抗体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方法能定量检测CHC病人血清中各种ENA抗体滴度,并对CHC的诊断及其预测其并发相关结缔组织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顾广梅;肖庆忠;宁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锌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锌剂提高前列腺液锌离子含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检测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口服锌剂治疗前后前列腺液锌离子含量,结合临床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的观察总结其疗效.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锌离子含量为(153.8±90.2)mg/L,较健康男性(220.3±85.0)mg/L为低(P<0.01)经3个月口服锌剂提高为(232.4±82.6)mg/L,而主观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3%,客观指标改善有效率为55%.结论:本口服锌能提高列腺液锌离子含量,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

    作者:缪智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湖北省不同年份汉坦病毒的RT-PCR检测及分型

    目的:探讨湖北省不同年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的主要型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型汉坦病毒的基因变异打下基础.方法:根据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Ⅰ型和Ⅱ型分型引物,利用RT-PCR时105份不同年份的病程在7日以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并对扩增出的基因片段选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 Ⅰ、Rsa Ⅰ、Mbo Ⅰ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用Ⅰ型引物通过RT-PCR检测75份血清标本(1996~2000年)和30份血清标本(1986~1987年)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10%,而用Ⅱ型引物检测前者阳性率为8.0%,后者均为阴性.对4份Ⅰ型引物扩增产物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均与Ⅰ型汉坦病毒标准株76-118完全不同,但其中3份与Ⅰ型汉坦病毒湖北地方株HV114相同,1份与HV114不完全相同.结论:不同年份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均为Ⅰ型汉坦病毒(HTN)湖北地方株.

    作者:陈晓湘;杨占秋;刘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阴道镜辅助高频电刀治疗子宫颈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阴道镜辅助下,高频电刀行子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治愈率和减少结痂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糜烂Ⅱ度、宫颈糜烂Ⅲ度、CIN Ⅰ、CIN Ⅱ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8例),研究组在宫颈环行电切术前、中、后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宫颈结痂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为95.8%,有效率为100%,宫颈结痂出血的发生率为0.42%,较对照组治愈率为80.9%,有效率95.8%,宫颈结痂出血的发生率为19.1%,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镜辅助下,高频电刀行子宫颈环节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充分了解病情,热悉技术操作的特点、细心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结痂期出血,是顺利完成宫颈环行电切术的重要环节.

    作者:孔丽雅;李锦玉;刘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