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权;胡玲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并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络丸(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牡丹皮、丹参、红花、桃仁、地龙、天麻、钩藤、夏枯草、沙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等)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经2个疗程治疗,2组均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ADL指数评分(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对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4.00%,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作者:刘海涛;王波;刘德喜(指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采用多指标分析法,获得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优方案。【方法】全面检索中外相关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应用多指标分析法对相互关联的多个目标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标准化矩阵及目标因素权重,进而获得各方案的相对贴切度,终得出优方案。【结果】共选出4项高质量的临床证据。采用多指标分析法得出各方案的相对贴切度C*N为: C*1=0.2939, C*2=0.4805, C*3=0.5097, C*4=0.6765。通过将相对贴切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可知电针治疗此病的方案优。【结论】以现有临床证据为基础,可以认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方案优。
作者:王栩;张智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剂量为2.43 g/kg),采用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法复制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右归丸组造模并给予右归丸混悬液灌胃。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及血清脂类物质含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 CETP、 FAS蛋白表达, 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SREBP-1c、 CETP、 FAS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出现高脂血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血清中TG、 TC、 LDL-C含量显著下降(P<0.01), 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内SREBP-1c、 CETP、 FAS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肝内SREBP-1c、 CETP、 FAS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SREBP途径抑制SREBP-1c、 CETP、 FAS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来降低模型大鼠血液中脂类物质的含量。
作者:赵敏;徐安莉;陈会敏;周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飞龙掌血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飞龙掌血根中氯化两面针碱和毛两面针素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飞龙掌血根中氯化两面针碱和毛两面针素的含量,同时参照《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含量。【结果】 TLC法可对飞龙掌血根中氯化两面针碱和毛两面针素进行鉴别,且斑点清晰,与其他成分分离度好; HPLC测定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在2.84~42.6μg/mL,毛两面针素在25.6~384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相对标准偏差sR=1.12%)和100%(sR=0.71%);水分含量为75.8~98.9 mg/g,总灰分含量为12.4~33.6 mg/g。【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和准确性良好,可为飞龙掌血根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温羚玲;郑润生;许雅萍;秦泽慧;徐晖;詹若挺;陈蔚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综述了近年来湿邪致病的机理研究。湿邪致病损伤阳气、阻遏气机的特性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水液代谢机制相关,湿性重浊的机制与血氧分压、脂质代谢、一氧化氮以及炎性因子等水平的变化相关,湿性致病粘滞的特性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T细胞平衡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湿性趋下的机制与机体免疫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体内酶的活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密切相关。临床上湿邪致病往往兼夹痰、热、寒、风等因素,故今后应探讨湿邪夹杂其他因素的致病机制。同时应量化湿邪致病动物模型的检测指标,以更直观地说明湿邪致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
作者:于斌;邓力;张丽;孙冰;厉启芳;陈佳;吴先林;赵昌林;李恩庆;陈孝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OLETF ( 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是1984年由日本大冢制药公司开发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鼠种。目前对该鼠的研究表明其特征表现如下:(1)慢性糖尿病(DM)病程;(2)多食;(3)轻度肥胖;(4)后期(18周后)出现高血糖;(5)胰腺增生;(6)肾并发症(结节病变);(7)内皮功能障碍;(8)胆囊收缩素1( CCK-1)受体mRNA的表达完全缺失,以及雄性遗传。该鼠早期以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为主,以后逐渐出现胰腺功能减退,晚期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与人类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
作者:陈婧;易玮;许能贵;孙健;蓝丹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保心康联合常规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功能、腺苷酸代谢的影响,探讨保心康治疗CHF的增效作用。【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保心康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保心康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保心康(1020 mg/kg)、常规治疗(美托洛尔10 mg/kg、卡托普利5 mg/kg、地高辛0.0225 mg/kg)、曲美他嗪(10 mg/kg)6周,以心脏彩超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组织腺苷酸(ATP、 ADP、 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 ATP+ADP+AMP,能荷(EC)=(ATP+0.5× ADP)/TAN。【结果】心脏彩超显示常规治疗+保心康组大鼠的心脏小于模型组及常规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常规治疗组, ATP、 TAN、 EC水平显著增高, ADP、 AMP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常规治疗+保心康组与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比较,心脏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以及ATP、ADP、 AMP、 TAN、 E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心康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保心康对CHF的常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作者:洪永敦;苏一飞;叶子青;赵静;李小兵;傅思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劳绍贤教授临证取《神农本草经》中石菖蒲“补五脏”之意并将其合理配伍,虚实之证皆用;擅长于在辨证基础上酌加石菖蒲以治湿困脾胃诸症,心血或心阳不足及痰气闭阻之心系病症,痰、湿、气阻肺之肺系病症,肝气不调之肝系病症以及肾气、肾阳不足之肾系病症;其中尤对兼湿浊为患的眩晕、头痛、失眠诸症及舌苔厚腻之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
作者:林传权;胡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管理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中小学教师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促进压力管理生活方式量表》和《亚健康评定量表》,对广州市增城区中小学部分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4444名中小学教师中亚健康发生率70.5%,女性高于男性(P<0.001)。总体《促进压力管理生活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20.83±4.31,与整体健康状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6, P<0.001),健康状态人群压力管理各条目均分显著高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P<0.001)。多分类Logic回归显示性别和压力管理生活方式各条目与中小学教师亚健康发生呈负相关。【结论】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存在比较普遍,培养健康的压力管理生活方式可以作为改善这一状态的措施之一。
作者:程静茹;毕建璐;李斐;肖雅;王天;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与温病温热证的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方法】收集56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分为温病湿热证型(36例)和温病温热证型(20例)。检测并分析比较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 IgG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Toll样受体4(TLR4)和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结果】甲型H1N1流感温病湿热证组与温病温热证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M、 IgG和IL-8、 TNF-ɑ、 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证组LBP、TLR4和sCD14水平较温热证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LBP、 TLR4和sCD14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温病湿热证患者明显高于温病温热证患者,提示温病湿热证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
作者:郑锋玲;吴薇;刘叶;李亮;骆欢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中药参仙乙肝灵联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HBsAg)诱导乙肝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HBV转基因(Tg)小鼠尾静脉注射DC/HBsAg免疫,使用参仙乙肝灵灌胃给药,共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采用ELISA检测HBV Tg小鼠血清HBsAg表达情况。【结果】联合治疗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IL-2、 IFN-γ水平(P<0.05或P<0.01),增加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P<0.01),增加HBsAg表达抑制率(P<0.05或P<0.01),作用均优于DC/HBsAg免疫给药,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损伤。【结论】参仙乙肝灵对DC/HBsAg诱导HBV Tg小鼠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时能够减轻肝脏损害,在IFN-γ的抗HBV活性不受影响情况下,使HBV清除过程独立于肝脏损伤过程。
作者:王书杰;蒋伟;陈隆桂;黎超;郭维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腹针联合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1例。西药组给予杜密克常规剂量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联合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联合腹针治疗,3组疗程均为3个月,根据症状积分及胃肠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1)症状疗效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组为90.32%,西药组为38.71℅。3组比较,联合组在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2)胃肠动力学方面:联合组在改善肛门括约肌动力障碍、直肠敏感性、结肠运输动力改变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对比单纯中药治疗和杜密克治疗,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张北平;赵喜颖;刘孟薇;黎永健;黄静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指导下练习瑜伽对改善肾虚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共纳入21例肾虚证者,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脱落1例,终试验组为10例,对照组为10例。试验组于肾经时间北京时间18∶25-19∶25(广州地方时酉时)练习瑜伽,对照组于非肾经时间10∶00—11∶00练习相同的内容。课程形式为阴瑜伽和流瑜伽。试验期为1个月。【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练习瑜伽后,试验组肾阴虚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和肾阳虚腰膝酸软、气促等症候有明显改善,与练习瑜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夜尿频多有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肾虚症候积分与练习瑜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练习瑜伽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练习瑜伽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酉时练习刺激肾经的瑜伽体位,其改善肾虚症状的效果具有优于在其他时间练习同样瑜伽体位的趋势,但是子午流注指导下练习瑜伽改善肾虚症状的有效性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孔璟;梁飞红;朱章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邱健行教授在继承前人治疗胃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及岭南人体质,提出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胃热主病”学说及“肝胃相关的胃病发病模式”学说;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注重“清胃法”及“调肝法”的应用,总结出以柴胡、赤芍、枳实、甘草、夏枯草、蒲公英等作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赖英哲;戈焰;彭瑞娟;尹建华;邱健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预防癫痫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并于2个月后随访。分别观察2组第3、7、14天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用药1个疗程后脑水肿吸收情况,比较2组14 d、30 d神经功能评分(NDS),并评估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血肿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虽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5.4%;治疗组脑水肿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1.2%)(均P<0.05)。(4)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照组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逐渐降为正常;治疗组2例治疗过程中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剔除,3例病情恶化死亡,对照组7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随访时已死亡。【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韩世伟;赵义;任吉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张竞之;陈利国;刘彬;罗健东;刘世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平远县鸡血藤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基地的土壤肥力,为后续鸡血藤施肥和GAP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基地深层和表层土壤进行理化和养分指标检测,对比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基地土壤肥力进行单项诊断,并采用修正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该基地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含量不平衡,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的氮、磷元素和有机质含量均较低,因此在后续的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实施以下措施:①施用膨润土、石膏、熟石灰等土壤改良剂调节土壤pH值;②每株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 kg作为基肥;③在育苗过程中使用微肥溶液处理插穗,并于每667 m2土地施用尿素5 kg;④移栽后,应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土地施用磷酸二氢铵15 kg以加强氮、磷元素的补充,并施用适量熟石灰及碳酸镁补充土壤中量元素。【结论】该基地综合肥力属于贫瘠水平,应结合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要求,改善土壤质量。
作者:芦进财;韩正洲;吴正军;赖志明;何瑞;张寿荣;詹若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电针背三针(双侧大杼、风门、肺俞)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背三针治疗哮喘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雾化法复制哮喘模型,在激发哮喘6周后处死,采用图像分析法测量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TGF-β1、 Smad3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TGF-β1、 Smad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滑肌横断面的标化后面积(WAm/Pbm)、支气管内管壁横断面标化后面积(WAi/Pbm),支气管肺组织TGF-β1、 Smad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三针对气道重塑的作用可能与其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作者:李铮;季鹏东;王亚云;林晓杰;陈震益;李晓喆;赖新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 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供试液对 E. coli DH5α的抑菌活性,绘制E. coli在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曲线;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8种供试液的化学组成,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和双向电泳(2-DE)法分析蒲公英对E. 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水煎液对E. coli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小抑菌浓度(MIC)为1.95 mg/mL;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对E. coli的MIC为0.13 mg/mL,相当于含19.23 mg/mL生药;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E. coli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TLC分析显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1不含绿原酸;乙酸乙酯相2、3部位斑点多且均明显。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作用后E. coli生长受到抑制。 SDS-PAGE和2-DE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会影响E. coli的蛋白表达,其中2-DE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3的2× MIC作用大肠杆菌21 h后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比空白对照图谱少92个,其中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下调2倍的蛋白点有24个,上调2倍蛋白质点有19个,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作用于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pH3-10)表达量明显下调,蒲公英对大肠杆菌蛋白质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蒲公英对E. coli的抑菌作用显著,绿原酸等水溶性成分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水溶性部位,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抑菌效果。
作者:纪晓宇;彭苑霞;刘敏;徐晖;詹若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陆家龙主任医师以“燥咳”辨证治疗昆明地区咳嗽的临床经验。陆家龙主任医师认为昆明地区的咳嗽以燥咳多见,发无定时,非独秋有,且燥常兼温,寒热不甚。其病机特点为燥热伤阴,肺津亏虚;肺胃气阴两伤,胃阴渐涸;余热未清,余邪未退。其治疗当清宣凉润、和胃肃肺、渗湿通利、资胃养脾。用药宜轻扬流散而不粘滞,同时煎药时间不能过长,使汤液澄清,气味清淡。陆家龙主任医师治疗燥咳有较独特的见解,处方用药平稳精炼,对进一步提高咳嗽诊治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斌;魏丹霞;顾力华;陆家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