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lzheimer's型老年性痴呆与tau蛋白异常修饰

李玫;常晓兰;陶学训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微管解聚, 微管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轴突, 神经纤维, 功能丧失, 低分子量, 糖基化, 糖蛋白, 磷酸化, 聚合成, 退化, 糖化, 束缚, 含磷, 分布, 白化, 白发
摘要:tau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含磷糖蛋白,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神经轴突内的微管结合,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防止微管解聚、维持微管功能的稳定.当tau蛋白发生高度磷酸化、异常糖基化、异常糖化以及泛素蛋白化时,tau蛋白失去对稳定微管的束缚,神经纤维退化,功能丧失,产生Alzheimers型老年性痴呆.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60例(男性14例,女性46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腹部手术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进行观察,无心肺功能异常.各组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作者:杜少芬;李义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8例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8例)的效果.方法: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结果:获随访31例患儿均达到骨折坚强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关节活动受限.结论: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损伤小、痛苦少,是一种疗效较佳、方法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少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老年腹股沟斜疝88例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则

    1989~1998年我科共收治中老年腹股沟斜疝124例,随访88例,占同期腹股沟疝手术的72.4%,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康黎军;洪生凯;郑国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外伤性一侧半球广泛脑肿胀非手术治疗1例

    [病例]男性,30岁.车祸头部外伤后意识障碍1h入院.受伤当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呕吐胃内容物1次.查体:意识模糊,躁动,GCS 12min.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未见视乳头水肿.颈硬,四肢肌张力稍高,肌力V级,有自主活动,双侧病理征未引出.CT:左大脑半球脑挫伤并脑肿胀,左颞顶额广泛薄层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达12mm,四叠体池,环池,脚间池均消失,提示脑疝倾向.在严密观察下予常规治疗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地塞米松50mg,1次/6h,共8次,首二剂250mg),降温亚冬眠治疗(冰床加亚冬眠合剂静滴维持36~37℃体温),适量脱水(甘露醇125mL,1次/6h,加用速尿)后,3天神志转清,5天恢复进食,20天复查CT:血肿已大部分吸收,脑肿胀消失.目前患者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无任何后遗症状.

    作者:林岚;谢泽宇;蒋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

    1993年4月~1996年5月我科应用环孢霉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6例,现将近期疗效及远期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制定的再障诊断标准(表1).

    作者:徐益群;石军;吴淑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50例肿瘤患者失眠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的睡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现象,是重要的休息形式.然而,肿瘤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及患病后心理的改变,普遍存在失眠症状.1997~1998年我科对放射治疗前后存在失眠症状的15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特点.通过对16例手术患者的护理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必须充分细致,部分病例可以不插胃管和尿管.

    作者:刘俐敏;庄惠;陈维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脑胶质瘤术中显像.方法:采用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作为抗原,制备了一组分泌抗人脑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抗人脑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H12具有与脑胶质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结论:可以进一步用于研究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脑胶质瘤术中显像的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界线识别.

    作者:庄明华;白晔;高立达;李明远;牟家婉;蒋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低温-18℃冷冻保存人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低温-18℃保存人肝癌细胞Bel7402回收率,并观察其复苏后培养的形态.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直接于-18℃冰箱中冻存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于冻存后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取样观察分析.结果:冻存3个月后,台盼蓝拒染存活率>70%,置瓶培养后第4天细胞均可贴壁生长、形成克隆.结论:用-18℃普通冰箱冻存肿瘤细胞效果好,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周燕琼;刘小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益母草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人的疗效.方法:病人分为益母草注射液(LHI)治疗组(42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CSMI)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ECG、心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及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益母草治疗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对照组(P<0.01).结论:LHI对CHD有明显疗效,比复方丹参疗效佳.

    作者:颜建中;陈少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自发性气胸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90例)、中年人(39例)、老年人(121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和人工胸膜粘连术.结果:肺复张时间青年组平均7.8天,中、老年组分别为10.2天、14.6天.青年组复发率高(26.7%).结论:中、老年人引流部位应据胸片选择;<20%的肺不张也应积极抽气;闭式引流效果差可行胸膜粘连术,但应慎重,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建永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RB基因异常改变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目的:深入了解RB基因过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利用Northern blot,Dot blot在16例大肠癌及15例大肠腺瘤中测定 RB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核酸酶保护试验观察RB基因的点突变现象.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大肠癌(14/16)及部分大肠腺瘤(2/15)中,同相应的正常大肠粘膜相比,存在着RB基因过表达现象.在2例 RB基因过表达的大肠癌标本中观察到 RB基因发生了点突变.结论:导致突变失活型Rb蛋白含量增高的 RB基因异常改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宇;司聚同;李通;王永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2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细小病毒B19检查结果报告

    为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之间的关系,1997年4月~1998年1月笔者对本科收治的29例ITP患儿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了HPVB19-DNA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云;徐益群;刘伟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窒息新生儿44例血钠、血钙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钠、血钙的变化及其发生机理.方法:对44例因窒息住院的新生儿进行血钠、血钙测定.结果:窒息新生儿易发生低钠、低钙血症,且不同窒息程度其血钠、血钙测定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应注意血钠、血钙的监测.

    作者:翁立坚;包满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是近年来胆道外科重要的进展之一,是由摄影技术、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光学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多种学科发展的结晶及在外科临床应用的结果.1998年11月~1999年8月我科共施行此术式16例,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作者:黄步英;郑秀莲;赖存;成新华;张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脑钠素研究进展

    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属利钠多肽家族成员之一,由Sudoh等在1988年对猪脑内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相关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1].BNP与ANP结构同源,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效应,能够舒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及肾素活性.本文对BNP的结构、合成及分泌、生理作用、与其他神经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特点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黄革;李恩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2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29例)的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方法:用腹腔镜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随访1~3年,曲张静脉完全消失18例,明显减轻11例,阴囊外观基本恢复正常,睾丸发育良好.结论:本法简便,组织创伤轻微,恢复快,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火金;周峰;杜江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烧伤后全身多处瘢痕挛缩畸形1例整复护理体会

    通过对1例全身多处严重疤痕挛缩的患孩在12次手术整复的过程中,进行长达8个月的精心护理,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映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胰岛细胞瘤切除术3例麻醉体会

    1990年以来我院共行胰岛细胞瘤切除术3例,现将麻醉体会报道如下.[例1]女性,37岁.体重66kg.因清晨嗜睡不醒反复发作4年,偶发抽搐2年入院.患者发病时血糖(1.4~2.44)mmoL/L,血胰岛素>160mIU/L,C肽>12μg/L.MRI:胰尾部小结节9mm×10mm.麻醉前查空腹血糖5.4mmoL/L.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予以安定15mg,2.5%硫贲妥纳100mg,芬太尼0.2mg诱导麻醉,司可林80mg静推后行快速气管内插管,并机控呼吸.术中用10%葡萄糖液持续缓慢静滴至开始切除肿瘤前15min停止.术中麻醉维持用芬太尼0.3mg,本可松6mg分次静推,并间歇吸入安氟醚.术中探查肿瘤时血糖5mmoL/L,切瘤后5min血糖9.7mmoL/L,1h后13.9mmoL/L,2h后9.7mmoL/L.术中BP、HR基本平稳,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历时3h 20min,共输糖50g.术毕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拔管后安返病房.病理报告:多发性胰岛细胞腺瘤.术后15天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许华强;陈卓毅;许顺发;金熊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静注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评价

    心律平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各种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文对1993~1998年我科用静注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9例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林晖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