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慧敏
目的:研究SHP-2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0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CIN组)及20例宫颈正常患者(正常组),取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SHP-2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SHP-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SHP-2的表达明显高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正常组SH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正常组的感染率为15.0%,在CIN组的感染率为74.0%,在宫颈癌组的感染率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证实HPV感染和SH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31,P<0.05)。结论 SHP-2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在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SHP-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高龄孕妇新生儿染色体疾病的疗效。方法将孕妇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49例,治疗组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查,对照组采取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QF-PCR)检查。观察两组产妇的诊断准确率并统计两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高龄孕妇在行孕期筛查时发现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进一步检查,可对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病进行安全、可靠地检测,做出准确的产前诊断,给孕妇及家属提供有效的信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扬;晓燕;焦红燕;周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孕晚期前置胎盘患者发病因素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孕晚期前置胎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诊的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与新生儿情况,并总结孕晚期前置胎盘发病因素。结果高龄、引产、≥2次人流、经产、剖宫产等属于孕晚期前置胎盘患者发病因素;研究组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窒息儿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前置胎盘以高龄、引产、≥2次人流、经产、剖宫产等患者居多,而且新生儿结局并不理想,极易出现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窒息儿等,死亡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葛志娟;史爱红;钱兆珠;周东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hinp rep cytologic test TCT)和Bethesda系统(TBS)调查分析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率,做到早预防及诊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55例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女性患者采用TBS进行细胞分类诊断及TCT检测,分析患者检测结果,并TCT检测结果异常患者,实施阴道镜病理检查,确认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655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48例,其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3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9例,非典型腺细胞2例,鳞状细胞癌4例,腺癌1例。40~49岁年龄段,异常涂片高219例,其次是30~39岁年龄段,165例。结论采取TCT技术、TBS技术及阴道镜活检,是检测女性宫颈病变,其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率高,能详细了解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女性宫颈病变得发病率,做到早预防及诊治,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乌图雅;苏日娜;布音达来任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TVS)联合直肠超声(TRS)在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VS联合TRS,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139例,其中误诊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24%。结论 TVS联合TRS对准确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薛娟丽;温媛;何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产妇社区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6月在我院分娩后出院的糖尿病产妇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80例。护理后观察两组产妇的血糖控制水平、护理满意程度、信任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信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产妇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信任度,更利于控制产妇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在对妇科盆腔包块进行诊断时采用CT诊断的方法。并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盆腔包块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结果根据临床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表明,共110例患者采用CT检查获得了准确的定位,检测的诊断率达91.7%,良性包块诊断正确的患者共有76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2.7%,恶性包块诊断准确的患者共有34例,准确率达89.5%。结论在对患者的盆腔包块进行诊断时应用CT诊断的方法能够十分准确的对包块的位置进行定位,且能够十分清晰地将包块内部的特点及其周围的组织进行显示,这对于临床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焦德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能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静;段承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乙肝孕妇临床资料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婴儿不同月龄HBsAg、抗-HBs阳性率、孕妇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于0月龄与6月龄时HBsAg阳性率1.67%、1.67%,均显著低于照组16.67%、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均比对照组高,且护理满意率研究组91.67%比对照组的6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良好。
作者:徐莎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碘伏液两种不同使用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10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外用组和置入组,各105例。外用组采用碘伏液擦洗;置入组采用医用棉球浸入碘伏液后置入阴道。对比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一周后的疗效和经历一次月经后的效果。结果置入组患者一周后的疗效和经历一次月经后的效果均比外用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碘伏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时宜选择置入式方法,短期效果和长期疗效均比较理想。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元宫铜300、TCu380A和MLCu375节育器在临床分组应用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2700名健康育龄女性,根据放置宫内节育器情况分为三组,A组(800名,MLCu375),B组(1000名,TCu380A),C组(900名,元宫铜300);比较其临床应用的综合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B组与C组的续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Cu375与TCu380A、元宫铜300相比临床效能差,且续用率低,同时其引起不良反应率高,安全性低,故建议在临床中首先考虑TCu380A、元宫铜300的应用。
作者:周会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绝经后妇女取环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甲、乙两组,各40例。甲组接受常规取环术;乙组先应用米非司酮,后实施取环术。观察两组效果,分析比较。结果与甲组比较,乙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较轻,取环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环时应用米非司酮,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狄丽努尔·热孜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抗生素口服,观察组予以雌三醇软膏,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阴道pH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E2水平、阴道pH值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进行预防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护理中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作者:房婉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回顾了解女性青少年意外妊娠的现状,生殖状况及避孕措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方法对2007年2月~2014年8月来我院做孕前生殖健康检查的新婚青年(年龄<24岁)的资料和孕前生殖健康知识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妊娠史,月经史,避孕史,妇检体检B超及化验等资料进行总结回顾。结果婚前性行为90.2%,婚前性伙伴2个以上50.2%,一次流产史的38.9%,二次流产史43.8%,三次12.9%。初次性生活14~16岁(49.5%),17~19岁(43.3%),20岁以上(9.3%)。月经不调11.3%,痛经12.6%。妇科疾病40.1%。避孕知识知晓率达60%。不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性行为70.4%。结论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差,知识水平一般,性观念开放,性行为缺乏保护,意外妊娠率较高。普及生殖健康及避孕知识迫在眉睫。
作者:孙云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根据患者的米非司酮使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37例。大剂量组患者采用50 mg的剂量治疗,小剂量组采用采用12.5 mg的剂量治疗,观察患者的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闭经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量表明显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闭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低。
作者:房翠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联合检测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宫颈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30例和正常人30名血清中SCC-Ag和VEGF的水平。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和VEGF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上皮内瘤变组及正常组,上皮内瘤变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SCC-Ag和VEGF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在临床上必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性激素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逍遥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精神抑郁症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不同药物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妊娠,B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A组流产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提高,宫缩发动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疗效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相比,其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梅雪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