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燚;陈志勇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肺部并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小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3次/d,静脉滴注;B组给予中等剂量盐酸氨溴索90 mg,3次/d,静脉滴注;C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0 mg,3次/d,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B、C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比较, B、C两组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C两组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预防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肺部并发症方面,中等剂量及大剂量氨溴索较小剂量有更好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与中等剂量相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未显示更高的性价比,不推荐常规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肺部并发症。
作者:陈青山;许文平;戴建强;尹庆水;夏虹;邓小玲;张亮达;孙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但直肠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放化疗在直肠癌的应用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何能够进一步优化放化疗,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结直肠癌是世界男性发病第3位、女性第2位的高发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72个肿瘤登记处报告资料显示为第3和第5位,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上升趋势[2-5]。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以直肠癌为主,上海市区1973—2007年结直肠癌分析发现,发病率上升快的是远端结肠癌,而直肠癌的上升趋势却是慢的[6]。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近年来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正受到大家广泛认同,但如何能够进一步优化新辅助治疗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目前仍未有定论。本文将回顾直肠癌放化疗的演变以及优化的过程,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作者:张荣欣;伍小军;万德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作为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蛋白,介导内皮细胞连接的稳定并进行相关信号传递,参与调控血管重塑及维持血管完整性。内皮细胞间的相互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由同种抗原的跨膜黏附蛋白构成,以此再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分子相结合,调节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成稳定的内皮细胞连接结构[1];且在不同的血管内环境下,内皮细胞的连接功能表现也不一样。本文对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 VE-cadher-in)相关信号及其调控进行综述,同时探讨该信号通路与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作者:肖志朋;李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34例中晚期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34例按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病灶部位、性别、年龄为指标配对,逐一选出。观察组采用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顺铂( D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单纯采用DP方案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6%(P=0.026)。观察组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2%和60.5%,对照组为73.6%和47.8%(P=0.132)。观察组和对照组3~4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29.4%和32.5%,3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8.8%,3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17.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单纯DP方案同期放化疗比较,热疗联合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有效率高,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晓清;彭苗;王新宁;钟毓平;商谊;王希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患者,男,22岁,因右腕背刀砍伤2h于2015年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右腕背桡侧斜行约3.5 cm左右伤口,边缘整齐,轻度污染,肌腱断端外露。拇指掌指关节活动稍受限,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无异常,外展功能稍限。手背桡侧和桡侧2个半手指背侧指间关节近端的皮肤感觉麻木。桡动脉搏动良好,其余各指运动及感觉功能无异常。各指末梢血运充盈良好。
作者:苗立帅;付强;傅小宽;谭周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由于存在环切缘阳性的风险,因此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是先进行长程新辅助放化疗( neoad juvant ra-diochemotherapy,neoCRT),放疗结束后8~12周再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大部分肿瘤在8~12周的间隔期中发生充分的退缩,但部分对放化疗抗拒的肿瘤也可能出现进展。该间隔期主要是从许多的临床经验教训中的总结出来,缺乏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数据支持。 NeoCRT后肿瘤退缩越明显,则生存改善也越明显[1]。其中,一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neoCRT后肿瘤完全消失,局部直肠黏膜仅存纤维瘢痕,即临床完全缓解(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 neoCRT 后即使达到cCR,大部分外科专家仍选择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选择[2],主要原因有:(1) cCR并不等于病理完缓解(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pCR必须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2)复发后挽救治疗可能达不到初程根治手术的效果;(3)缺乏非手术观察处理策略结果的临床数据。然而,根治手术也会带来一定的死亡风险,同时发生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临床工作者期望了解在cCR的直肠癌患者中放弃手术治疗是否安全。为此,巴西圣保罗大学的Angelita Habr-Ga-ma等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观察了可切除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在neoCRT达到cCR患者的长期疗效,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作者:李绮雯;高远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Fenofibrate( Feno)和Apocinin( Apo)联合应用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给予Feno( Feno组)、Apo( Apo组)及Feno+Apo( Feno+Apo组)干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为对照( CMC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OD1、2、3和NADPH的亚基NOX2 mRNA表达,检测SODs和NADPH oxisase酶活性改变以及ROS含量分析。结果与CMC组比较,Feno组、Apo组及Feno+Apo组脑坏死面积均明显减小(P=0.000),Feno组和Feno+Apo组SOD1、2、3的mRNA及其SODs酶活性升高(P=0.000);Feno组、Apo组及Feno+Apo组NOX2 mRNA表达以及NADPH oxisase 酶活性降低, ROS的含量减少( P=0.000)。结论 Feno通过促进SODs mRNA的表达和活性以及抑制NADPH oxidase mRNA的表达和酶的活性,而Apo仅通过抑制NADPH oxidase mRNA的表达和酶的活性以保护脑组织的缺血损伤,而两者联合应用不能够起到加强作用。
作者:张元元;李正金;赵立仙;李云;王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 IMRT)联合同步化疗及内生场热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均为经病理证实的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的A组(n=30)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B组(n=30)。两组放疗方式和化疗方法均相同,A组于放疗后1 h内加用NRL-004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热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随访评估远期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90.0%)高于B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均为100%。 KPS评分、局部疼痛缓解率及各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RT同步Ca-peOX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莫凯岚;陈斯泽;钟毓平;王希成;丁颖;商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备受关注[1-2]。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bp的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总称,其转录过程与mRNA类似,大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后经加帽、剪接及多聚腺苷酸化等修饰而成[3]。 LncRN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病理过程[4-5]。其中,H19基因是Ln-cRNA中研究较多且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基因[6],与食管癌[7]、胃癌[8]、结直肠癌[9]、肝癌[10]、胰腺癌[11]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过程有关。因此,本文主要对LncRNA H19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颖;郭灿璨;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15 mg/支),予30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用药持续至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制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 mg/支),予1.2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持24 h,用药持续至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及用药费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总体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可应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经济、安全、有效。
作者:许衍挺;黄勇;包华东;梁俊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证据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方法的应用实践能力及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循证证据应用三步骤进行,即证据应用前的基线调查、证据临床应用、证据应用后效果的再调查。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循证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通过现场观察、访谈、查阅护理病历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每条审查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实施,观察证据应用前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士对每条标准的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每天检查评估外周静脉留置针并每72~96 h更换等5条标准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显著提高( P<0.05);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70.71±18.06)h延长至(77.05±16.56)h,并发症发生率由27.5%降至12.6%,证据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应用循证证据,可规范护士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刘卫娟;关丽婵;许红红;邵霞;侯春怡;梁熙德;杨佩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划分成观察组(迟发性脑病)21例和对照组(非迟发性脑病)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特征以及检查、治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贫血比例、C反应蛋白( CRP)水平以及心肌酶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性别分布、体质指数、饮酒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脱水降颅内压比例、高压氧的治疗时间以及头颅CT、MRI检查出的正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引发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针对上述这些影响因子,应给予高度地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作者:张显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HMGB1受体( RAGE)和p38 MAPK通路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MGB1(200 ng/m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在体外共同培养0、3、6、12和24 h,以0 h为对照检测HMGB1诱导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改变的时间效应;用电阻法分别在0、3、6、12和24 h测量正常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和HMGB1组(200 ng/mL)的单层内皮细胞电阻值TER,比较两组间在相同时间点电阻值的差别;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25μmol/L)预先作用1 h,继以HMGB1(200 ng/mL)作用12h,比较不同组间细胞通透性的变化;以HMGB1(200 ng/mL)分别作用0、10、20、30、60 min后观察细胞内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p38表达的时间效应;转染siRNA下调RAGE表达,或以原代培养野生型和RAGE(-/-)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并继以HMGB1刺激,比较各组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的变化。通透性检测采用FITC荧光标记右旋糖酐漏出法及跨内皮电阻( TER)测定法,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HMGB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引起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的升高,12 h与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可使跨细胞电阻TER降低,在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也可引发p38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与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203580预处理再以HMGB1刺激后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与HMGB1单纯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 siRNA转染后以HMGB1刺激细胞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与HMGB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MGB1刺激野生型小鼠PMVECs可诱导p38磷酸化,而RAGE(-/-)小鼠PMVECs则无此效应( P<0.05)。结论 HMGB1通过结合RAGE来激活p38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高。
作者:郭晓华;吴洁;翁洁;张伟金;周晓燕;王伟菊;黄巧冰;姜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登革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前、治愈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愈后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t=8.081, 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愈后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率为73.3%(33/45)、4.4%(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登革热患者早期诊断及治愈与否的重要筛查手段。
作者:许秀妆;章金灿;陈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萎缩程度的影响。方法以94例病情稳定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按原有的习惯进行运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每周3次的放松训练,干预时间为3个月。采用MRC肌力水平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骨骼肌萎缩程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肌力Lovett分级≥3级所占比例65.96%低于观察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16)。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3.62%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P=0.012)。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骨骼肌萎缩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曼;吴伟英;周琼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俯卧位下不同剂量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0例。均选取L3-4棘突间隙行腰硬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8 mg(A组)、0.5%罗哌卡因10 mg(B组)、0.5%罗哌卡因12 mg(C组),观察注药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循环呼吸功能监测,评价麻醉效果并记录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 P<0.05),B组和C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也明显短于A组(P<0.05),B组和C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注药后15、20、25和30 min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注药后20、25 min和术毕心率明显快于A组和B组(P<0.05);3组麻醉效果和围术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0.5%罗哌卡因10 mg腰麻麻醉效果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宜应用于肛肠手术。
作者:王淼;许晓莉;佘守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检验中文版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 KOOS)在我国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所三甲医院就医的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中文版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折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校标效度及区分效度分析。结果问卷总体分半系数及5个分量表的分半系数均大于0.7;中文版KOOS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35~0.971之间;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娱乐及生活质量5个分量表与SF-36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之间相关性良好( r>0.4,P<0.01)。中文版KOOS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年龄、是否手术组别的膝关节损伤或骨性关节炎患者(P<0.01),但基于性别、体质指数的亚组之间KOOS评分各个维度均没有区别( P>0.05)。结论中文版KOO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评价。
作者:王影;王钢;许敬丽;赖剑强;曹生鲁;汪祎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在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价值。方法对行椎间盘MRI检查的40例患者共200个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测量相应椎间盘的3个不同区域的T2弛豫时间值( T2值)。结果有195个椎间盘成功测量了T2值。随Pfirrmann分级升高,髓核的T2值呈下降趋势( P=0.000),除Ⅳ级与Ⅴ级间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级间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Pfirrmann分级间纤维环前部和纤维环后部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髓核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高度负相关(rs=-0.79,P<0.01),纤维环前部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弱负相关(rs =-0.12,P<0.01),纤维环后部T2值与Pfirrmann分级无显著相关性(rs =0.07,P>0.05)。结论磁共振T2弛豫时间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髓核退变是可行的,尤其在评价早期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更高价值。
作者:赵晓梅;黄耀渠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