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焦虑心理的效果研究

王艳云;滕嫣;喻滔涛;童艳华;连洁;杜惠文;梁维娟

关键词:
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目前国内外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技术,随着CAG的广泛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所接受.但它毕竟是有创手术,即使再简单的手术,也存在较强的应激性.临床观察CAG患者确有焦虑存在,而且较为严重[1],本文报告以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为手段,对CAG的患者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对72例患者分组进行效果比较,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镇痛组与肌肉注谢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泌乳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在术后48h、72h的泌乳情况差异极显著(P<0 01).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母乳喂养.

    作者:任爱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右下腹痛误诊为阑尾炎17例临床分析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一个比较容易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容易被忽视,误认为右下腹痛就是阑尾炎,加之部分病例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现对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17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章义智;程辉;祝传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硬-腰联合麻醉应用于子宫全切术中的观察

    子宫全切术的手术切口位于脐至耻骨联合之间,但手术部位却集中在迷走神经极为丰富的盆腔.因此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手术,镇痛和肌松一般都满意,但手术牵拉子宫附件等引起的不同程度内脏牵拉反应一般无法完全避免或减轻,而恶心呕吐及反射性腹肌紧张往往不能避免.为此作者试行采用腰麻于硬膜外麻醉复合的方法,试图利用充分阻断盆腔脏器迷走神经通路来达到避免内脏牵拉反应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庆;姚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分为GM1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用GM1 40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14d后改为20mg 肌注,1次/d,维持14d;对照组用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500ug肌注,1次/d,连用28d.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GM1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兆成;袭建云;张军;付学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伤口小、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我院骨科采用这一高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翠丽;吕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癌27例CT征象分析与探讨

    作者通过对2001~2004年收治的27例肝癌的CT征象分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肝癌诊断复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是临床常见的急救护理措施之一.我科于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35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缩短了气管切开带管时间,提高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慧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附72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老年组患者72例,对照组72例.其中老年组合并基础疾病71例,对照组19例.分别从临床表现、胸片、CT、痰菌培养、预后五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患者临床表现在气促、乏力、消化道症状、精神状态改变、多脏器功能损害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1).胸片CT报告,老年组间质性肺炎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1),老年肺炎痰培养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75 8%,药敏显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对氨基糖甙类、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敏感性较高,预后:老年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肺炎临床表现、痰菌培养、抗生素选择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作者:邓紫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电图只表现为心律失常的早期心肌梗塞6例临床分析

    2003年以来,笔者共收治6例早期心肌梗塞,心电图只表现为心律失常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72h连续心电监护,记录动态演变,旨在尽早识别心肌梗塞,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天云;贾玉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工作树立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更加重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就目前医疗法规以保护患者弱势群体来说,对医务工作者很不利,所以我们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培养,也是当前迫在眉睫需要摸索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各期血液流变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8例DN患者(按分期分组)为观察组.34名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N Ⅰ、Ⅱ、Ⅲ期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钢性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Ⅳ、Ⅴ期患者除红细胞钢性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增高外,余指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各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不同变化,提示对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临床适时活血降粘,改善微循环,减少疾病并发症,延缓肾功能不全进程提供依据.

    作者:尉冬英;郑强;张川波;李智容;杨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肥胖老年人食指根部静脉穿刺效果的探讨

    门诊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常选用手背、前臂部位的静脉,但在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易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特别是有三高血症患者,疗程更长,上选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手腕掌侧和食指根部的静脉穿刺,提高了一定的成功率.经验积累使我们体会到食指根部穿刺对肥胖老年患者的渗漏率小于手腕桡侧、手腕掌侧静脉,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对100例60~80岁需静脉输液的肥胖患者进行穿刺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黄娟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灰色关联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灰色关联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入院人数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入院人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对入院人数影响较大,平均住院日、门急诊人次数影响较小.结论通过关联分析可以找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黄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远期过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远期过矫的原因及关系.方法对202例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经手术矫正为正位的患者观察2a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a后102例为正位,40例为外斜>-8△,48例外斜>-15△,8例为正位,8例为内斜欠矫>+10△.结论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后的过矫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眼调节力减弱,因此过矫可以发生在术后任何时间,年龄越小,远期过矫发生率较高,年龄超过7岁以上过矫发生率低,手术适度欠矫,儿童共同性内斜视远期过矫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云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12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4例,肝功能正常组6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胎膜早破21.7%,早产12.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7%,胎儿宫内窘迫14.2%,新生儿窒息11.7%,产后出血4.2%.②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胎膜早破(29.6,15.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2,3.0),胎儿宫内窘迫(25.9,4.5),产后出血(9.3,0),新生儿窒息(20.4,4.5),低体重儿(14.8,3.0),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并发症有显著影响.

    作者:韦桥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护理

    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疾病,此病发病急,病程长,并且合并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等并发症.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常规手术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现在可通过网膜显微手术行玻璃体切除,而切除后所形成的空间根据病情需要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使视网膜达到复位,同时加以精心的护理,对本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琳琳;赵同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21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确诊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结果 21例患者应用CPAP或BiPAP机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65.45±7.19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3.25±3.17 mmHg,治疗后PaO2 86.65±5.16 mmHg,PaCO2 45.35±3.20 mmHg.PSG监测:治疗前呼吸紊乱指数(AHI)54.22±21.05,低通气指数(HI)49.37±24.19.治疗后AHI 12.19±8.64,HI 6.29±5.28.结论 CPAP或BiPAP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玲华;李萍;李军;拾景海;张见平;武琰敏;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免疫双扩散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Jo-1抗体对肌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免疫双扩散(ID)及免疫印迹(IBT)法检测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诊断价值.方法抗Jo-1抗体阳性的33份病例分为三组:①ID法阳性组;②IBT法阳性组;③两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PM/DM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并对抗Jo-1抗体阳性PM/DM的临床特点作简要描述.结果①ID法检测阳性20例,17例(85%)为PM/DM,其中12例(60%)为PM,5例(25%)为DM;3例(15%)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②IBT法检测阳性20例,7例( 35 %)为PM/DM,其中4例( 20% )为PM,3例( 15% )为DM;7例( 35%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6例( 30% )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T检测结果均阳性7例,诊断全部是PM/DM,其中4例(57.1%)为PM,3例(42.9%)为DM.④ID法检测抗Jo-1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55KD蛋白条带组,两组间比较,PM/DM所占百分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2).结论 ID法较IBT法检测抗Jo-1抗体更具特异性,两法结合检测抗Jo-1抗体较为可靠.

    作者:张亚平;唐福林;吴庆军;史艳萍;甘晓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剖腹产手术5219例的麻醉效果分析

    近年来剖腹产手术逐年增多,自1990~2001年底我院共做5219例剖腹产手术,就麻醉质量做一分析,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东友;王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肿胀麻醉腋窝切口隆乳术

    自2001年起我科采用肿胀麻醉法腋窝切口隆乳术治疗30例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褚福海;孙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药文化研究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