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琼
目的 对150例使用新型宫内节育器吉妮IUD的育龄妇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所接诊的150例使用新型宫内节育器吉妮IUD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临床观察使用者一般资料、终止情况以及副反应等.结果 本研究中,使用者的平均年龄在(30.14±2.14)岁,且经产妇占比96.67%(145/150);使用1年期间,终止例数是8例,占比5.33%;副反应主要为出血、分泌物增多、疼痛.结论 吉妮IUD设计合理、副反应较少、脱落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280例,分为对照组(n=14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接受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干预,比较两组输血质量.结果 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标本采集准确率、输血指证符合率、输血前检查项目完整性、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率、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用量以及输注成分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波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疗法(DIDPIF)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ULPIF)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疗法分为试验组(20例,施以DIDPIF疗法),参照组(20例,施以ULPIF疗法),对2组手术疗效作比对.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参照组30.0%(P<0.05);2组骨折愈合时长、下地负重时长等比对,有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选DIDPI手术疗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比ULPIF手术疗法更显著.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部分可吸收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比较二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TAPP的76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聚丙烯补片治疗,试验组给予部分可吸收补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腹部慢性疼痛、异物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术后1、3、6个月补片挛缩直径、皱缩率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可吸收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TAPP中均具有较好效果,其中以部分可吸收补片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补片痉挛皱缩率等指标,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于洪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卫生院口腔科所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实验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刘宝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50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8.0%,明显优于对照组;较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无变化;在自我监测、接收治疗、饮食控制、按时检查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医疗费用、显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途径相比,人性化护理路径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应用价值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SAS评分,强化遵医行为,值得使用.
作者:季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平行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组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检测出2例阳性,检出率为13.33%;对照组检测出1例阳性,检出率为6.67%;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86.67%,准确性为93.33%,稳定性为86.67%;对照组则分别为66.67%、53.33%、66.67%,观察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高.
作者:骆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二胎计划,但70后年龄小的女性已是38岁,高龄难以怀孕是众所周知的.抑制素B和抗苗勒管激素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不孕不育检查中为先进的,可帮助高龄女性顺利怀孕.
作者:郭焱;冯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病因与临床急救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92例,对其昏迷病因及相应的急救对策加以分析.结果 本试验中,乙醇中毒(20.7%)、脑出血(22.8%)、心血管事件(16.3%)所致昏迷患者居多;临床抢救结果中,病情好转患者62例(67.4%),病情稳定患者21例(22.8%),病情恶化患者7例(7.6%),死亡患者2例(2.2%);急诊内科92例昏迷患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中,原发疾病状况、昏迷程度及发病后入院时间在患者预后所产生的影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性别与年龄这两项因素在其预后效果的影响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昏迷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临床抢救、及早入院治疗、加强预防等有助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死亡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刘志英;赵利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藻酸盐联合白玉膏在肛肠术后伤口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肛肠术后的患者200例,采用前期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藻酸盐填塞伤口,实验组使用藻酸盐联合白玉膏进行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愈合的时间,并总结分析肛肠术后伤口换药时有效方法.结果 实验组伤口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术后伤口患者使用藻酸盐联合白玉膏伤口换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与伤口愈合时间,安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玉贤;袁春生;季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双腔管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小切口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双腔管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2.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采用改良双腔管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多功能、易于掌握等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建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30日-2017年3月30日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作为B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这3组受检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对其红细胞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受检者的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相比,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对患者不同的贫血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使得患者可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刘江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验证本实验室对流感病毒分型能力,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提高本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方法 组建检测小组,为本实验室检测人员发放制备样品,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的结果.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抽取所有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P>0.05).本实验室发放的总样品数是384个,经检测后结果与指定判定结果相同的样品有350个,合格率为91.14%.结论 本实验室对流感病毒分型能力,以及亚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都比较好,相关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达到标准,能够为有关部门分析和预防流感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魏明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检验结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化仪进行血糖检验,观察组给予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治疗后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差异.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发现两组患者FPG与2hPG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均能得到明显效果,但就快捷、方便来讲,快速血糖仪具有很好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唐永华;胡新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8例脑血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对参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红细胞比积(PC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全血粘度切变率等血液流变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为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和崇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9月-12月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2例,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施常规的产妇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产妇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其产后恢复也相对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恢复能力,并且降低产妇的产后不良情绪产生,对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建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艳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尿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对3种检测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当对患者进行3种检测后,从红细胞阳性数和白细胞阳性数方面进行比较,联合法的检测率均高于干化学与尿沉渣法,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阳性检测率中,尿沉渣法相对较低于干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阳性检测率中,尿沉渣法的检测效果较优于干化学法,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均具有各自优势,但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尿常规的检测效率会得到明显提高,使其具有较高准确性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贡正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并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采用的系统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采用的系统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脑膜炎组(6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组(60例),分别对其血清和脑脊液中的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血清、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降钙素原的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降钙素原检测是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理想指标,且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得检测有更好的灵敏度,操作简便,有利于患儿的治疗.
作者:杨秀贤;许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