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的制备以及试剂验收分析

谢春华

关键词:微生物, 标准菌株, 培养基
摘要:目的 通过对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的制备以及试剂验收分析来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以国标作为依据.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及生化结果符合其特性,但是其在试剂VRBA-MUG上的荧光效果不是很满意.结论 标准菌株作为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了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检验和验收了培养基、试剂及染色液,保证了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溯源性.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血常规、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检查的100例参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常规、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实际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血常规方面,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血清生化方面,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肿瘤标志物方面,观察组糖类抗原CA19-9以及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通过血常规、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够产生较高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孙爱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应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并检验的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共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并对抽取的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分别应用镜检法、胺试验、凝集法与培养法等不同检验法进行检验并分析,对照检验结果.结果 结果显示,镜检法、胺试验、凝集法与培养法检验的阳性率分别为83例(86.46%)、71例(73.96%)、81例(84.38%)与79例(82.29%).结论 针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可以选择镜检法、胺试验、凝集法与培养法进行检验,均可以起到较好的检验效果,并作为判定标准为治疗等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崔东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预后评价

    目的 分析生长抑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抽取特定时段我院收诊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给药方式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生长抑素)和观察组(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比分析治疗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为95.6%,血清炎性因子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用药中使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值得推广.

    作者:曾火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常见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常见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科室中的病菌标本进行耐药检测,在运用手工方法的情况下对细菌进行鉴定及实施药敏试验.结果 总共具有500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据主要部分.结论对于临床科室而言,医生在对每个实验室进行具体考量的过程中,应及时分析病菌的耐药性,从而便能运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

    作者:陈凯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对照组进行少量输血治疗,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明显下降,术后1 d实验组FIB、APTT、TT、HGB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T、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和5 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严重创伤者进行大量输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合理调控血小板和血浆的补充剂量.

    作者:王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安全性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安全性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与常规组(常规抗哮喘治疗)各39例,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强化其自身免疫力,改善预后,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得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炳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麻醉中不同氧浓度对肺交换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小儿麻醉中不同氧浓度对肺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麻治疗的患儿4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低浓度组20例,麻醉过程中让患儿吸入50%浓度的氧,纯氧组20例,麻醉过程中让患儿吸入100%浓度的氧,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肺交换功能.结果 手术后2 h,低浓度组患儿的氧合指数(PaO2/FiO2)略低于纯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儿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PA-aO2/PaO2)明显低于纯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O2/PAO2)明显高于纯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全麻患儿进行麻醉治疗时,让患儿吸入纯氧会对患儿的肺交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让患儿吸入50%的低浓度氧不但能够避免高浓度氧对患儿肺交换功能的影响,而且不会导致患儿出现低血氧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患儿给氧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大东;赵志海;谢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5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检验人员均采用生化检验指标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 两组人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于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折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入院的42例骨折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正常的4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观察组分别于术后2 h-12 h、12 h-24 h这两个时段检测2次.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 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术后2 h-12 h(P<0.05).观察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阳性率低于术后2 h-12 h(P<0.05).结论 骨折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高于正常人,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随术后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可作为术后评估的依据.

    作者:李兴国;仲伟香;王同华;杨茂本;孙振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初探

    目的 初步探究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医院于2012年3月-2018年3月进行ELISA试验的患者5,642例为研究对象,ELISA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免疫胶体金法(GICT)试验,比较三组之间的阳性符合率,按吸光度分为高中低三组后,再次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5,642例患者进行ELISA试验后,检验出阳性患者85例.对85例ELISA试验呈阳性的患者行TPPA试验后,结果呈阳性的为83例,阳性符合率为97.65%;对85例ELISA试验呈阳性的患者行GICT试验后,结果呈阳性的为70例,阳性符合率为82.35%.在高、中两个吸光度的比较中,三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低吸光度的比较下,ELISA和TPPA试验方法明显优于GICT法(P<0.05).结论 ELISA和TPPA在梅毒血清筛选试验中具有显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GICT法则有一定的局限,ELISA法是进行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作者:蒋桂兰;王洪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5W1H法结合PDCA循环在血站检验人员职业风险防护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5W1H法结合PDCA循环在血站检验人员职业风险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血站检验人员职业风险防护中结合应用5W1H法、PDCA循环的效果.结果 施行5W1H法结合PDCA循环后,血站岗位管理、消毒隔离、防护安全、仪器器械等指标评分明显优于施行前(P<0.05).结论 5W1H法结合PDCA循环在血站检验人员职业风险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施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表达影响,以及联合丙戊酸钠(VPA)后作用是否增强.方法 细胞传代培养,WST-1检测药物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找出佳作用浓度及时间;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H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As2O3对K56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VPA组蛋白表达弱,As2O3组及As2O3+VPA组作用后蛋白表达明显.结论 As2O3对K562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使SHP-1基因表达增强,且As2O3与VPA联合后较同浓度的单药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李荣芳;任京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意义及价值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在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到我院参与体检的45名健康体检者并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比较两组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2 h糖耐受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糖尿病过程中,生化检验具有辅助作用,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磊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持续改进降低静脉穿刺皮肤瘀斑率在肝炎内科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PDCA持续改进,找出静脉穿刺后局部皮肤瘀斑的主要原因、规律以及如何降低静脉穿刺后局部皮肤瘀斑率的方法,解决肝炎内科临床常见护理问题.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日-30日在本科室住院的241例患者观察其静脉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进行8人小组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要因进行PDCA持续改进,观察2015年7月8日-30日住院的134例静脉穿刺患者局部皮肤情况.结果 达到降低穿刺后瘀斑率20%的预期目标.结论 PDCA持续改进模式能有效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临床护理问题,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协作,增强了凝聚力,值得推广.

    作者:史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开展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段为2017年11月-2018年4月,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以及接受体检为健康正常的志愿者8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尿糖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87.50%,尿糖阳性率为7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均为0)(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开展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效果良好,检测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慧;林丽文;谢贵明;覃文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产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病患痰标本中产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并对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200份痰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分离出的45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使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在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 在200份痰标本中分离出45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产ESBLs菌株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率:产ESBLs菌株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甲氧苄碇的耐药率低,产ESBLS菌株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结论 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医师需要对病患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全面的掌握,以便于合理的用药.

    作者:张志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在临床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方法 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取189例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的3天内,对其筛查不规则抗体.结果 分析数据,共189例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共有17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99%(17/189).其中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6%(5/95),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77%(12/9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具有妊娠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69%(8/63),无妊娠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90%(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0.41%(10/49),无输血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00% (7/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筛查出抗-M的检出率高7,占比41.18%(7/17),其次为抗-E、抗-D以及抗-s的患者,均为2例,占比11.76%(2/17),后为抗-K、抗-Mur、抗-c以及抗-Fya的患者,均为1例,占比5.88%(1/17).结论 在临床输血中予以不规则抗体筛查,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衣志杰;邵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中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玉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2日-2018年4月22日期间我院手外伤组织缺损5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25例患者进行传统手外伤修复治疗,观察组的25例患者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住院时间(15.12±2.33)d、手部恢复正常时间(74.15±8.65)d、皮瓣全部成活率(96.00%)、外形恢复满意度(100.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皮瓣移植修复干预效果显著,可加速手部恢复正常时间.

    作者:邹新龙;刘芳;谭广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胆汁酸代谢障碍及其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病

    目的 探讨胆汁酸代谢障碍及其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和效果.方法 将68例因胆汁酸代谢障碍而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做好疾病治疗效果的分析工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理功能[(88.32±3.08)分]、精神健康[(85.47±3.68)分]均明显高于经过治疗前的生理功能[(70.44±2.68)分]、精神健康[(72.38±2.44)分](P<0.05).结论 患者因为胆汁酸代谢障碍而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的出现,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疾病.

    作者:徐志邦;林保安;吴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