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亚.别尔哈什
目的 将血脂检验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3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归于实验组,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抽取30例归于参照组,测定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相关血脂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数值、总胆固醇数值、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相关血脂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采取血脂检验展示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于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消毒供应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出100例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另一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物品供应质量.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其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护理质量评分均优越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物品准备完善率以(99.38%)领先于对照组(93.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医护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与服务意识均能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于此同时物品供应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以此来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于2016年-2017年间在我院进行常规生化检验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在我院实施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实施常规生化检验[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O)及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和新指标[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验,将检验数值与观察组患者病历资料中记载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明确各项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在提高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新指标的检查则为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周雪红;薄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临床应用于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为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各组的术后纳差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40例研究对象经过治疗,纳差情况好转者23例,显效者10例,无效者7例,出现对照组患者纳差好转者7例,显效者13例,无效者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TDP使用对于肺癌患者化疗后纳差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道莉;杨丽华;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情况,以期保障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临床采用K-B法药敏试验的情况,对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仔细分析.结果 研究得出致病菌株总计600株,其中340株革兰阳性球菌,260株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临床细菌耐药性正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多重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实施微生物检验结合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保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单位来院体检人员140人,对其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统计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中样本的核对、采集和保存会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规范的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淑贞;王茜;刘爱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防控措施,具体包含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加强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观察组在对照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检测,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为14.67%,显著低于对照组31.33%;观察组的感染控制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测与院内感染发生紧密联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冯米妹;曾庆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GC-MS测定方法测定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经尿中的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用盐酸水解后再用正己烷进行提取,之后经过硫酸-甲醇酯化后采用GC-MS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人工方法模拟人体内的尿液作为空白对照,经过检测尿中的cis-Cl2 CA、trans-Cl2 CA以及3PBA的检测限度(CCα)分别保持在0.18μg/L、0.27μg/L以及0.52μg/L,而检测容量(CCβ)则分别为0.33μg/L、0.35μg/L以及0.28μg/L.结论 通过该种测量方法验证后,确定该方法在适用中具有简单、便利的特点,并且成本比较低,因此适用于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常规人群的生物研究.
作者:朱冰峰;高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PTH、25(OH)D3及血钙的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美国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深圳新产业MAGLUMI4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联检肿瘤骨转移患者(77例),肿瘤非骨转移患者(50例)及正常健康人(40例)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肿瘤骨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PTH与血C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TH、25(OH)D3、血钙水平无差异;肿瘤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比较PTH、血C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H、血Ca、25(OH)D3联检对辅助诊断肿瘤骨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春明;翟嵩超;张永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脂检查项目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研究组的血脂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脂指标(P<0.05).结论 血脂检查项目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指导,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沈婷;方传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p感染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以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安全保障.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并接受胃镜检查、碳14呼气试验患者150例.其中,9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取了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组60例同样接受相关检查的情况.综合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要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P<0.01).在与Hp感染关系比较方面,胃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相关性为显著;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和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Hp感染并无相关性.
作者:廖树兰;谢伟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尿液潜血检验的尿液标本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尿液标本同时予以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中均有20例为阳性标本,若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则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15.00%、7.22%;若以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则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30.00%、3.23%.结论 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应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运用,互为补充,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罗太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外监护病房急救仪器管理的资料和情况,分析其不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将改进后效果与未改进前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对仪器会进行完好率检查并按照规范严格使用为36.6%,改进后增加到100%;医护人员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认知也由改进前的20%提高到83.6%;改进前仪器的完好率为82%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急救仪器的管理,利用其规范、科学、系统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要求,提高其积极性和急救仪器的完好率,为临床进行急救保驾护航,故值得进行借鉴和使用.
作者:陈祺;童孜蓉;吴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挑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可根据肝硬化相应的生化指标水平确诊患者疾病,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眼化学伤是临床眼科急症,有较高的致盲率,不仅会导致眼睑缺损和坏死,更对患者容貌和外观形成严重影响.因此分析眼化学伤急救和护理进展对提高该病急救效率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观察不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筛查出3,781例HPV检测为高危型阳性,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6.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高的类型为HPV52,其次为HPV16、HPV53、HPV58、HPV51、HPV68、HPV56、HPV18、HPV59、HPV66、HPV33、HPV31、HPV39、HPV35、HPV45、HPV82、HPV7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大差异,其中HPV52型阳性检出率高,HPV73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陆峰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0例,分别在1 h、12 h、24 h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 h检测出有低血糖的新生儿20例,第12 h检测时低血糖的新生儿有3例,第24 h检测时低血糖新生儿有2例;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禁食产妇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明显比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高(P<0.05);男性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P<0.05).结论 按时检测新生儿的血糖十分重要,有利于在佳时间发现新生儿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生儿血糖异常状况.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6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进行精液检查,进一步对精液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经精液检查结果显示:①外观,红色12例(3.33%),淡黄色28例(7.78%),乳白色320例(88.89%).②精液量,2 mL-5 mL有260例(72.22%)、<2 mL有54例(15.00%),>5 mL有46例(12.78%).③液化时间,0.5 h-1 h有202例(56.11%),>1 h或不液化158例(43.89%).④黏稠度,正常198例(55.00%),增加118例(32.78%),降低44例(12.22%).⑤存活率,≥60%有270例(75.00%),<60%有90例(25.00%).⑥活动力,0级-1级144例(40.00%),II级-III级216例(60.00%).⑦精子计数,≥20×106/mL有280例(77.78%),<20×106/mL有80例(22.22%).此外,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无精子12例(3.33%)、正常48例(13.33%)、有异常300例(83.33%).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在质量及数量上均存在问题,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为精液异常,且精液液化不良及精子活动力低则是男性不育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李采霞;杜娟;王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采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为急性胰腺炎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并将2组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清淀粉酶为(622.19±45.97)U/L,脂肪酶为(1,240.58±223.48)U/L,C反应蛋白为(27.22±4.99)mg/L,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为(685.11±55.17)U/L,脂肪酶为(1,522.18±323.08)U/L及C反应蛋白为(32.97±6.22)mg/L,亦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等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蔡早育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