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造影剂造影对造影剂病的影响

陈聪

关键词:造影剂, 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造影剂造影对造影剂病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培养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培养结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对其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 198例患者中128例培养阳性,分离菌株134株,其中98例为革兰阳性球菌,以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36例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对患者前列腺液进行有效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晓聪;曾庆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测分析的患者1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果均为阳性的有19例,阳性检出率为19.0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6.93%,假阳性率为13.63%,假阴性率为8.97%;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3.08%,假阳性率为26.92%,假阴性率为4.05%.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士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HCY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患者Hcy水平分为3组,Hcy低水平的15例患者分为A组,Hcy中等水平的18例患者分为B组,Hcy高水平的17例患者分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1年内预后情况.结果 C组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越高,预后能力越差,具有较高的预后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司大;谢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江苏盛泽医院2016年-2017年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观察不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筛查出3,781例HPV检测为高危型阳性,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6.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高的类型为HPV52,其次为HPV16、HPV53、HPV58、HPV51、HPV68、HPV56、HPV18、HPV59、HPV66、HPV33、HPV31、HPV39、HPV35、HPV45、HPV82、HPV7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大差异,其中HPV52型阳性检出率高,HPV73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陆峰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2016年8月-2018年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影像扫描与增强扫描,再将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影像诊断的精准率为97.67%(84/86),与手术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 将CT影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可取得较为精准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作者:李五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代谢物GC-MS测定方法分析

    目的 对GC-MS测定方法测定尿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经尿中的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用盐酸水解后再用正己烷进行提取,之后经过硫酸-甲醇酯化后采用GC-MS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人工方法模拟人体内的尿液作为空白对照,经过检测尿中的cis-Cl2 CA、trans-Cl2 CA以及3PBA的检测限度(CCα)分别保持在0.18μg/L、0.27μg/L以及0.52μg/L,而检测容量(CCβ)则分别为0.33μg/L、0.35μg/L以及0.28μg/L.结论 通过该种测量方法验证后,确定该方法在适用中具有简单、便利的特点,并且成本比较低,因此适用于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常规人群的生物研究.

    作者:朱冰峰;高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型号希森美康血常规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型号希森美康血常规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方法 门诊患者新鲜全血60份参照EP9-A2文件,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院区提供的文件,使用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当做对比仪器,实施系统检测,并和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Xs800i以及XT1800i精密度在仪器厂商设定的范围内,可接受性和偏倚具有合理性(P<0.05).结论 Xs800i以及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HCT、MCV、Hb、WBC、PLT检测结果中具有可比性,根据白细胞分类的结果,应注意之间的对比.

    作者: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将血脂检验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3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归于实验组,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抽取30例归于参照组,测定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相关血脂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数值、总胆固醇数值、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相关血脂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采取血脂检验展示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于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检测技术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只要有三种疾病中任意两种的重叠综合症就可以认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包括生理性的抗体与病理性抗体,它是根据人体自身组织成分而产生的,由各种因素引发的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的检测技术主要有传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免疫印迹膜条法,还有新型的xMAP微珠法.

    作者:肖金根;潘细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关系分析

    目的 探究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关系.方法 收取本次研究大量输血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输血量在1,000 mL-2,000 mL;对照组输血量>2,000 mL;健康组为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三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具有密切关联,值得研究.

    作者:王琳雅;孔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标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在生化项目检测中不同血液标本的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患者的五种不同血液样本(血清样本和四种不同抗凝剂的血桨标本),并接受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 相比于血清组,除LDL-C外HMF血浆组的各项指标较低(P<0.05);枸橼酸钠血浆组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除Cr、HDL-C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肝素锂血浆组的ALB、ALP、TC、TG、AST、HDL-C偏低(P<0.05).结论 生化检测项目中不同血液标本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过程中以WHO标准为参照,接受佳的检测,以此来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作者:谭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麝香治疗重症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麝香注射液结合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纳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4例,全部接受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后治疗方式随机分为麝香治疗组(治疗组,共27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共27例).评估术后第24 h、第3天、第7天、第14天脑出血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 麝香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脑出血血肿体积,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功能恢复,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配合术后麝香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章;钱志茹;徐兴华;高建亮;龙海成;李晓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和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精子形态、精子顶体酶活性和精子存活率进行检测,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处于48.2μIU/106-218.7μIU/106精子的300例患者为正常组,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小于48.2μIU/106精子的66例患者为异常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精子检测参数.结果 正常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总数、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分别为(3.39±1.38)mL、(58.41±16.90)%、(178.42±112.93)106/次、(65.52±18.74)%、(90.16±48.45)109/L和(21.82±6.38)%,异常组分别为(1.97±1.29)mL、(31.06±11.01)%、(107.28±108.35)106/次、(39.73±13.21)%、(51.36±41.71)109/L和(8.45±4.23)%,正常组患者精子各项检测参数均显著高于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2,t=6.064,t=2.033,t=5.031,t=2.714,t=7.811;P<0.05).结论 精液质量会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产生影响,精液质量与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密切,均为影响男性生育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文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细菌组,将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病毒组.监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并分析PCT和CRP监测在肠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儿(P<0.05).PCT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8.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26.00%)(P<0.05).CRP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2.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40.00%)(P<0.05).PCT检测细菌性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检测.PCT联合CRP检测的敏感度低于PCT检测,但特异度显著高于PCT检测.结论 细菌性肠炎患儿体内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患儿,PCT监测价值高于CRP监测,而PCT联合CRP检测敏感度虽然略低于PCT监测,但特异度大大提高,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侯新月;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减少早期胃癌漏诊及提高检出率之分析

    目的 对收集的23例内镜下新发现的早期胃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对减少早期胃癌的漏诊及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的认识.方法 对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胃肠镜室2011年1月-2016年7月23例早期胃癌的被检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例,有症状的10例(43.48%),无症状的13例(56.52%),NBI内镜及清洁和除泡沫后的视野均能提高病灶的辨认度.结论 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NBI的应用,视野的处理、无痛的开展及健康普检,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燕芬;梁源林;吕启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一变化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将其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肝患者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病情改善患者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低于病情恶化患者(P<0.05).结论 通过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的进行,可推广应用.

    作者:左龙梅;戴伯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有效、及时,本文通过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措施,了解质量控制措施,并于此基础上分析其对输血安全作用.

    作者:黄新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70例,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11、CA242阳性率分别为67.14%(47/70)、35.71%(25/70)、62.86%(44/70)、51.43%(36/7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对ICC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顾挺;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收治的1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何差异.结果 孕妇在生产后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明显不同(P<0.05),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 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因生产方式和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早发现并治疗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类的和血栓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若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