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杨士峰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红细胞计数, 尿液潜血检验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测分析的患者1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果均为阳性的有19例,阳性检出率为19.0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6.93%,假阳性率为13.63%,假阴性率为8.97%;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3.08%,假阳性率为26.92%,假阴性率为4.05%.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和CD34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研究

    目的 研究Survivin及CD34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寻找可靠生物标记物.方法 纳入了2010年-2012年间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例共10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组织中上述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状态,随访5年生存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Survivin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前为79%,化疗后降至55%;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数在新辅助化疗前为50/HP,化疗后降至28/HP;两者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化疗前后,Survivin始终阳性、Survivin始终阴性以及Survivin由阳性转为阴性三组患者5年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结论 Survivin及CD34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有望成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作者:石阳;潘贇昊;周兆春;裘光贤;崔舒晟;宋胤;李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

    目的 探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临床应用于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为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各组的术后纳差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40例研究对象经过治疗,纳差情况好转者23例,显效者10例,无效者7例,出现对照组患者纳差好转者7例,显效者13例,无效者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TDP使用对于肺癌患者化疗后纳差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道莉;杨丽华;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急诊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效果、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机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尚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55例,进行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结果对比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例结果为准.结果 观察组诊断时间(146.11±5.2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97.36%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检出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常规检验相比,C-反应蛋白检查小儿急性阑尾炎准确率更高和敏感性更好.

    作者:肖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以及PaCO2、PaO2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血气指标与预后康复质量,可推广.

    作者:方竹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肺炎中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110例新生儿肺炎(肺炎组)患儿及6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组)进行研究,均实施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分析总结不同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儿CRP水平较病毒性肺炎、其他肺炎、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重症患儿、轻症患儿、健康组CK、AST、LDH、PCO2呈下降趋势,PO2、pH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可辅助疾病类型、病情诊断.

    作者:禹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70例,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11、CA242阳性率分别为67.14%(47/70)、35.71%(25/70)、62.86%(44/70)、51.43%(36/7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对ICC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顾挺;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探讨

    目的 回顾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以此来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于2016年-2017年间在我院进行常规生化检验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在我院实施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实施常规生化检验[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O)及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和新指标[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验,将检验数值与观察组患者病历资料中记载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明确各项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在提高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新指标的检查则为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周雪红;薄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

    目的 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200名来院进行体检包括尿常规检验受检者,评价两种检测方法价值.结果 尿分析仪法与化学法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分析仪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论 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一致性较好,在严格质控水平下,尿分析仪可信度较高,可满足检验需求.

    作者: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标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在生化项目检测中不同血液标本的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患者的五种不同血液样本(血清样本和四种不同抗凝剂的血桨标本),并接受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 相比于血清组,除LDL-C外HMF血浆组的各项指标较低(P<0.05);枸橼酸钠血浆组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除Cr、HDL-C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肝素锂血浆组的ALB、ALP、TC、TG、AST、HDL-C偏低(P<0.05).结论 生化检测项目中不同血液标本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过程中以WHO标准为参照,接受佳的检测,以此来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作者:谭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研究

    目的 分析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折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贫血的2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以母体红细胞对应抗原检测结果为对照,确认患儿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统计患儿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以及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及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268例患儿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8/268),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共5种,病死率为25.00%(2/8).结论 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掌握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疾病诊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丁金国;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CT在细胞内细菌及细胞外细菌感染者中的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感染者中的检出差异,以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均在标本中培养出细菌,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2ml静脉血检测PCT,比较其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可检测到PCT者28例,检出率为28%.对照组中可检测到PCT者87例,检出率为87%.观察组PCT检测平均值为(0.27±0.31)ng/mL,对照组为(4.15±7.33)ng/mL.观察组PCT检出率和PCT检出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T在预测细胞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情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江苏盛泽医院2016年-2017年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观察不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筛查出3,781例HPV检测为高危型阳性,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6.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高的类型为HPV52,其次为HPV16、HPV53、HPV58、HPV51、HPV68、HPV56、HPV18、HPV59、HPV66、HPV33、HPV31、HPV39、HPV35、HPV45、HPV82、HPV7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大差异,其中HPV52型阳性检出率高,HPV73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陆峰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D-D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D-D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对比两组D-D及凝血指标.结果 试验组PT、TT、APTT指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FIB、D-D指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及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COPD患者病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效果确切.

    作者: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0例,分别在1 h、12 h、24 h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 h检测出有低血糖的新生儿20例,第12 h检测时低血糖的新生儿有3例,第24 h检测时低血糖新生儿有2例;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禁食产妇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明显比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高(P<0.05);男性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P<0.05).结论 按时检测新生儿的血糖十分重要,有利于在佳时间发现新生儿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生儿血糖异常状况.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完成相关问卷测评,研究组在护理满意率、护理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可以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造影剂造影对造影剂病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1,25(OH)2D3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参与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在自身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中具有明确作用.现就1,25(OH)2D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亚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在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诊断当中,孕妇同时接受血清孕酮与β-HCG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中收治的7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孕妇均分成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单一组孕妇仅接受血清孕酮检测,联合组孕妇则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β-HCG检测,对比两组孕妇的确诊情况.结果 联合组孕妇的确诊例数明显多于单一组,两组孕妇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诊断来讲,将血清孕酮检测与β-HCG检测同时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杜凯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长短、使用抗生素干预、白细胞数量、疾病恶性程度及化疗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引发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运用化疗干预、长时间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病情是导致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慧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