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国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对比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3、T4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情况,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切除后标本经过相关处理,显微镜和巨检观察样本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经过B超检查40例患者中胆囊体19例、胆囊底14例、胆囊体底部7例;巨检结果:40例标本中13例显示胆囊增厚、10显示表面小的黄色突起.27例显示蒂黄色突起,20例合并有胆囊结石;显微镜显示含有大量的泡沫细胞,且显示蒂由血管结缔组织构成,25例样本显示慢性胆囊炎改变,34例样本具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胆固醇沉积.结论 经过巨检和显微镜检查可以明显显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参考.
作者:轩辕柳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D-D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对比两组D-D及凝血指标.结果 试验组PT、TT、APTT指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FIB、D-D指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及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COPD患者病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效果确切.
作者: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医疗机构诊断胎传梅毒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7年度全市有报告胎传梅毒的4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查阅病案和传染病报告卡,观察是否按照确诊病例的标准报告胎传梅毒.结果 8例胎传梅毒的病案资料显示:(1)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梅毒特异性抗体):7例婴儿阳性(TPPA),1例没做无结果;(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2例生母滴度1:1阳性(TRUST),6例阳性(TRUST,没做滴度);2例婴儿阳性(没做滴度)2例滴度1:1阳性,1例阴性,3例没做无结果.(3)8例婴儿都没有其它检查资料,如暗视野查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4)8例胎传梅毒都是在出生时诊断并上报,没做随访检查项目.结论 这8例胎传梅毒的诊断依据不充分,不该以确诊病例上报.
作者:吴超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间本院所接收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痰液检测,给予研究组患者痰液检测与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痰液检测联合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病原性细菌的阳性检出率,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精准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罗正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宫颈炎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及感耐药情况.方法 用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对761例患者单纯解脲支原体阳性率32.06%,人型支原体阳性率6.04%,混合感染阳性率25.49%,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有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耐药菌株多,药敏试验有利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素.
作者:王明霞;黄海平;王灿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情况,以期保障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临床采用K-B法药敏试验的情况,对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仔细分析.结果 研究得出致病菌株总计600株,其中340株革兰阳性球菌,260株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临床细菌耐药性正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多重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实施微生物检验结合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保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组)、40例单纯型糖尿病患者(单纯型糖尿病组)、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对象,分别测定血、尿β2-MG和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血、尿β2-MG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的血Cr及BUN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血、尿β2-MG含量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型糖尿病组血、尿β2-MG含量较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血、尿β2-MG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尿β2-MG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尿β2-M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50例行孕前优生检测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前女性血清中RV、CMV及TOX的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R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3.79%(511/950),CM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5.68%(529/950),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84%(8/950),TOX-IgG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7/950),TOX-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53(5/950).结论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中进行TORCH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显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刘瑞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系统性IgA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主要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出现关节疼痛、肾脏损害、胃肠道出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本文从HSP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神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将本院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纳入50例,即为实验组1(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实验组2(不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选取本院同期研究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组,分析三组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结果 实验组1和实验组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Hs-CRP、C3、C4、IgA、IgG、IgM与参照组对比,实验组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Hs-CRP、C3、C4、IgA、IgG、IgM与实验组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检验应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显著.
作者:阿迪亚.别尔哈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7年1月-12月抽取1,0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并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培养.结果 有798例患者为单一性感染,占比为79.80%,致病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菌、肠球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等;有202例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20.20%,混合性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中以支原体居多.结论 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是引发泌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虽然以单一性感染居多,但混合性感染的病例数也有所增加,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来制定抗感染方案.
作者:屈涛;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党楠;易婷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传统结扎式托槽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检验后P<0.05.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效果理想,可以使患者的牙周指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郭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和早期诊断血浆生化标志物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生化法测定了113例肝硬化和7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肝酶水平.采用光学法和免疫比浊分析测定了以上两组的生物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enine,Hcy)]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了早期肝硬化诊断时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水平.结果 11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肝酶水平较之76例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0,001),并随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P>0.05-<0.001).113例肝硬化患者血浆FIB和PLT水平较之76例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血浆D-D和Hcy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0.001),并随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血浆FIB和PLT水平降低,而血浆D-D和Hcy水平增高.ROC曲线表明:在临界值确定的情况下,D-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其次为PLT和FIB.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FIB和PL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D-D是早期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佳指标,其次为PLT和FIB.
作者:时振华;吴伟伟;茆亚东;赵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临床应用于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为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各组的术后纳差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40例研究对象经过治疗,纳差情况好转者23例,显效者10例,无效者7例,出现对照组患者纳差好转者7例,显效者13例,无效者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TDP使用对于肺癌患者化疗后纳差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道莉;杨丽华;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一变化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将其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重型乙肝患者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病情改善患者IgG、IgA和IgM指标水平明显低于病情恶化患者(P<0.05).结论 通过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的进行,可推广应用.
作者:左龙梅;戴伯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在临床食管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当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3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病灶出现远处转移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出现病灶远处转移的例数也更少,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在组间比较之后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食管癌患者的具体治疗当中,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伟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在生化项目检测中不同血液标本的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患者的五种不同血液样本(血清样本和四种不同抗凝剂的血桨标本),并接受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 相比于血清组,除LDL-C外HMF血浆组的各项指标较低(P<0.05);枸橼酸钠血浆组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除Cr、HDL-C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肝素锂血浆组的ALB、ALP、TC、TG、AST、HDL-C偏低(P<0.05).结论 生化检测项目中不同血液标本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过程中以WHO标准为参照,接受佳的检测,以此来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作者:谭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为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末梢血采血法采集血液,观察组选用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HCT、HGB、MCHC、PLT、WBC、RBC低于对照组,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验中数据更佳准确,值得应用.
作者:宋思熙;祁凤娇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