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黄海平;王灿灿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6年8月12日-2017年9月3日我院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基础干预,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止血成功、住院、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止血成功时间、住院时间、产后30 min及2 h出血量分别为(35.87±3.42)min、(6.26±0.58)d、(120.28±5.22)mL、(158.23±8.45)m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综合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李明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婴幼儿贫血予以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贫血婴幼儿,对500例贫血婴幼儿均予以血涂片和骨髓涂片的形态学分析,以此观察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后的疾病病因.结果 500例贫血婴幼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后发现可以明确病因的患儿例数有480例,其中,以缺铁性贫血多(193例),其次是急性白血病(155例),另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60例、溶血性贫血有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21例,其他病因有11例.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对诊断婴幼儿贫血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利于明确婴幼儿贫血的具体病因.
作者:薄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和正常体检者42例为研究对象,42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4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血液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平均值、糖耐受平均值、血清甘油三酯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糖尿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疾病数据,实施对症治疗,值得应用.
作者:祁凤娇;宋思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女性生殖道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发生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的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生殖道的标本,检测病原微生物分析其感染的情况.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生殖道疾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对于支原体的检出率在各微生物中占高比例,为35.50%(71/200),其次为衣原体的检出率23.00%(46/200)与大肠杆菌检出率21.00%(42/200);而霉菌10.00%(20/200)、淋病奈瑟菌7.00%(14/200)以及滴虫的检出率1.50%(3/200)均相对较低.结论 在临床当中,女性的生殖道感染当中,主要的致感染病原微生物为支原体.临床检查应当重视对支原体的检查,同时针对各检查的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作者:卢惠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盐酸纳美芬和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纳美芬组22例,使用盐酸纳美芬治疗,纳洛酮组23例,使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纳美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纳洛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患者用药后的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纳洛酮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纳洛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救治时,使用盐酸纳美芬对患者进行救治能够获得更好的救治效果,患者的清醒时间、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能够得到有效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治疗有效率能够的显著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急性酒精中毒救治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慧明;李雄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人员中的HIV-Ab、RPR及HBsAg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所在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进行婚前医学检所查者16,337例,进行HIV-Ab、RPR及HBsAg检测,对检出情况予以观察研究.结果 在所有体检者中,患有艾滋病者有1例、梅毒感染者有30例(1.8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425例(2.6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所有病毒感染者中占大比例.结论 婚前医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大程度上对艾滋病、乙型肝炎以及梅毒等病毒在家庭内传播进行预防,所以应对婚检予以重视,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腰椎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者预见性护理方法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腰椎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覃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细菌组,将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病毒组.监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并分析PCT和CRP监测在肠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儿(P<0.05).PCT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8.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26.00%)(P<0.05).CRP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2.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40.00%)(P<0.05).PCT检测细菌性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检测.PCT联合CRP检测的敏感度低于PCT检测,但特异度显著高于PCT检测.结论 细菌性肠炎患儿体内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患儿,PCT监测价值高于CRP监测,而PCT联合CRP检测敏感度虽然略低于PCT监测,但特异度大大提高,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侯新月;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的结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合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进行血脂检验.检验当天,在所有患者空腹情况下,于早8点左右抽取3 mL静脉血,并且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所有血液进行血清分离处理.倘若血液没有发生溶血现象,进行血脂检验.结果 合并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可以辅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降低动脉硬化改变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庹晓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消毒供应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出100例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另一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物品供应质量.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其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护理质量评分均优越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物品准备完善率以(99.38%)领先于对照组(93.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医护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与服务意识均能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于此同时物品供应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50例行孕前优生检测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前女性血清中RV、CMV及TOX的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R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3.79%(511/950),CM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5.68%(529/950),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84%(8/950),TOX-IgG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7/950),TOX-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53(5/950).结论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中进行TORCH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显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刘瑞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CRKP)显著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也对临床治疗造成较大困难和挑战.CRKP有多种耐药机制,包括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蛋白缺失或者数量减少、主动外排系统活跃等.因此,研究CRK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与危险因素是解决其耐药问题并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本篇文章对CRKP的耐药机制、定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加强临床对CRKP的了解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和血常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常规与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FMPS、FC、A-max、F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D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DW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其MCV、RDW、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和血常规检测对乙型肝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对患者肝脏病变程度准确反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迪;王家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两种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不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每例患者均分别采集一份末梢血、静脉血,利用相同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经末梢采血后血液检测指标结果RBC、Hb、Hct、MCV、MCHC、PLT均较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低,WBC较静脉血检测结果更高(P<0.05);静脉1、静脉2采血检测结果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1、末梢2采血检测结果MCV、MCHC、PL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采集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利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结果,同时得到了结果准确度也更高.
作者:阿尤甫·牙生;玛依拉·热合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脂蛋白磷脂酶A2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荧光素增强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Lp-PLA2的浓度,用统计学方法分析Lp-PLA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Lp-PLA2浓度为(209.16±70.1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3±62.20)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张源源;于本章;杨琴;李贞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对1,25(OH)2D3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参与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在自身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中具有明确作用.现就1,25(OH)2D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亚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临床应用于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为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各组的术后纳差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40例研究对象经过治疗,纳差情况好转者23例,显效者10例,无效者7例,出现对照组患者纳差好转者7例,显效者13例,无效者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TDP使用对于肺癌患者化疗后纳差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道莉;杨丽华;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以及PaCO2、PaO2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血气指标与预后康复质量,可推广.
作者:方竹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PTH、25(OH)D3及血钙的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美国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深圳新产业MAGLUMI4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联检肿瘤骨转移患者(77例),肿瘤非骨转移患者(50例)及正常健康人(40例)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肿瘤骨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PTH与血C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TH、25(OH)D3、血钙水平无差异;肿瘤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比较PTH、血C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H、血Ca、25(OH)D3联检对辅助诊断肿瘤骨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春明;翟嵩超;张永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展开对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当前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的现状,及分子病理诊断对肿瘤的价值.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肿瘤的诊断率,对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在研究中从前人学者的研究出发,对前人关于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
作者:谭娜;郑洪;黄佳佳;杨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