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筱芳
目的 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200名来院进行体检包括尿常规检验受检者,评价两种检测方法价值.结果 尿分析仪法与化学法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分析仪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论 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一致性较好,在严格质控水平下,尿分析仪可信度较高,可满足检验需求.
作者: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收集的23例内镜下新发现的早期胃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对减少早期胃癌的漏诊及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的认识.方法 对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胃肠镜室2011年1月-2016年7月23例早期胃癌的被检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例,有症状的10例(43.48%),无症状的13例(56.52%),NBI内镜及清洁和除泡沫后的视野均能提高病灶的辨认度.结论 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NBI的应用,视野的处理、无痛的开展及健康普检,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燕芬;梁源林;吕启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眼化学伤是临床眼科急症,有较高的致盲率,不仅会导致眼睑缺损和坏死,更对患者容貌和外观形成严重影响.因此分析眼化学伤急救和护理进展对提高该病急救效率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培养结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对其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 198例患者中128例培养阳性,分离菌株134株,其中98例为革兰阳性球菌,以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36例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对患者前列腺液进行有效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晓聪;曾庆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84例本院接诊的需要输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患者的检验阳性率、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筛查结果.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接诊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32例,抗-D 10例、抗-E 11例,抗-DC 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结论 患者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不会则抗体检验对患者的输血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和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夏威为;陈伟;张四敏;蔡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为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末梢血采血法采集血液,观察组选用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HCT、HGB、MCHC、PLT、WBC、RBC低于对照组,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验中数据更佳准确,值得应用.
作者:宋思熙;祁凤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和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精子形态、精子顶体酶活性和精子存活率进行检测,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处于48.2μIU/106-218.7μIU/106精子的300例患者为正常组,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小于48.2μIU/106精子的66例患者为异常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精子检测参数.结果 正常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总数、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分别为(3.39±1.38)mL、(58.41±16.90)%、(178.42±112.93)106/次、(65.52±18.74)%、(90.16±48.45)109/L和(21.82±6.38)%,异常组分别为(1.97±1.29)mL、(31.06±11.01)%、(107.28±108.35)106/次、(39.73±13.21)%、(51.36±41.71)109/L和(8.45±4.23)%,正常组患者精子各项检测参数均显著高于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2,t=6.064,t=2.033,t=5.031,t=2.714,t=7.811;P<0.05).结论 精液质量会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产生影响,精液质量与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密切,均为影响男性生育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文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血常规检查应用于诊断鉴别贫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贫血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纳入ID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40例纳入THAL组;另随机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受试对象均于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2 mL,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MCV)、血红蛋白(Hb).结果 IDA组及THAL组患者MCH、MCHC、MCV及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IDA组与THAL组患者相比较,IDA组患者RDW水平相对较高,RBC、Hb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显著(P<0.05),MCH、MCHC及MCV水平差异基本一致(P>0.05).结论 采用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地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鉴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患者,其中女患者16例,男患者10例,年龄范围为25岁-78岁,在手术后拆线出院后一般常规给予口服甲状腺素片行TSH抑制治疗,每天服用的剂量一般均为100μg,在空腹的情况下,患者服用此种药物,根据每月抽血复查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由于有些患者医从性较差,不安期服药,或者有些医生没有开具药物给患者,但北海市为沿海城市,含碘海鲜食物丰富.我们对26例术后复发患者(同期甲状腺肿手术患者329例)抽血测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对患者的TSH数值的变化趋势及复发率、TSH抑制治疗情况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而言,在术后对其给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后,能使TSH水平处于平稳的趋势中,并且术后复发的概率逐渐降低,对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被大力推广.
作者:邹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长短、使用抗生素干预、白细胞数量、疾病恶性程度及化疗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引发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运用化疗干预、长时间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病情是导致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慧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55例,进行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结果对比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例结果为准.结果 观察组诊断时间(146.11±5.2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97.36%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检出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常规检验相比,C-反应蛋白检查小儿急性阑尾炎准确率更高和敏感性更好.
作者:肖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外营养供应、首次排气、拆线等时间、排便功能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较对照组(28.57%)显著较低(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并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董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中结果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自愿接受血常规检测患者以及参与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对指尖血进行采集,B组对静脉血实施采集.两组入选者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在0 min、10 min以及30 min时实施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等指标情况.结果 B组在3个时间点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A组在30 min时的白细胞计数却显著低于0 min时,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0 min时(P<0.05);A组WBC、RBC及Hb等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PLT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实施血常规检测,末梢血检测结果受时间影响;而静脉血检验准确率较好,误差小,可重复性强,检测效果良好,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韦守福;谢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有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检验科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并且对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感染隐患进行探讨,结合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的总感染率为4.2%,感染主要分布在三个科室:检验科、呼吸科以及消化科.其中,检验科的感染率为36.5%,呼吸科的感染率为13.9%,消化科的感染率为11.2%,其他科室的感染率仅为1.2%.检验科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呼吸科、消化科以及其他科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科中,感染的来源主要是病菌感染和仪器污染.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对于感染率高的检验科,针对存在的感染隐患,要不断加强检验科室的清洁消毒,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仪器设备,都应该要时刻落实好清洁消毒工作,提升防护水平,降低感染率.
作者:范永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细菌组,将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病毒组.监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并分析PCT和CRP监测在肠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儿(P<0.05).PCT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8.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26.00%)(P<0.05).CRP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2.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40.00%)(P<0.05).PCT检测细菌性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检测.PCT联合CRP检测的敏感度低于PCT检测,但特异度显著高于PCT检测.结论 细菌性肠炎患儿体内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患儿,PCT监测价值高于CRP监测,而PCT联合CRP检测敏感度虽然略低于PCT监测,但特异度大大提高,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侯新月;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7年1月-12月抽取1,0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并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培养.结果 有798例患者为单一性感染,占比为79.80%,致病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菌、肠球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等;有202例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20.20%,混合性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中以支原体居多.结论 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是引发泌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虽然以单一性感染居多,但混合性感染的病例数也有所增加,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来制定抗感染方案.
作者:屈涛;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党楠;易婷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老年重症CHF患者,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8.57%,差异明显(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重症CHF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为A组(n=50)和B组(n=54),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孕妇的Hcy水平.结果 B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且B组患者Hcy水平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和对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Hcy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及妊娠结局存在密切的联系,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Hcy水平有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作者:谢茂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防控措施,具体包含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加强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观察组在对照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检测,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为14.67%,显著低于对照组31.33%;观察组的感染控制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测与院内感染发生紧密联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冯米妹;曾庆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测分析的患者1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果均为阳性的有19例,阳性检出率为19.0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6.93%,假阳性率为13.63%,假阴性率为8.97%;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3.08%,假阳性率为26.92%,假阴性率为4.05%.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士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