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守福;谢贤
目的 了解宫颈炎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及感耐药情况.方法 用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对761例患者单纯解脲支原体阳性率32.06%,人型支原体阳性率6.04%,混合感染阳性率25.49%,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有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耐药菌株多,药敏试验有利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素.
作者:王明霞;黄海平;王灿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将本院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纳入50例,即为实验组1(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实验组2(不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选取本院同期研究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组,分析三组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结果 实验组1和实验组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Hs-CRP、C3、C4、IgA、IgG、IgM与参照组对比,实验组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Hs-CRP、C3、C4、IgA、IgG、IgM与实验组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检验应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显著.
作者:阿迪亚.别尔哈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0例,分别在1 h、12 h、24 h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 h检测出有低血糖的新生儿20例,第12 h检测时低血糖的新生儿有3例,第24 h检测时低血糖新生儿有2例;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禁食产妇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明显比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高(P<0.05);男性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P<0.05).结论 按时检测新生儿的血糖十分重要,有利于在佳时间发现新生儿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生儿血糖异常状况.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有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检验科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并且对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感染隐患进行探讨,结合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的总感染率为4.2%,感染主要分布在三个科室:检验科、呼吸科以及消化科.其中,检验科的感染率为36.5%,呼吸科的感染率为13.9%,消化科的感染率为11.2%,其他科室的感染率仅为1.2%.检验科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呼吸科、消化科以及其他科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科中,感染的来源主要是病菌感染和仪器污染.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对于感染率高的检验科,针对存在的感染隐患,要不断加强检验科室的清洁消毒,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仪器设备,都应该要时刻落实好清洁消毒工作,提升防护水平,降低感染率.
作者:范永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ACS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糖代谢情况.结果 (1)2012年ACS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48.09%,2013年占38.41%;2014年占31.80%;(2)2012年131例患者中ST段抬高心梗占71.76%,非ST段抬高心梗25.19%,不稳定性心绞痛3.05%,2013年分别为40.58%、28.99%、30.43%,2014年分别为39.71%、29.41%、30.88%,组间差异显著(P<0.05);(3)ACS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为83.4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91%;糖耐量降低患者分别为82.86%、5.88%,均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梗比例逐年增多;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的合并症比糖代谢正常的患者多,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也增多,我们应更加关注ACS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作者:姜海兵;谢玉霞;王新斌;张静;林红;梁铖;刘文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P)水平对空囊早孕孕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检测260例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和260例空囊早孕孕妇(实验组)在妊娠5周-6周和7周-8周两个时段内的血清β-HCG和P水平.结果 在妊娠5周-6周时段内,两组的血清β-HCG和P水平均上升较快,血清β-HCG倍增比例(实验组71.9%、对照组90.8%)也都较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妊娠7周-8周时段内,实验组的血清β-HCG和P水平则上升较缓慢,有的甚至下降,血清β-HCG倍增比例(实验组9.6%、对照组82.3%)也明显降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孕前期,空囊孕妇难以确诊;而早孕中期以后,通过动态检测血清β-HCG和P水平,结合临床与B超检查情况,可较单纯B超检查提前1周-2周确诊空囊早孕孕妇.
作者:赵连文;郭宝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对1,25(OH)2D3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参与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在自身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中具有明确作用.现就1,25(OH)2D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亚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贫血患者252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健康人进行血液检查,比较两组对象血液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MCH、MCV、MCHC等指标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MCHC、MCH、MCV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临床血液检测中,通过对患者血液的MCHC、MCH、MCV进行分析可以为不同贫血类型的患者诊断与鉴别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作者:阿爽;江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婴幼儿贫血予以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贫血婴幼儿,对500例贫血婴幼儿均予以血涂片和骨髓涂片的形态学分析,以此观察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后的疾病病因.结果 500例贫血婴幼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后发现可以明确病因的患儿例数有480例,其中,以缺铁性贫血多(193例),其次是急性白血病(155例),另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60例、溶血性贫血有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21例,其他病因有11例.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对诊断婴幼儿贫血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利于明确婴幼儿贫血的具体病因.
作者:薄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首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验,然后对同样的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并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正常的标本有77例,异常的标本123例;而血涂片镜检发现结果正常标本中有3例为异常,假阴性率3.89%(3/77),结果异常标本中有31例为正常,假阳性率25.2%(31/123),共105例正常标本,95例异常标本,两种检验方式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将其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可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改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实验组82例,对照组应用市场上常规的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实验组应用由北京华益精点所提供的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即床旁POCT临床智能医用便携式血糖仪(H1plus),具有扫描腕带快速识别患者功能的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糖值的准确率、血糖达标时间及测血糖耗费医护人员的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POCT临床智能医用便携式血糖仪(H1plus)可以提高患者血糖值的准确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患者耗费医护人员的时间,并能准确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情况,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郎银枝;朱宏伟;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不同梅毒抗体滴度下的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 以我院接收检查的117例梅毒确诊单胎孕妇与胎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不同梅毒抗体滴度下的胎儿宫内感染率.结果 117例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及新生儿TPPA试验结果均呈阳性.不同梅毒抗体滴度下胎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3%、92.59%、96.67%,100.0%.与原倍滴度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相比,TRUST 1:2、TRUST 1:4、TRUST 1:8的胎儿宫内感染率显著更高,并且呈正相关关系(r=0.683,P<0.05).结论 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梅毒抗体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此病需要及早诊断实施早期控制,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甲肝标本30例(A组),戊肝标本30例(B组),对两种标本均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来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验甲肝、戊肝标本的准确率分别为96.7%和93.3%,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ELISA)的80.0%和76.7%,两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采取化学发光法的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张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特选取我院接收的住院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投诉率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细节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投诉率、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强化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雅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和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精子形态、精子顶体酶活性和精子存活率进行检测,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处于48.2μIU/106-218.7μIU/106精子的300例患者为正常组,选取精子顶体酶活性小于48.2μIU/106精子的66例患者为异常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精子检测参数.结果 正常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总数、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率分别为(3.39±1.38)mL、(58.41±16.90)%、(178.42±112.93)106/次、(65.52±18.74)%、(90.16±48.45)109/L和(21.82±6.38)%,异常组分别为(1.97±1.29)mL、(31.06±11.01)%、(107.28±108.35)106/次、(39.73±13.21)%、(51.36±41.71)109/L和(8.45±4.23)%,正常组患者精子各项检测参数均显著高于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2,t=6.064,t=2.033,t=5.031,t=2.714,t=7.811;P<0.05).结论 精液质量会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产生影响,精液质量与精子顶体酶活性间的关系密切,均为影响男性生育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文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将其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阴道B超诊断,对照组20例,采用腹部B超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盆腔积液、胚芽、附件包块、假孕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应用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且对于患者的其他指标诊断检出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银园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行生化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检验方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在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时候,若选择生化检验方式,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方式,可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应用.
作者:龚裕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外监护病房急救仪器管理的资料和情况,分析其不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将改进后效果与未改进前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对仪器会进行完好率检查并按照规范严格使用为36.6%,改进后增加到100%;医护人员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认知也由改进前的20%提高到83.6%;改进前仪器的完好率为82%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急救仪器的管理,利用其规范、科学、系统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要求,提高其积极性和急救仪器的完好率,为临床进行急救保驾护航,故值得进行借鉴和使用.
作者:陈祺;童孜蓉;吴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50例行孕前优生检测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前女性血清中RV、CMV及TOX的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R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3.79%(511/950),CM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5.68%(529/950),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84%(8/950),TOX-IgG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7/950),TOX-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53(5/950).结论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中进行TORCH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显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刘瑞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采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为急性胰腺炎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并将2组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清淀粉酶为(622.19±45.97)U/L,脂肪酶为(1,240.58±223.48)U/L,C反应蛋白为(27.22±4.99)mg/L,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为(685.11±55.17)U/L,脂肪酶为(1,522.18±323.08)U/L及C反应蛋白为(32.97±6.22)mg/L,亦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等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蔡早育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