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

张美华

关键词:甲肝, 戊肝, 免疫学检验
摘要:目的 探究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甲肝标本30例(A组),戊肝标本30例(B组),对两种标本均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来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验甲肝、戊肝标本的准确率分别为96.7%和93.3%,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ELISA)的80.0%和76.7%,两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采取化学发光法的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逍遥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方,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应用疗效.在药物祖方中涵盖了白芍、柴胡、茯苓、薄荷及当归等中成药,在临床中通常将其引用于妇科的诸多疾病治疗中,由此本文针对加味逍遥丸的临床治疗应用做出综述.

    作者:崔华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肺炎中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110例新生儿肺炎(肺炎组)患儿及6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组)进行研究,均实施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分析总结不同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儿CRP水平较病毒性肺炎、其他肺炎、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重症患儿、轻症患儿、健康组CK、AST、LDH、PCO2呈下降趋势,PO2、pH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可辅助疾病类型、病情诊断.

    作者:禹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 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70例本院接收的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新生儿检验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对比无差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对比,进行末梢血检验不能完全反应循环系统血液的整体情况,临床检验中建议采集静脉血进行复查.

    作者:禹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

    目的 探究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有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检验科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并且对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感染隐患进行探讨,结合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的总感染率为4.2%,感染主要分布在三个科室:检验科、呼吸科以及消化科.其中,检验科的感染率为36.5%,呼吸科的感染率为13.9%,消化科的感染率为11.2%,其他科室的感染率仅为1.2%.检验科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呼吸科、消化科以及其他科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科中,感染的来源主要是病菌感染和仪器污染.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对于感染率高的检验科,针对存在的感染隐患,要不断加强检验科室的清洁消毒,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仪器设备,都应该要时刻落实好清洁消毒工作,提升防护水平,降低感染率.

    作者:范永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0例,分别在1 h、12 h、24 h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 h检测出有低血糖的新生儿20例,第12 h检测时低血糖的新生儿有3例,第24 h检测时低血糖新生儿有2例;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禁食产妇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明显比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高(P<0.05);男性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P<0.05).结论 按时检测新生儿的血糖十分重要,有利于在佳时间发现新生儿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生儿血糖异常状况.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究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的44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其中11例来自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另外33例均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由蹇启政教授提供),根据相关检查治疗文献数据,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骨髓细胞形态学和临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该疾病临床症状有全血细胞少、发热、脾肝器官肿大等,经糖原染色和骨髓图片Wright后均呈现出典型的形态特点,其中经培养确诊13例,经骨髓涂片确诊3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09%.结论 采用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测可清晰反映出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佘仕金;向尹;蹇启政;郭桂英;陈袁丽;熊旭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完成相关问卷测评,研究组在护理满意率、护理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可以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对比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3、T4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情况,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将其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阴道B超诊断,对照组20例,采用腹部B超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盆腔积液、胚芽、附件包块、假孕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应用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且对于患者的其他指标诊断检出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银园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70例,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11、CA242阳性率分别为67.14%(47/70)、35.71%(25/70)、62.86%(44/70)、51.43%(36/7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对ICC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顾挺;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标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在生化项目检测中不同血液标本的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患者的五种不同血液样本(血清样本和四种不同抗凝剂的血桨标本),并接受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 相比于血清组,除LDL-C外HMF血浆组的各项指标较低(P<0.05);枸橼酸钠血浆组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除Cr、HDL-C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各项指标偏低(P<0.05);肝素锂血浆组的ALB、ALP、TC、TG、AST、HDL-C偏低(P<0.05).结论 生化检测项目中不同血液标本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临床检验过程中以WHO标准为参照,接受佳的检测,以此来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作者:谭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FBG、FMN和HbA1c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门诊接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51例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对比两组的FBG、FMN和HbA1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FBG、FMN和HbA1c指标比较,试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G、FMN和HbA1c联合检测可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冯锦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urvivin和CD34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研究

    目的 研究Survivin及CD34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寻找可靠生物标记物.方法 纳入了2010年-2012年间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例共10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组织中上述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状态,随访5年生存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Survivin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前为79%,化疗后降至55%;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数在新辅助化疗前为50/HP,化疗后降至28/HP;两者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化疗前后,Survivin始终阳性、Survivin始终阴性以及Survivin由阳性转为阴性三组患者5年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结论 Survivin及CD34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有望成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作者:石阳;潘贇昊;周兆春;裘光贤;崔舒晟;宋胤;李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进行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性病门诊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26例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按摩提取前列腺液培养分离鉴定的各种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检验后发现,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82.7%,解尿支原体感染率(41.6%)和金葡萄球菌感染率(1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可以更好了解性病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梁绍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2年-2014年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ACS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糖代谢情况.结果 (1)2012年ACS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48.09%,2013年占38.41%;2014年占31.80%;(2)2012年131例患者中ST段抬高心梗占71.76%,非ST段抬高心梗25.19%,不稳定性心绞痛3.05%,2013年分别为40.58%、28.99%、30.43%,2014年分别为39.71%、29.41%、30.88%,组间差异显著(P<0.05);(3)ACS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为83.4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91%;糖耐量降低患者分别为82.86%、5.88%,均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梗比例逐年增多;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的合并症比糖代谢正常的患者多,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也增多,我们应更加关注ACS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作者:姜海兵;谢玉霞;王新斌;张静;林红;梁铖;刘文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挑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可根据肝硬化相应的生化指标水平确诊患者疾病,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7年9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6例同期体检儿童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hsCRP(超敏C反应蛋白)、CRP(常规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 研究组hsCRP、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淋巴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诊,是十分理想的检诊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应予推广.

    作者:汪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给予产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危妊娠初产妇7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顺产率分别为76.92%、53.85%(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产后2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高危妊娠初产妇患者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措施,便于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采纳.

    作者:石亚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关系分析

    目的 探究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关系.方法 收取本次研究大量输血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输血量在1,000 mL-2,000 mL;对照组输血量>2,000 mL;健康组为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三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PLT和血清钙离子水平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具有密切关联,值得研究.

    作者:王琳雅;孔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长短、使用抗生素干预、白细胞数量、疾病恶性程度及化疗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引发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运用化疗干预、长时间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病情是导致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慧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