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

宋思熙;祁凤娇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为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末梢血采血法采集血液,观察组选用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HCT、HGB、MCHC、PLT、WBC、RBC低于对照组,M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静脉血采血法采集血液的血常规检验中数据更佳准确,值得应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检查在诊断鉴别临床贫血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血常规检查应用于诊断鉴别贫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贫血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纳入ID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40例纳入THAL组;另随机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受试对象均于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2 mL,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MCV)、血红蛋白(Hb).结果 IDA组及THAL组患者MCH、MCHC、MCV及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IDA组与THAL组患者相比较,IDA组患者RDW水平相对较高,RBC、Hb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显著(P<0.05),MCH、MCHC及MCV水平差异基本一致(P>0.05).结论 采用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地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鉴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协同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与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碧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外监护病房急救仪器管理的资料和情况,分析其不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将改进后效果与未改进前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对仪器会进行完好率检查并按照规范严格使用为36.6%,改进后增加到100%;医护人员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认知也由改进前的20%提高到83.6%;改进前仪器的完好率为82%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急救仪器的管理,利用其规范、科学、系统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要求,提高其积极性和急救仪器的完好率,为临床进行急救保驾护航,故值得进行借鉴和使用.

    作者:陈祺;童孜蓉;吴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行生化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检验方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在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时候,若选择生化检验方式,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方式,可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应用.

    作者:龚裕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55例,进行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结果对比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例结果为准.结果 观察组诊断时间(146.11±5.2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97.36%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检出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常规检验相比,C-反应蛋白检查小儿急性阑尾炎准确率更高和敏感性更好.

    作者:肖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系统性IgA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主要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出现关节疼痛、肾脏损害、胃肠道出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本文从HSP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罗神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与脂蛋白磷脂酶A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脂蛋白磷脂酶A2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荧光素增强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Lp-PLA2的浓度,用统计学方法分析Lp-PLA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Lp-PLA2浓度为(209.16±70.1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3±62.20)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张源源;于本章;杨琴;李贞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筛查探析

    目的 探析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260例尿路感染患者,均进行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对比两种筛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亚硝酸盐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尿沉渣细菌计数,但阴性预测值低于于尿沉渣细菌计数,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亚硝酸盐的特异度高于尿沉渣细菌计数,但灵敏度低于于尿沉渣细菌计数,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路感染采用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进行筛查的效果均显著,各有所长,可在临床中联合使用,提高筛查的准确度.

    作者:薄蔚;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用药分析

    目的 探析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用药表现.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疑似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分期长时间治疗,结合患者临床尿路细菌培养表现、敏感试验等给予抗生素干预,总结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尿路细菌检验表现阳性者34.0%(34/100),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者26例(76.47%),粪肠球菌感染者6例(17.6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2例(5.88%),经抗生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32/34).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单用尿路细菌检验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需结合药敏试验与抗生素干预,以分期、长时间治疗为宜,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守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测分析的患者1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果均为阳性的有19例,阳性检出率为19.0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6.93%,假阳性率为13.63%,假阴性率为8.97%;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3.08%,假阳性率为26.92%,假阴性率为4.05%.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士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用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探析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潘筱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孕酮、β-HCG、PAPP-A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妇产科就医的278例妊娠孕妇,按照妊娠结局不同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133例)、先兆流产组(65例)、稽留流产组(41例)、异位妊娠组(39例),四组均采集静脉血行血清孕酮、β-HCG、PAPP-A检测,孕酮、β-HC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PAPP-A检测采用免疫层析法,对比四组受试者检测结果.结果 在血清孕酮、β-HCG、PAPP-A检测中,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异位妊娠组较正常妊娠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孕酮与PAPP-A检测中,异位妊娠组检测水平低,β-HCG检测中稽留流产组检测水平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行行血清孕酮、β-HCG、PAPP-A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曼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各科室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4,513株致病菌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在4,513株分离而出的致病菌株当中,共有2,267株(50.23%)革兰阳性球菌,2,246株(49.77%)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临床价值显著,在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的环境下,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也变得越发的重要,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作者: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屈涛;党楠;易婷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逍遥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方,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应用疗效.在药物祖方中涵盖了白芍、柴胡、茯苓、薄荷及当归等中成药,在临床中通常将其引用于妇科的诸多疾病治疗中,由此本文针对加味逍遥丸的临床治疗应用做出综述.

    作者:崔华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钠肽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脑钠肽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脑钠肽及心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观察组脑钠肽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BNP水平逐渐增加(P<0.05).BNP水平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r=0.601,0.613,P<0.05).结论 脑钠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邱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OCT血糖仪比对试验及其质量管理的研究

    目的 对POCT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质量管理效果.方法 利用新鲜的EDTA抗凝全血对本院30台POCT血糖仪进行试验,将结果与分析仪进行对比.结果 27台血糖仪检测高、中值标本结果变异系数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相对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来说,27台血糖仪检测6个标本的测定值小于生化分析仪测定值,其中的偏差符合临床实验规定的准确度要求.结论 POCT血糖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在开展相关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

    作者:王德才;陈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研究

    目的 分析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折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贫血的2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以母体红细胞对应抗原检测结果为对照,确认患儿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统计患儿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以及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及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268例患儿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8/268),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共5种,病死率为25.00%(2/8).结论 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掌握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疾病诊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丁金国;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评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及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罗氏Modular D2400型生化仪及配套试剂作为仪器,选用朗道为室内质控品,定值质控品、校准品均选用罗氏产品,行常规生化检验.评估各检测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常规生化检验中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甘油三酯的扩展不确定度均高于10.结论 测量不确定度可反映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将扩展不确定度作为评估常规生化检验质量的参照依据.

    作者:朱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 分析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总结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受免疫学检验的临床资料共1,000份,分析资料的试验标本、检验所用仪器以及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质量控制有效措施.结果 本组1,000份标本通过分析发现有86份标本存在免疫检验结果误差情况,误差发生率为8.6%,通过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误差发生率下降到1.2%,与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针对性的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免疫检验误差发生率,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作者:郑锦仁;赵淑珍;李静;徐晓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FBG、FMN和HbA1c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门诊接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51例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对比两组的FBG、FMN和HbA1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FBG、FMN和HbA1c指标比较,试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G、FMN和HbA1c联合检测可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冯锦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