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检查项目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蕾;沈婷;方传祺

关键词:血脂检查, 糖尿病,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检查项目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研究组的血脂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脂指标(P<0.05).结论 血脂检查项目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指导,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Hp感染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以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安全保障.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并接受胃镜检查、碳14呼气试验患者150例.其中,9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取了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组60例同样接受相关检查的情况.综合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要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P<0.01).在与Hp感染关系比较方面,胃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相关性为显著;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和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Hp感染并无相关性.

    作者:廖树兰;谢伟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进展

    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患者,其中女患者16例,男患者10例,年龄范围为25岁-78岁,在手术后拆线出院后一般常规给予口服甲状腺素片行TSH抑制治疗,每天服用的剂量一般均为100μg,在空腹的情况下,患者服用此种药物,根据每月抽血复查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由于有些患者医从性较差,不安期服药,或者有些医生没有开具药物给患者,但北海市为沿海城市,含碘海鲜食物丰富.我们对26例术后复发患者(同期甲状腺肿手术患者329例)抽血测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对患者的TSH数值的变化趋势及复发率、TSH抑制治疗情况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而言,在术后对其给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后,能使TSH水平处于平稳的趋势中,并且术后复发的概率逐渐降低,对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被大力推广.

    作者:邹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疆五家渠人群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对新疆五家渠地区的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究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31日-2018年1月31日新疆五家渠7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并对分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2例患者中,435例HP抗体阳性,占61.96%.在435例Hp抗体阳性者中,其中372例行胃镜检查.I型Hp感染之中胃溃疡、胃癌、慢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II型感染患者,组间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I型感染率的分析之中,胃溃疡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之中,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通过免疫印迹法展开,有利于指导进行分型,加强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耐药菌株发生,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赵润玲;薄茜;司静;张苗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传统结扎式托槽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检验后P<0.05.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效果理想,可以使患者的牙周指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郭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造影剂造影对造影剂病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给药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造影检查.根据造影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术检查,设为选择性冠脉造影组(冠脉内注入造影剂6次,剂量2 mL/次-3 mL/次);另一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设为冠脉CTA组(静脉注入造影剂剂量一次40 mL).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的肝功能参数[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Scr、Ccr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随后呈降低趋势.术后3 d,冠脉CTA组患者的Scr水平为(90.15±14.22)μmol/L,明显将术后1 d、术后2 d降低,接近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两组患者的Ccr均具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3 d,冠脉CTA组Ccr为(75.10±28.79)mL/min,接近于术前,且低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CTA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冠脉造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高剂量给药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螺旋形双J管在体外冲击波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形双J管在体外冲击波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且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放置螺旋形双J管,对照组采用术前放置普通双J管,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ESWL次数、一次粉碎率及排石时间比较:试验组ESWL次数、一次粉碎率及排石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体外冲击波的方式对复杂输尿管结石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螺旋形双J管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普通双J管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有着很好的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广泛使用.

    作者:姚善华;李前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探讨

    目的 回顾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以此来探讨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于2016年-2017年间在我院进行常规生化检验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在我院实施肝病筛查的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实施常规生化检验[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O)及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和新指标[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验,将检验数值与观察组患者病历资料中记载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明确各项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测者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和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在提高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新指标的检查则为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周雪红;薄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收治的1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何差异.结果 孕妇在生产后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明显不同(P<0.05),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 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因生产方式和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早发现并治疗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类的和血栓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若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谈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儿童血液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130例儿童,分别进行两次分组,即男性组和女性组;1岁以下组、1岁-3岁组、3岁以上组.对比不同分组规则下儿童血液微量元素缺乏率.结果 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岁以下儿童缺锌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P<0.05);3个年龄段儿童的缺铁率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1岁-3岁儿童为高.结论 6岁以下儿童中,缺锌和缺铁的现象为严重,缺镁的现象为少见.1岁-3岁年龄段是儿童补充微量元素的关键期.

    作者:欧阳继斌;杨一鸣;徐文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 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d内的血糖变化规律与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0例,分别在1 h、12 h、24 h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 h检测出有低血糖的新生儿20例,第12 h检测时低血糖的新生儿有3例,第24 h检测时低血糖新生儿有2例;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禁食产妇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明显比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高(P<0.05);男性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P<0.05).结论 按时检测新生儿的血糖十分重要,有利于在佳时间发现新生儿的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生儿血糖异常状况.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与脂蛋白磷脂酶A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与脂蛋白磷脂酶A2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荧光素增强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Lp-PLA2的浓度,用统计学方法分析Lp-PLA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Lp-PLA2浓度为(209.16±70.1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3±62.20)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张源源;于本章;杨琴;李贞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检测技术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只要有三种疾病中任意两种的重叠综合症就可以认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包括生理性的抗体与病理性抗体,它是根据人体自身组织成分而产生的,由各种因素引发的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的检测技术主要有传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免疫印迹膜条法,还有新型的xMAP微珠法.

    作者:肖金根;潘细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各科室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4,513株致病菌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在4,513株分离而出的致病菌株当中,共有2,267株(50.23%)革兰阳性球菌,2,246株(49.77%)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临床价值显著,在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的环境下,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也变得越发的重要,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作者: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屈涛;党楠;易婷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本文展开对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当前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的现状,及分子病理诊断对肿瘤的价值.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肿瘤的诊断率,对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在研究中从前人学者的研究出发,对前人关于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

    作者:谭娜;郑洪;黄佳佳;杨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理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检验样本1,000份,在检验分析前进行常规管理,同时选取此阶段检验科收集的另外1,000份样本,在检验前进行护理干预,分别统计检验样本中不合格样本的数量.结果 护理干预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陈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究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的44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其中11例来自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另外33例均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由蹇启政教授提供),根据相关检查治疗文献数据,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骨髓细胞形态学和临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该疾病临床症状有全血细胞少、发热、脾肝器官肿大等,经糖原染色和骨髓图片Wright后均呈现出典型的形态特点,其中经培养确诊13例,经骨髓涂片确诊3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09%.结论 采用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测可清晰反映出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佘仕金;向尹;蹇启政;郭桂英;陈袁丽;熊旭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4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切除后标本经过相关处理,显微镜和巨检观察样本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经过B超检查40例患者中胆囊体19例、胆囊底14例、胆囊体底部7例;巨检结果:40例标本中13例显示胆囊增厚、10显示表面小的黄色突起.27例显示蒂黄色突起,20例合并有胆囊结石;显微镜显示含有大量的泡沫细胞,且显示蒂由血管结缔组织构成,25例样本显示慢性胆囊炎改变,34例样本具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胆固醇沉积.结论 经过巨检和显微镜检查可以明显显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参考.

    作者:轩辕柳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 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84例本院接诊的需要输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患者的检验阳性率、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筛查结果.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接诊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32例,抗-D 10例、抗-E 11例,抗-DC 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结论 患者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不会则抗体检验对患者的输血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和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夏威为;陈伟;张四敏;蔡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6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进行精液检查,进一步对精液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经精液检查结果显示:①外观,红色12例(3.33%),淡黄色28例(7.78%),乳白色320例(88.89%).②精液量,2 mL-5 mL有260例(72.22%)、<2 mL有54例(15.00%),>5 mL有46例(12.78%).③液化时间,0.5 h-1 h有202例(56.11%),>1 h或不液化158例(43.89%).④黏稠度,正常198例(55.00%),增加118例(32.78%),降低44例(12.22%).⑤存活率,≥60%有270例(75.00%),<60%有90例(25.00%).⑥活动力,0级-1级144例(40.00%),II级-III级216例(60.00%).⑦精子计数,≥20×106/mL有280例(77.78%),<20×106/mL有80例(22.22%).此外,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无精子12例(3.33%)、正常48例(13.33%)、有异常300例(83.33%).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在质量及数量上均存在问题,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为精液异常,且精液液化不良及精子活动力低则是男性不育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李采霞;杜娟;王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的22,476例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样本均分后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以及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并对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相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率略低,阴性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中年龄因素占0.098%,样本因素占0.040%,疾病因素占0.031%,螺旋体共生因素占0.018%.结论 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情形,原因与年龄因素、样本因素、螺旋体共生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吴尔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