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珍
目的 总结并归纳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对疾病进行预防与诊断,提高诊断有效率与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凌莉;韦秀锦;莫秀林;俞广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妇科炎症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66例妇科炎症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A组患者实施培养法检验,B组患者实施镜检法检验,C组患者实施凝集法检验.结果 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高,B组次之,C组低,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分别对比B组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患者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炎症行培养法检验的临床效果佳,可显著提高患者检验阳性率.
作者:迟翠玲;李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110例免疫检测患者,对上述进行临床免疫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110例患者检验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有21例,发生率为19.09%.结论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用科学的免疫检查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临床免疫质量,避免各个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马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妇科、妇产科门诊、皮肤科、健康体检中心等做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妇女(年龄15岁-70岁)(剔除二次复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珠海地区HPV感染现状.方法 用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专用HPV取样器进行样品采集,以荧光PCR技术为平台,采用潮州凯普公司生产的HPV分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在2,291例筛查样本中,658例呈阳性反应,占28.72%,其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2.64%(478/658),双重亚型感染率为17.33%(114/658),三重亚型感染率为7.75%(51/658),四重及以上亚型感染率为2.28%(15/658).35岁以下的感染者占43.92%,35岁-45岁之间的感染者占32.07%.45岁以上的感染者占24.01%.检出率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22.8%)、HPV16(18.08%)、HPV6(15.65%).结论 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HPV分型检测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HPV感染率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不同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性宫颈癌疫苗的研发.
作者:欧阳敏秀;黄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清铁蛋白、叶酸监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3例MM患者为A组,同期入院体检的53例健康人员为B组,对比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水平.评估A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监测的价值.结果 A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叶酸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病情缓解后,其铁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叶酸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为MM患者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监测能够有效判断其病情程度,并能提示疾病复发情况,具有较佳的诊治价值.
作者:王星;马列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孕妇羊水穿刺样本进行染色体检测分析,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 临床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咨询和检查的7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测,观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结果 700份羊水标本培养成功率高达100%,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病率为5.86%.结论 孕妇接受染色体检测分析时能有效诊断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预防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
作者:廖晗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健康人群作为空白组,对比三组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PGI阳性率90.91%、PGII阳性率87.88%、PGR阳性率84.85%、PGI(38.10±1.48)ng/mL、PGII(13.52±1.44)ng/mL,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PGI阳性率18.18%、PGII阳性率15.15%、PGR阳性率15.15%、PGI(50.16±2.59)ng/mL、PGII(24.28±2.65)ng/mL,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胃蛋白酶原应用到胃癌筛查中,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及早给予干预,抑制胃癌进展.
作者:刘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性疾病表现形式的特点,为降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科学喂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267例消化道、273例皮肤、243例呼吸道、248例精神患儿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测定.分析上述四种系统性疾病患儿与不耐受食物的表现形式.结果 1,031例患儿中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86.0%(887/1,031).其14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布不同,各病种中均以鸡蛋、牛奶检出阳性率较高;但>3岁患儿,四种病种均以鸡蛋检出阳性高,≤3岁患儿均以牛奶检出阳性率高;患儿多种食物不耐受在四种疾病中表现:>3岁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分别为:82.9%、77.6%、69.6%、69.8%;≤3岁患儿分别为:78.37%、62.6%、68.1%、51.6%;中重度食物不耐受中:>3岁患儿分别为:84.5%、83.6%、85.3%、77.8%;≤3岁患儿分别为:83.7%、77.0%、75.1%、68.2%.两组年龄段患儿中,多种和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均以牛奶、鸡蛋为主要不耐受的两种食物.结论 福州地区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四种疾病中表现形式不同.根据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早期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调节饮食结构,指导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忠龙;陈凤娇;林珊;黄林娟;林洁;陈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76例RA患者、178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3%、25.9%、66.1%,特异度分别为89.6%、91.7%、73.9%.RA组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 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高,AKA的特异度好,抗CCP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文;吕慧;吴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5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两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0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9%高于对照组的82.5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治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刚;陈艳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正常生育、梗阻性无精子症(OA)、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清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浓度、抗缪勒管激素(AMH)浓度测定,分析效果.结果 NOA组TV、AMH明显更低,FSH明显更高(P<0.05),T指标水平与OA组、正常生育组差异不明显(P>0.05);精浆AMH用于区分NOA患者TESE成功与否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明显更高,阴性似然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精浆AMH用于判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取术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对应的优化方法.方法 在我院2017年间接受血液检测的标本里,选取300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其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的原因按照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优化办法.结果 在选取的不合格的300例血液标本里,造成检验不及格的主要原因为溶血、凝血、送检时间不当.溶血的标本有112例,凝血的标本有47例,抗凝管使用错误的有13例,存在的原因还有标准量与要求不符、脂血、标签不当、血液采集位置不合理和送检时间不及时等.结论 在血液采集中,让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采集,并及时送检.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学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作分析,以及制定改善对策.结果 试验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因素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单因素(P<0.05);血凝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多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血凝试验检测方法为基础检验手段之一,可以给予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辅助依据,而临床需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时制定有效改善对策.
作者:梁景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剖宫产术作为难产、危急时挽救母婴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已被越来越多产科医生掌握.近年随着一孩剖宫产率的升高、二孩生育政策的开放,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手术的不安全因素随即上升.在西藏区地区,大部分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手术操作及技术水平欠佳,对副损伤的处理能力也欠缺,因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或肠道生殖道瘘,甚者危及生命健康.现就高原地区1例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进行病例报道及经验总结.
作者:莫金凤;赵希;央金;达瓦措姆;周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较对照组82.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4.0%较对照组78.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利于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又让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谢周嫦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