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与分析

梁宝珍

关键词:社区, 重性精神障碍, 个案管理
摘要:目的 实施个案管理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全面康复的探讨,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复发可能造成社会隐患及成本效益控制.方法 选取东莞市望牛墩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方法收集资料,分纳入管理时、半年、一年时段进行量表评估对照.结果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终达到自食其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后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住院次数从而达到了成本效益控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值得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血细胞检查分析过程中应用显微镜检查的具体价值做出评价.方法 抽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镜红细胞检查的3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显微镜检查均由专业操作人员完成,对检查的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320例患者中有152例(47.5%)患者符合复检标准并接受复检.未接受复检样本中没有假阴性情况.终有72例患者的显微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阳性率为47.37%,其中包括血小板聚集15例、幼稚细胞9例、中晚幼粒细胞8例、异型淋巴细胞12例、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14例、红细胞形态异常14例.结论 应用显微镜检查进行血细胞分析可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式.

    作者:李艳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RP、IL-6和PCT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和分析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196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96例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分析,根据血液培养检验结果将这196例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RP值、IL-6值和PCT值,分析和对比CRP、IL-6和PCT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在本次的196例ICU患者当中,经血液培养检测发现,阴性组患者有104例,阳性组患者有92例;阳性组患者的CRP、IL-6和PCT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CRP、IL-6和PCT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来看,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应用到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有效地提高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罗永钊;叶杰英;陈安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微生物检验作为现代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检验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主要通过组织排泄物质、体液、血液及内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检测鉴定,明确病原微生物类型.为临床医疗诊治提供高质量参考,及时明确治疗方案,同时也为患者预后疗效的衡量提高指导;因此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高低将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现代微生物检验质量标准,简要阐述质量控制中对于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控制的要点,期以促进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升,增强准确率,确保患者诊断治疗安全.

    作者:张新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Hcy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各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胡新明;鲁力;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方法 抽取我院收入结核病患者6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予以涂片抗酸染色法以及PCR-荧光法分子检测,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荧光检测法阳性率为36.67%,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28.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荧光法分子检测法能监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敏感性、特异性,不易污染,作为实验室辅助检测结合杆菌方式.

    作者: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CR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对比

    目的 分析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根据检验方法分为A组(PCR检验法)、B组(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A组阳性检出率90.5%(181/200)明显高于B组阳性检出率51.0%(1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细菌检验采用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美珠;李炜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104例颅内肿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常规治疗组(n=52)和术中超声影像组(n=52),进而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中超声影像组与常规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比较得知术中超声影像组KPS评分明显偏高,并且术中超声影像组经过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将术中超声影像治疗措施运用到颅内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而且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提升.

    作者:宗志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级医院创建活动中输血工作月报书写的探索

    目的 探讨临床用血管理中输血工作月报的书写,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用血和利于二级医院创建.方法 自2014年7月起,从二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分解输血管理条目,通过对临床用血各项要点进行有依据的考核,月间可通过各百分率比较,提示改进方向.以此模板作为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输血的资料收集和对临床科室及个人提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质量控制6个月后,输血抽检率、合理率、病案书写评分和输血科质量评分等指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管理中采用相对固定和完整的格式采集信息,应用PDCA持续改进方法,促进科学合理的用血,可在医院评审中取得较好成绩,将输血管理工作做实做真.

    作者:王建华;宋海峰;吴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收集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吸入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应用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胡海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冠脉造影并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从中比较出TV1(TV2)>TV5(TV6)综合征在2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较,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检出率与TV1(TV2)>TV5(TV6)综合征存在明显差异.TV1(TV2)>TV5(TV6)的敏感度高于ST段压低,但其特异度低于ST段压低.结论 TV1(TV2)>TV5(TV6)综合征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虽特异性不高,但可结合临床上奇特心电图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田永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联合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47个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期住院的47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分别为(7.64±1.37)ng/mL、(76.63±15.78)mg/L、(15.07±8.55)×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联合检测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刘庆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与质控方法分析

    目的 讨论影响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异常指标的血液标本68例,根据采集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94.12%,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76.47%)(P<0.05).结论 在免疫检验工作中,通过规避多重影响因素,并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检验质量,减少误诊出现.

    作者:甘永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发生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共200例,溶血三项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血清学结果中,阳性结果为112例(56%).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中,女婴有99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有61例,占总发病率的61.61%(61/99),男婴有101例,发生HDN有51例,占总发病率的50.49%(51/101),本组资料中HDN的发病率女婴明显高于男婴,男女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3天内的阳性率高.患儿天数越大,阳性率越低.结论 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是发生新生儿黄疸重要原因,故及早对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患儿进行溶血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燕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70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细菌感染患儿)35例、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35例,均采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用于区分小儿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鉴别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中磁共振STIR和T1WI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中磁共振STIR和T1WI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104例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STIR和T1W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骨折和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全部104例患者共累及154个椎体,主要影响椎体为胸2-腰4椎体.新鲜椎体骨折68例,陈旧椎体骨折36例.胸、腰段是脊椎压缩骨折的主要发生部位,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STIR和T1WI在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对患者骨折发生部位进行准确判断,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淑焕;陆运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4例,依据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指导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对比两组需输血患者占比和平均各种血制品输注量.结果 观察组需输输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减少输血率和血制品滥用.

    作者:梁翠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全部行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均符合研究的要求,将其纳入样本中.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并发症情况(压疮、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结果 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要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方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巫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病致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病(PCP)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患者中抽取56例,均给予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并将早期间断NPPV治疗的28例作为观察组,将晚期间断NPPV治疗的另2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天数、血气指标水平及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早期间断NPPV治疗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哈力木拉提?阿布都沙拉木;邓江玲;王淑娟;武兰;刘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社康收治的125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损伤,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采集患者新鲜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测定其尿液标本中的尿糖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并计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后发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呈正相关,P<0.05.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均>0.7.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徐楚燕;潘旭东;田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