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马列婷
目的 观察早期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病(PCP)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患者中抽取56例,均给予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并将早期间断NPPV治疗的28例作为观察组,将晚期间断NPPV治疗的另2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天数、血气指标水平及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早期间断NPPV治疗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哈力木拉提?阿布都沙拉木;邓江玲;王淑娟;武兰;刘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并发感染性疾病),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β2-M、PAB、CRP、PCT(β2微球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指标,评估感染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β2-M、CRP、PCT检测值均较高,PAB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阳性率高于β2-M、PAB、CRP(P<0.05).结论 四种蛋白检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指标,但PCT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黄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0份展开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之中检验出6人不合格,2人假阳性,3人阳性,以实验室检验步骤作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输血患者并未发生任何的输血事故.结论 在患者输血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应用输血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有效的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展开输血前检测实验,可选择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输血质量.
作者:史华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显微镜检测法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进行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随机选择,选择出的200例患者要分别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干化学法进行患者晨尿常规检测,记录三种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化学法相比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红、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与显微镜检测法的结果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尿常规时,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法或者显微镜检测法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都较高,结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升检验水平.
作者:郑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6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年龄18岁-78岁,平均年龄(46.5±5.6)岁,男女比例:9:8.其中轻症27例,中度重症36例,重症5例.诱因:暴饮暴食28例(41.2%)、胆源性23例(33.8%)、高甘油三酯血症12例(17.6%),其他5例(7.4%).60例(88.2%)以腹痛腹胀为主诉.血淀粉酶:阳性率76.5%.物理检查阳性率:彩超:94.1%,CT:95.6%,MRCP:100%.转归:1例重症AP形成胰腺假性囊肿,3例出现门脉系统血栓;重症死亡1例.结论 AP发病年龄段以中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因以饮食不当为主,其次为胆源性,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行血淀粉酶、彩超、CT、核磁等检查有助于诊断.AP有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风险,治疗及监测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岳宏宇;丛春莉;李艳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临床生化检验项目18个进行实验分析,该期间内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结果 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与实施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能够使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得到改进,并能够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的特点,能够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对保证检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实施个案管理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全面康复的探讨,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复发可能造成社会隐患及成本效益控制.方法 选取东莞市望牛墩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方法收集资料,分纳入管理时、半年、一年时段进行量表评估对照.结果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终达到自食其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后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住院次数从而达到了成本效益控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梁宝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本院接受心肌缺血治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数80例,将其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心肌缺血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心肌缺血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心肌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研究组)进行讨论,再从同时期到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4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测定和血清指标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TT3、TT4、FT3、FT4、TS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P、AST、TBA、D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指标均发生异常,临床可用其辅助诊断甲亢性肝病,并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孙承谋;朱玲娜;李智琼;邓尚廉;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全部行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均符合研究的要求,将其纳入样本中.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并发症情况(压疮、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结果 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要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方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巫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ABC分类控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行ABC分类确认.结果 按照ABC分类法确定多重耐药菌重点控制年龄段为60岁以上,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为重点控制菌群,骨伤科、肾病科、普外科为重点控制科室.结论 采用ABC分类控制法与医院感染调查数据相结合,能将感染管理重点对象明确,充分体现出医院特点.
作者:朱震宏;姜艳;罗德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TCT、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TCT检查的患者23,2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TCT病变级别、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差异.结果 阴道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呈正比,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低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程度成正比.
作者:陈丽媛;朱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血细胞检查分析过程中应用显微镜检查的具体价值做出评价.方法 抽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镜红细胞检查的3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显微镜检查均由专业操作人员完成,对检查的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320例患者中有152例(47.5%)患者符合复检标准并接受复检.未接受复检样本中没有假阴性情况.终有72例患者的显微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阳性率为47.37%,其中包括血小板聚集15例、幼稚细胞9例、中晚幼粒细胞8例、异型淋巴细胞12例、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14例、红细胞形态异常14例.结论 应用显微镜检查进行血细胞分析可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式.
作者:李艳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妇科炎症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66例妇科炎症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A组患者实施培养法检验,B组患者实施镜检法检验,C组患者实施凝集法检验.结果 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高,B组次之,C组低,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分别对比B组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患者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炎症行培养法检验的临床效果佳,可显著提高患者检验阳性率.
作者:迟翠玲;李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病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贫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老年贫血患者均接受血液细胞学检查,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发病原因.结果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贫血的类型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贫血成因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所有老年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者占13.33%(18/135),中度贫血者者占56.30%(76/135),重度贫血者占30.37%(41/135).结论 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检查时,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者较多,而贫血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群定期应接受检查,以此及早明确是否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老年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阳;李云霞;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7月,均给予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且在扫描后观察及评估检出率.结果 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经经阴道超声诊断后未破型未流产异位妊娠90例、未破型已流产异位妊娠4例、破裂型异位妊娠74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宫角妊娠16例、子宫瘢痕妊娠6例、子宫肌层妊娠4例、宫颈妊娠2例;与经腹超声相比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重复性好等优势,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唐飞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影响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异常指标的血液标本68例,根据采集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94.12%,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76.47%)(P<0.05).结论 在免疫检验工作中,通过规避多重影响因素,并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检验质量,减少误诊出现.
作者:甘永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病情监测等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包秀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