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目的 分析血清铁蛋白、叶酸监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3例MM患者为A组,同期入院体检的53例健康人员为B组,对比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水平.评估A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监测的价值.结果 A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叶酸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病情缓解后,其铁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叶酸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为MM患者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监测能够有效判断其病情程度,并能提示疾病复发情况,具有较佳的诊治价值.
作者:王星;马列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行产前检查的210例孕妇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研究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验项目,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包含HBsAg、HBeAg、HBsAb、HBeAb、HCV、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及高危妊娠(包含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阳性检出率(10.5%)明显高于对照组(1.0%),研究组患者高危妊娠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患者进行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查,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妊娠潜在危险因素,并及时给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从而有助于降低其高危妊娠发生率和提升其生育质量.
作者:宋少华;李莉娟;赵秋婵;李丽华;方晓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发生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共200例,溶血三项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血清学结果中,阳性结果为112例(56%).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中,女婴有99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有61例,占总发病率的61.61%(61/99),男婴有101例,发生HDN有51例,占总发病率的50.49%(51/101),本组资料中HDN的发病率女婴明显高于男婴,男女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3天内的阳性率高.患儿天数越大,阳性率越低.结论 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是发生新生儿黄疸重要原因,故及早对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患儿进行溶血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燕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MCV、Hb电泳在地中海贫血诊断及其产前筛查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中孕期孕妇1,8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MCV、Hb电泳检查,对地中海贫血进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896例孕妇中,检出地中海贫血阳性者115例,阳性率为6.07%.地中海贫血者MCV、Hb电泳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地中海贫血者(P<0.05).结论 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和产前筛查中,MCV、Hb电泳检测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韦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相似,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曼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96.67%较对照组80.0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能提升其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因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群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抽选我院160例住院输血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检验方法.研究组:实施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结果 研究组的中正向定型准确率100%与反向定型准确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正向定型准确率86.25%与反向定型准确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师检验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更符合需求,安全可行性强,准确率与灵敏度非常高,可作为我院输血检验首先方法.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病(PCP)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患者中抽取56例,均给予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并将早期间断NPPV治疗的28例作为观察组,将晚期间断NPPV治疗的另2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天数、血气指标水平及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早期间断NPPV治疗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哈力木拉提?阿布都沙拉木;邓江玲;王淑娟;武兰;刘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血培养阳性患者211例,菌株鉴定到种,同时予以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总结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211株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7.4%(121/211),革兰阴性杆菌占40.7%(86/211),真菌占1.9%(4/211);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新生儿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大肠埃希菌多,有58株(27.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株(3.32%);阴沟肠杆菌4株(1.90%);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0.95%);葡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88株(41.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1株(24.17%)、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8株(13.27%)、溶血葡萄球菌13株(6.16%);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4.7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8%、4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5.0%;此外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3.45%、3.4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7.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2%,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7%的敏感率.结论 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或耐药菌株;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临床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7年12月130例自愿接受研究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血型均相同,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后表明,其RBC、WBC、PLT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0.5 h、3 h、6 h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的标本,其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配置比例、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的检测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必须对每一个检验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保障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
作者:覃正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性及精密度.结果 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验回归方程分别为:原终点法y=1.440,4x-2.939,7;r=0.979,1.改良终点法y=1.070,5x-0.218,3;r=0.998,2.在正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的批内不精密度(批内CV)和总不精密度(总CV)均<2.60%.在异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批内CV及总CV均<2.60%,原终点法的批内CV及总CV均>2.60%.结论 在高浓度的临床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精密度优于原终点法,且可极大节约试剂成本,值得在临床广推广应用.
作者:罗继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精液常规检验在男性不育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男科的526例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526份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的精液体积、液化时间、pH值、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精液质量指标.结果 在526份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18份检验报告各项指标检查均无异常,占比3.43%,508份检验报告各项指标检查存在异常,占比96.57%,其中合并两项及其以上者为异常.结论 对男性不育患者实施精液检查,可以确定男性患者的精液具体情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作者:陶明荣;李学德;何庆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6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cy、hs-CRP水平及Hcy、hs-CRP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Hcy+hs-CRP联合检测阳性率92.06%明显高于单独采用Hcy、hs-CRP检测阳性率60.32%、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联合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准确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晏克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140位免疫检验对象,对比展开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检验观察,比较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回顾性分析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样本,统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实施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准确率达到98.57%,对照组为92.86%;影响因素以样本质量、检验场所温度、检验场所湿度为主.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需强调全过程控制,从人员、环境、操作等多方面控制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朱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产妇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法收集78例不同民族的产妇与脐带血全血标本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在铅、钙、铜、锌元素含量检测中发现产妇的水平高于脐带血的含量,而镁和铁元素含量略低于脐带血水平;产妇外周血铁含量低于正常值的超过半数,占53.8%,并且钙元素缺乏率可达28.2%.在产妇之间比较,微量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民族的微量元素缺乏率明显高于汉族产妇.结论 产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脐带血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施琛;白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并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间,对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健康体检者开展研究,共132例,用生化促凝管和肝素抗凝管分别抽取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各3 mL,而后分离血清和血浆进行肌酐、葡萄糖、二氧化碳、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尿素等项目的浓度测量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血浆中的钾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均比血清中的低,且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而血浆与血清中的肌酐、二氧化碳与钙离子等的浓度值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均可以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且检测速度快,得报告结果时间短,便利性强,优势好.
作者: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