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赛场上的“巨星效应”

刘阳

关键词:
摘要:老虎伍兹、天王费德勒、飞人乔丹……也许你不懂高尔夫、不打网球,但你肯定听过这些响当当的大名,因为他们都是超级巨星,他们都在各自的竞技项目中独领风骚.那这些超级巨星到底练就了什么本领,让他们“独步江湖”,不可战胜呢?在竞争激烈的运动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冠军的实力也许不是强,但发挥一定好.高水平竞技运动发展到到今天,动员之间身体素质、技术的差距日渐缩小,成败往往取决于心理素质.竞技比赛当中,影响个人发挥的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针对个人,不考虑团队协作):自身、对手和竞赛环境.巨星到底会对比赛产生哪些影响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你依然可以如此美丽

    在在互联网这一个红斑狼疮交流群,群里有100多位红斑狼疮患者,绝大多数为女性.每天,群友们都会在网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抗病经验和心得,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很多病友在这里找到了抗击病魔的信心和勇气.虽说“久病成医”,但也有些问题是大家都想问的,但苦于没有专业的解答.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张学武主任.

    作者:张学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把微笑种在别人的土地上

    那天,我下班回家,在路上遇到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扬起长长的睫毛,微笑着喊我叔叔.孩子的眼睛清澈透明,纯洁真诚,看起来特别的天真可爱.尽管我并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但我还是被她灿烂的微笑感染了,情不自禁地也在自己脸上绽开出一朵花来,并亲切地对小女孩说“小朋友好!”曾几何时,我也曾有着和小女孩那样天真烂漫的微笑,但随着年龄的渐长,生活的艰辛,我收敛起了自己的笑容,变得严肃、冷漠、本正经.

    作者:周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团体比赛中的“心攻略”

    团体赛对于中国的体育爱好者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概念.在我国流行的运动项目,诸如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都有影响力巨大的团体赛事,大家熟悉汤尤杯(羽毛球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乒乓世锦赛、体操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中,团体冠军都是有分量的奖项.在竞技体育越来越崇尚个人风格、个人能力的今天,为什么团体赛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同样是一块金牌,为什么团体冠军花落谁家往往得到格外的重视?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团体赛又提出了什么特殊的要求,需要哪些特殊的心理准备呢?

    作者:橙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亲爱的路人甲

    第一次见到她那年,是他特地绕道去看她的.那年,她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青涩稚嫩,混沌未开,连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都算不上,身材尚未开始发育,头发干枯发黄,皮肤粗糙微黑,衣饰暗淡发旧,一点少女的清新妩媚都没有,整张脸上,只有双大眼睛,生动明亮,熠熠生辉.

    作者:王晓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带你走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仲夏,骄阳似火,日晒后,有些爱美的年轻女士暴露的皮肤长出了点点片片的红斑,有的红斑出现在面颊,对称分布,跨过鼻梁,很像一只紫红的蝴蝶趴在脸上,寒冬腊月,尽管带了厚厚的保暖手套,但仍有个别青春靓丽的女孩,还会出现冻疮,轻者双手冰凉,颜色苍白或青紫.这时候就要警惕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了.有些人对它一无所知,也有些人因它终日彷徨不安.下面,我们将带你正确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张风肖;宁晓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做个“动手”男人

    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一个男人,因为自己的老婆疏于做家务而满腹怨言.因一次朋友的突然造访,家里非常凌乱,感觉难堪愤而离婚.这个男人通篇文章都在指责老婆的缺点,没有一处优点,还特意说明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老婆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此男人的老婆,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一个五岁的男孩.一个女人,为家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这个男人只字未提,只是回家看到家里凌乱便大发雷霆.

    作者:郭克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十分缠绵于一个字——嗯.与在意的人发短信聊天.一般得到的回复是一个“好”字.收到一条新短信,马上打开一看,若是一个硕果仅存的“好”字,说真的,很沮丧,虽然这答复该令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但到底人心是肉做的,有热量,有温度.加之一个本就不爱交际的人,一旦愿意对另一个人打开话匣,肯定一上来就是热的,并且一定是期待对方同热的.如若种渴得不到拯救,也许只能暗中酝酿“暴动”.

    作者:陌上舞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再婚老人离婚现象透析

    常言说,老伴,老伴,愈老愈要有伴.“黄昏恋”为无数孤寡老人带来了晚年的温馨和幸福.然而,现如今,在老年人婚恋曲里,“黄昏离”现象有所增加,尤其是再婚老人离婚的较多.许大爷和老伴江阿姨退休前都是中学教师,都是丧偶人士,经人介绍,两位老教师很快便走上了红地毯.

    作者:许圣义;刘晓燕;李荣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原谅了他,我并不开心

    Q:我和老公结婚15年了,感情一直很稳定,我们都很信任对方,我从未怀疑过他会出轨.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在出差时与同去的女同事发生了关系.事后,他非常后悔,也向我道歉了,我冷静考虑后,觉得他态度很诚恳,再说我们的孩子都13岁了,就表示可以原谅他.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笨拙不是我的错

    3岁那年,春风一度,一夜之间,小院里的杏树结满了累累的花骨朵,开满了杏花,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父亲兴致很好,一把把她拉到身边,一字一句地教她读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父亲的普通话很标准,因此读起来很好听,朗朗上口,可是她却怎么都学不会,一遍一遍,父亲终于失去了耐心,摇头长叹“小笨丫,你怎么这么笨啊?笨死了,将来可怎么是好?“她听不懂父亲的话,仰着小脸,看着父亲发呆.父亲见,心中来了气,拉起她的小手,手心向上,狠狠地给了一下.她“哇”的一声哭了,声音很洪亮.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静自然明

    古时候有个地主,到佃农家里收租.他来到佃农家的粮仓,左看右看,临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心爱的怀表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地主非常着急,佃农也担心地主将这件事赖在自己身上,连忙发动全家老小以及左邻右舍共十几口人起搜找怀表.但找了整个一上午,差不多将粮仓翻了个底朝天,仍是不见怀表的踪影.

    作者: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剩女”的焦虑

    小宁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妈妈就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告诉上学谈恋爱是可耻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宁一直都很少和男生讲话,成绩也非常优异.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工科大学.在学校,文静内向的小宁赢得不少男生的好感,但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她一直注意约束自己与男生的交往,直到研究生毕业,她都没有交过一个男朋友.工作后,有不少人为小宁介绍对象,宁妈妈也开始为女儿的婚事着急了.

    作者:苏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本色”絮语

    1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也有小草的柔媚花朵有花朵的芬芳,绿叶也有绿叶的蓬勃大海有大海的浩渺,小溪也有小溪的清澈,太阳有太阳的辉煌,月亮也有月亮的秀丽……造化是包容的,它容许各种特色和个性的存在.也正是万物不同的“本色”,才汇成了浩瀚无边的大自然.

    作者:张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有病并非都是坏事

    “有啥都别有病,缺啥都别缺钱”,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有病并非全是坏事,有时候它不但对人身体无害,反而能预防患重病,有些病还可以让人更健康.听起来,这话谁都不会相信,认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但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已经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常雪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她为何总担心孩子受伤害

    晓宇是一位30岁的年轻妈妈,在一家机关上班,女儿5岁了.眼看女儿一天天长大,本该幸福的妈妈,这么多年来,却被一种难言的痛苦所煎熬——总是毫无缘由地担心孩子被别人伤害.在单位里,晓宇如果和谁闹了点不愉快,哪怕是自己一句话说得不好,过后就总是担心人家会厌烦自己,会对自己不好,进而担心人家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怒放的生命

    曾经很多次阅读这首诗,每次都让我想起约翰·库缇斯,一个天生严重残疾的澳大利亚人,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却有非凡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是澳大利亚残奥会冠军,也是世界级的激励大师.

    作者:曹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兰花醉

    煮一壶好茶,不仅需要好水,还需要一双巧手.这是我在朋友家喝茶之后体会到的.朋友是一位品茶人.煮茶、品茶是她拿手的,不过她爱的茶却是地地道道的兰花茶.自己种的兰花,野外的河水,普通的紫砂壶,而煮茶人则别有番情趣,长裙姗姗、长发飘飘、秀手纤纤.从不品茶的我,不知道何为“好茶”.那日写作间隙想起茶,就在00上留下签名:何为好茶?这之后,便有网友留言:拥有好茶并不难,难的是没有品茶的好心情.

    作者:周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女儿爱摔东西,怎么办

    Q:我女儿今年9岁,被诊断有中度哮喘.从去年开始,她一生气就摔家里的东西,我觉得孩子得了哮喘已经很痛苦,刚开始就没有过多地批评她.但此后愈发严重,拿什么摔什么,后来我忍无可忍把她打了一顿才罢休.其实打完后我就后悔了.请问我该怎么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作者:孔元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幸福从芳龄50岁开始

    今年过三八节,我们几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聚会,说到奔“50岁”话题时,一个个都若有所失诚惶诚恐起来,恨不得时光被冷冻才好,其实,俺对50岁的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掰着手指算算,50岁之前的我,其实过得蛮辛苦,从小在乡下长大,又赶上那个物质匮乏的70年代,吃根牛奶冰棍都不容易;80年代总算日子有些见好,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书山题海跋涉,好不容易熬到大专毕业;分进国企工作,已是90年代,婚姻和孩子接踵而来,单位效益差、工资低,也没有赶上福利分房,日子直紧紧巴巴;2005年偏又遭遇单位破产,只好揣着个会计师资格证东奔西走地技工作,打工的日子是紧张并辛苦的,但为了每月2000多元的房贷,为了孩子高昂的学费,每天都任劳任怨着.可以说,50岁之前的我,几乎都在为生计奔波,并没有给自己留多少真正的休闲时间.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与“狼”共舞的日子

    在我被确诊之后,我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2002年至2006年是我生命当中危险的一段时间.在患病后的这四年里,我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被爱人及时阻止.

    作者:大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