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英俊
我老伴儿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当然,老伴儿唠叨是希望我把某件事办好,比如炒菜,退休后老伴儿教我炒菜,教我掌握火候,应放多少盐和作料,而我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没放;有时在卤肉,由于看书入迷,把锅烧干了,肉烧煳了,所以老伴儿才唠叨.她为什么爱唠叨呢?原因是她已讲了好几次,而我却当耳边风,听不进.再比如我养了红箭、孔雀、金头燕、神仙等热带鱼,去年底天气变冷,30条红箭、50多条孔雀鱼开始死亡,后只剩下几条了.老伴儿说不要再买了,可我不听,又买了一些,结果又死了……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一项“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既期待“儿女绕膝”,又害怕“压力山大”,这是很多网友的普遍心态.而对于那些符合“二胎”政策,但有精神疾病或遗传史的父母和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会更复杂.对此,本刊就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多年专注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及生育问题的专家——邓红主任.记者:谢谢邓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您临床上前来咨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您能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那个冬天,朋友全家搬到市郊.一栋破旧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就会拆掉.每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起床,已是上午.朋友匆匆吃完饭,就出了门,直奔他市区的店铺.朋友说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和女人说过一句话.回去时,女人已经熟睡,第二天醒来,枕边已经空空.就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牛郎织女,朋友笑笑说,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早些过去.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日读报纸,我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人与猩猩的基因差异其实很小,只有2%.正是这微小的2%让人之所以为人.如果在职场上你能比别人多付出2%的努力,那么,你就能决胜职场.万林和杨芳是公司宣传科新来的实习生.万林毕业于重点大学新闻系,而杨芳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的中文系.万林一直以自己“出身名门”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专业对口,且是重点大学,公司这样的宣传工作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小事,一篇稿子,很快就能搞定.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常有教师的老公抱怨老婆在学校当老师,回家还是老师,逮着孩子就训,训完孩子训老公,苦不堪言;也有领导的老婆抱怨老公,在单位是领导,回家还端着领导的架子,没有点温情.殊不知,工作有工作的角色,回家有回家的角色.心理学里有个词儿叫做“角色转换”.说到角色转换,不得不提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办完政务回到家里,发现大门紧闭.敲门后,丈夫在房间里传来沉闷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
作者:那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切缘于那场有失优雅的尴尬.他是她的客户,她经营着一家健身器材店,而他是一家公司的采购经理,由于质量隐患,她不得不过来向人家解释,其间,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她一度感觉天旋地转,有些无法自已.为了消除尴尬,她起身去洗手间补妆,但回来时,白裙子上一片湮红.她不知所措地坐在原来的座位上,脸色绯红,接下来,谈什么,她早忘却了,只剩下一幅窘迫延伸到了下班时间.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艺是一位重点中学的初二女生,因为觉得自己有“自言自语”的毛病,她的母亲带她来咨询.小艺在学校不是正式生,是托关系进去的.开始,小艺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有提升,后来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初二以后,她开始感到自己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说话,虽然自己不想说话,可就是出声了,周围的同学投来异样的目光,她也觉得同学们开始疏远自己了.
作者:童小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过程也存在着博弈:一股力量来自为精神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医学、心理学从业者;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平实施的律师.本刊孙桦:《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会有什么影响?陈志华律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大的异议可能就是“不能再做心理治疗了”.于是很多人会问:“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学人士为灾区作出了贡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个问题只能由立法者来解释.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显然,医生所做事情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不知从哪天起,儿子突然在我面前变得报喜不报忧,这种喜与忧不是指学习上的情况.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总是蹦跳着走在前面,然后向我报告说今天体育课如何如何开心了,音乐课上他的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而聆听与微笑是我好的回应.有一天晚上,我写完一篇日记,随手推开儿子的卧室门,想给他盖盖被子.我发现他还没睡着,见我进来,他慌张地拉过毯子盖住自己的腿,还一边大声地叫着让我回去睡觉.
作者:李小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喜欢看别人微笑,因为在那浅浅淡淡的笑容里带着温暖.单位有一老同事,是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全是来上访的群众.有一天他来我办公室说:今天的人太多,嘴皮子都磨破了,声音也说哑了,总算是劝下去了.一听他的声音确实嘶哑得像小猫一样细小,他却乐呵呵的一脸笑容,完全没有一点怨言.我心想:要是换作我,一定有说不完的埋怨话.
作者:漠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前几天晚上,约朋友喝酒.朋友喝得有点多,酒后硬要拉我打牌.此时天已很晚,我让他给妻子打个电话,他大着舌头说:“手机没电了.”我说:“那别玩了,早点回家吧.”我知道,朋友一旦玩起牌,便会忘记了时间.可是朋友偏要玩,他说出来时已经跟老婆说好了晚点回家.既然他这样说,便不好扫他的兴.那天散场时,已是凌晨.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你有过这样的苦恼吗?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自己总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寂寞孤独,无人理睬?运用语言反唇相讥在社交场合,有时无缘无故被别人抢白奚落或挖苦讽刺,这时你随机应变,来一个反唇相讥,这是保护自己的正当举动,无可非议.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话中带刺儿.有些人与人交谈或者为了占上风,压倒对方,或者为了显示自己能言善辩的才能,总是伶牙俐齿地以尖酸刻薄的语言回应对方,人家越是面红耳赤、尴尬难堪,他便越是洋洋自得,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也正是在此时此刻,他在对方心里种下了“蒺藜”,人家被深深地刺痛了.以后见到他,人家就会避之唯恐不及了.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职场人总是忙忙碌碌的.有些人就算稍微空闲一点儿,脑子里还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如何准备晚上的约会,明天的会议怎么开,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开展,等等.长此以往,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其实,职场人有一个方便、实惠的休息方式——午睡.心理学研究发现,午睡能创造纯净的自我空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作者:许怀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士的婴儿在降生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给其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户籍卡上也有一个“财产状况”栏目.有一个南美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
作者: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我都会遇到他.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老头.已经6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丝毫没有其他老年人那样的沉稳、闲淡.那天,我又在小区的广场看到他了.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国际米兰的球衣,双手分别拿着一根皮鞭和一个陀螺.偌大的广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中央,四周围满了人.只见他把皮鞭一圈一圈地缠在陀螺上,然后趔开身子,将手猛的一松,陀螺便打着旋落在地上快速转动起来.
作者:翟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技校毕业那年,他刚满19岁,分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分厂.老机床的操作技能很简单,没多久,他便能独当一面.车间里有几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职工,干着和他一样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干活,下班走人,业余凑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消磨时光……没有生存的压力,也没有什么晾喜,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轻闲之余,他有些失落——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平凡得近乎平庸地过下去吗?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般来说,灾情的变化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灾后急性期,是指受灾人群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由于人们基本的生存命资源被毁,如水、食物、居所、卫生设施、基本卫生服务等的缺失,加之传染病控制困难,使死亡率不断上升的时期.急性期后处于恢复期,相对于灾害发生前,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保障或者达到了周围地区人口的保障水平.在灾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现在,让我们重点谈谈急性期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李占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小我们就在热情助人的谆谆教诲下长大,认为自己真诚、善良,经常自以为是地去关注安排别人的生活.当别人不领情时,还会觉得委屈至极.其实,如果你超越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虽是好意,也会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自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报道,在我国,原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现在糖尿病患病率正以1%.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发展,很可能在短时期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糖尿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谈“糖”色变.
作者:谭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