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婷
从小我们就在热情助人的谆谆教诲下长大,认为自己真诚、善良,经常自以为是地去关注安排别人的生活.当别人不领情时,还会觉得委屈至极.其实,如果你超越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虽是好意,也会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自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有一下没一下地划拉手机,心里盘算着该给谁打个电话聊聊家常.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无聊时光,这也是我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络的方式,已成为我多年的生活习惯.当绵长的“通话记录”在眼前滑动,我忽而萌生出一个想法:给今年的通话记录作个统计总结.于是拿来纸笔,开始逐个查看.
作者:化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艺是一位重点中学的初二女生,因为觉得自己有“自言自语”的毛病,她的母亲带她来咨询.小艺在学校不是正式生,是托关系进去的.开始,小艺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有提升,后来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初二以后,她开始感到自己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说话,虽然自己不想说话,可就是出声了,周围的同学投来异样的目光,她也觉得同学们开始疏远自己了.
作者:童小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在上一次治疗中,医生围绕我的14条“金标准”,做了深刻的剖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这些绝对化的字眼就如一个个紧箍咒,让我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机.4月19日,是我的第10次治疗.到这次,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半,因此,医生说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作者:图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君(化名)是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的会计,有房有车,丈夫体贴,儿子可爱,家庭很幸福.工作上,小君做事非常认真,工作完成后都会检查1-2遍,这让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肯定,她也一直为此暗感自豪.不过,近一系列怪事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作者:位照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
作者:那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日读报纸,我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人与猩猩的基因差异其实很小,只有2%.正是这微小的2%让人之所以为人.如果在职场上你能比别人多付出2%的努力,那么,你就能决胜职场.万林和杨芳是公司宣传科新来的实习生.万林毕业于重点大学新闻系,而杨芳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的中文系.万林一直以自己“出身名门”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专业对口,且是重点大学,公司这样的宣传工作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小事,一篇稿子,很快就能搞定.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无意伤害别人的时候,事后会向对方表示抱歉,但不要使“抱歉”成为一种简单的仪式.缓解对方的不愉快情绪,化解彼此间的误会或心理隔阂,才是道歉的终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对方还是愿意接受道歉,并原谅我们的过错的.不排除无论怎么做,对方都不肯谅解的情况.关键是,你能否让自己的道歉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道歉的技巧.
作者: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我都会遇到他.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老头.已经6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丝毫没有其他老年人那样的沉稳、闲淡.那天,我又在小区的广场看到他了.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国际米兰的球衣,双手分别拿着一根皮鞭和一个陀螺.偌大的广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中央,四周围满了人.只见他把皮鞭一圈一圈地缠在陀螺上,然后趔开身子,将手猛的一松,陀螺便打着旋落在地上快速转动起来.
作者:翟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冬去春来,“好日子”接踵而至,可是各种媒体纷纷披露的“土豪金”式婚礼特别是“天价彩礼”令人五味杂陈,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天价彩丰礼”背后的冷思考.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常把订婚视为结婚的前置程序,而订婚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给付彩礼,即由男方交付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财物作为订立婚约的条件.这原本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风民俗,本无可非议,但近几年来,在农村婚俗中彩礼一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初的几百元发展到如今的数以万计,礼金以年增长上万的速度飙升.老百姓慨然长叹:“彩礼贵,结婚难!”
作者:许圣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唱得国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是啊,时光易逝,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许多本应珍惜的东西,特别是父母亲情.“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让人后悔莫及的事了.
作者:寇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老伴儿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当然,老伴儿唠叨是希望我把某件事办好,比如炒菜,退休后老伴儿教我炒菜,教我掌握火候,应放多少盐和作料,而我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没放;有时在卤肉,由于看书入迷,把锅烧干了,肉烧煳了,所以老伴儿才唠叨.她为什么爱唠叨呢?原因是她已讲了好几次,而我却当耳边风,听不进.再比如我养了红箭、孔雀、金头燕、神仙等热带鱼,去年底天气变冷,30条红箭、50多条孔雀鱼开始死亡,后只剩下几条了.老伴儿说不要再买了,可我不听,又买了一些,结果又死了……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报道,在我国,原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现在糖尿病患病率正以1%.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发展,很可能在短时期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糖尿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谈“糖”色变.
作者:谭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过往的人和事,都留在影集里.从前,人们拍张照片很不容易,除非遇到特别的事情,否则没人舍得花钱去拍照.我长到10岁,只拍过两次.一次是我周岁生日那天,父母把我抱到照相馆,拍了平生第一张照片.尽管那张照片拍得并不好,我坐在椅子上傻傻呆呆的,还流了一些口水,但父亲非常喜欢,特地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透明塑料薄膜的夹层,正好能塞进我的照片,从此随身带着.虽然钱包一直瘪瘪的,里面没有什么钱,但却是家里第一个影集,我一个人的影集.
作者:谢观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技校毕业那年,他刚满19岁,分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分厂.老机床的操作技能很简单,没多久,他便能独当一面.车间里有几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职工,干着和他一样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干活,下班走人,业余凑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消磨时光……没有生存的压力,也没有什么晾喜,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轻闲之余,他有些失落——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平凡得近乎平庸地过下去吗?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你有过这样的苦恼吗?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自己总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寂寞孤独,无人理睬?运用语言反唇相讥在社交场合,有时无缘无故被别人抢白奚落或挖苦讽刺,这时你随机应变,来一个反唇相讥,这是保护自己的正当举动,无可非议.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话中带刺儿.有些人与人交谈或者为了占上风,压倒对方,或者为了显示自己能言善辩的才能,总是伶牙俐齿地以尖酸刻薄的语言回应对方,人家越是面红耳赤、尴尬难堪,他便越是洋洋自得,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也正是在此时此刻,他在对方心里种下了“蒺藜”,人家被深深地刺痛了.以后见到他,人家就会避之唯恐不及了.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切缘于那场有失优雅的尴尬.他是她的客户,她经营着一家健身器材店,而他是一家公司的采购经理,由于质量隐患,她不得不过来向人家解释,其间,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她一度感觉天旋地转,有些无法自已.为了消除尴尬,她起身去洗手间补妆,但回来时,白裙子上一片湮红.她不知所措地坐在原来的座位上,脸色绯红,接下来,谈什么,她早忘却了,只剩下一幅窘迫延伸到了下班时间.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士的婴儿在降生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给其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户籍卡上也有一个“财产状况”栏目.有一个南美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
作者: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心理救援中,要尊重当地习俗、文化,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帮助,或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另外,“倾听”和“连接”也非常重要.心理救援人员可近距离接触对方,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发生的事情,心理救援人员只要做好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则需要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且尽可能避免他们独处.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45岁的王先生一年前遭遇车祸,当时导致右手臂开放性骨折,无昏迷,当时他没感到害怕,只是感到十分麻木.经医院治疗三周后在家中休息.两个月后,王先生在家中烧菜时突然脑中闪出车祸时自己全身是血和碎玻璃的受伤情景,他感到异常恐惧,控制不住地全身发抖,浑身冒冷汗,瘫倒在床上.此后,他经常在噩梦中、休息时脑海中出现自己在车祸中的情景,他感到十分痛苦,不敢外出,因为看到开得很快的车辆他就会控制不住地全身绷紧,透不过气来.平时王先生也是一惊一乍的,还经常失眠,对家人发脾气.因此,王先生已无法正常上班,在家也不敢一个人待着,需要妻子或老人陪伴才安心.这种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家人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陪王先生前来就诊.
作者:张海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