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俊杰
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影响很大.但只要积极面对、合理治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75岁,平时性格外向、热情、好交际,但去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心情不好,她总觉得委屈,总想哭泣,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整日唉声叹气,担心家里的生活,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整天躺在床上说浑身疼痛,不愿见人,记忆力下降,悲观厌世,夜晚睡眠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作者:甄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法国尼斯,有一家叫“娇小的西拉”的咖啡馆.咖啡馆店堂不大,却顾客盈门.顾客一走进店内,就会对老板说:“你好,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老板心领神会,端出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佩皮诺和他的妻子雷尼在三年前开了这家咖啡馆.咖啡馆门外的一块黑板上写着一杯咖啡7欧元,但如果顾客说:“你好,请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一杯咖啡只要1.4欧元.
作者: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士的婴儿在降生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给其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户籍卡上也有一个“财产状况”栏目.有一个南美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
作者: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曹子骁五岁.曹子骁的妈妈奚女士是我们的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有时,我们加班的时候,曹子骁会随着奚女士来办公室,坐在奚女士旁边做作业,这时,母女俩都静静的,仿佛比赛一样.孩子太小了,自制力较差,尤其办公室里有电脑,她做一会儿作业就想去玩.这时,奚女士会一笑,问她,作业完成了吗?曹子骁会摇摇头,奚女士一笑,问她:“昨天,你说我什么来着?”曹子骁就抿着嘴笑,不说话.
作者:余显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相信很多人对奥运舞者刘岩在受重伤后与厄运抗争的故事记忆犹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刘岩一样,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能够较快地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生活,甚至愈挫愈坚.这种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应激事件时的良好适应,就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创伤后的修复能力心理弹性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胜任力或者心理健康状态,还指经历创伤后仍能保持或较快恢复良好的心理机能.通常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能够从灾难性事件中成功地恢复过来;二是虽然仍生活在不利环境中,但心理健康不受损害;三是曾生活于高度不利环境或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战胜了逆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作者:范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报道,在我国,原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现在糖尿病患病率正以1%.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发展,很可能在短时期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糖尿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谈“糖”色变.
作者:谭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驱走冬日的寒意,我信步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正在跟两个人说:“这个班的学生联名给我写信,要求她出班.”原来,那两个人是A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读高三重点班,因上自习课接电话引发和另一个同学B的纠纷.第二天,另一个同学C参与进来,全班大部分同学联名写信给校长,要求A学生出班.
作者:杨绍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心理救援中,要尊重当地习俗、文化,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帮助,或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另外,“倾听”和“连接”也非常重要.心理救援人员可近距离接触对方,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发生的事情,心理救援人员只要做好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则需要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且尽可能避免他们独处.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般来说,灾情的变化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灾后急性期,是指受灾人群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由于人们基本的生存命资源被毁,如水、食物、居所、卫生设施、基本卫生服务等的缺失,加之传染病控制困难,使死亡率不断上升的时期.急性期后处于恢复期,相对于灾害发生前,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保障或者达到了周围地区人口的保障水平.在灾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现在,让我们重点谈谈急性期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李占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我都会遇到他.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老头.已经6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丝毫没有其他老年人那样的沉稳、闲淡.那天,我又在小区的广场看到他了.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国际米兰的球衣,双手分别拿着一根皮鞭和一个陀螺.偌大的广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中央,四周围满了人.只见他把皮鞭一圈一圈地缠在陀螺上,然后趔开身子,将手猛的一松,陀螺便打着旋落在地上快速转动起来.
作者:翟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那个冬天,朋友全家搬到市郊.一栋破旧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就会拆掉.每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起床,已是上午.朋友匆匆吃完饭,就出了门,直奔他市区的店铺.朋友说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和女人说过一句话.回去时,女人已经熟睡,第二天醒来,枕边已经空空.就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牛郎织女,朋友笑笑说,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早些过去.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一位擦鞋匠的传奇故事感动了世界.米索是萨拉热窝本地的一个居民,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接替父亲的工作,背起工具箱走上街头,成了一名擦鞋匠.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以擦鞋为生,这在一些人看来是没出息,但米索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擦鞋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每当他把人们脚上的鞋擦得光滑锃亮,穿鞋人因之增添了几分精神和自信时,他感到其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作者:江东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在上一次治疗中,医生围绕我的14条“金标准”,做了深刻的剖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这些绝对化的字眼就如一个个紧箍咒,让我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机.4月19日,是我的第10次治疗.到这次,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半,因此,医生说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作者:图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不知从哪天起,儿子突然在我面前变得报喜不报忧,这种喜与忧不是指学习上的情况.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总是蹦跳着走在前面,然后向我报告说今天体育课如何如何开心了,音乐课上他的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而聆听与微笑是我好的回应.有一天晚上,我写完一篇日记,随手推开儿子的卧室门,想给他盖盖被子.我发现他还没睡着,见我进来,他慌张地拉过毯子盖住自己的腿,还一边大声地叫着让我回去睡觉.
作者:李小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一项“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既期待“儿女绕膝”,又害怕“压力山大”,这是很多网友的普遍心态.而对于那些符合“二胎”政策,但有精神疾病或遗传史的父母和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会更复杂.对此,本刊就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多年专注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及生育问题的专家——邓红主任.记者:谢谢邓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您临床上前来咨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您能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的成长主要依托于两大因素:一个是遗传,另一个就是环境.多年前,在素质教育理念刚刚兴起的时候,笔者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知识,还要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要面向“全人”.体是身体,魄是精神,体魄俱健的人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是全程的——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长大、成熟、衰老,从生到死,贯穿人的一生.对于学生而言,素质教育还是面向全体的,不能只面向少数的尖子生,有希望上名牌、重点大学的,也不能只面向少数品德或心理有障碍的,中间的那一大部分也不能忽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过程也存在着博弈:一股力量来自为精神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医学、心理学从业者;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平实施的律师.本刊孙桦:《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会有什么影响?陈志华律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大的异议可能就是“不能再做心理治疗了”.于是很多人会问:“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学人士为灾区作出了贡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个问题只能由立法者来解释.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显然,医生所做事情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见钟情不过是一种假象那年5月的一个上午,夏的气息流淌,阳光有些炽热,我去市广播电视局应聘采编.报名现场,一个男孩过来看了一眼我的简历问:“你在医院上班啊?那么好的工作,为何想跳槽呢?”我报以微笑,没有接话.报完名出来,男孩尾随其后,递给我一张名片,原来是联通公司的,我接过名片,扭身欲走,男孩说:“你的电话呢?”我依旧报以微笑,说:“如果有需要,我会打给你.”
作者: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45岁的王先生一年前遭遇车祸,当时导致右手臂开放性骨折,无昏迷,当时他没感到害怕,只是感到十分麻木.经医院治疗三周后在家中休息.两个月后,王先生在家中烧菜时突然脑中闪出车祸时自己全身是血和碎玻璃的受伤情景,他感到异常恐惧,控制不住地全身发抖,浑身冒冷汗,瘫倒在床上.此后,他经常在噩梦中、休息时脑海中出现自己在车祸中的情景,他感到十分痛苦,不敢外出,因为看到开得很快的车辆他就会控制不住地全身绷紧,透不过气来.平时王先生也是一惊一乍的,还经常失眠,对家人发脾气.因此,王先生已无法正常上班,在家也不敢一个人待着,需要妻子或老人陪伴才安心.这种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家人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陪王先生前来就诊.
作者:张海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喜欢看别人微笑,因为在那浅浅淡淡的笑容里带着温暖.单位有一老同事,是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全是来上访的群众.有一天他来我办公室说:今天的人太多,嘴皮子都磨破了,声音也说哑了,总算是劝下去了.一听他的声音确实嘶哑得像小猫一样细小,他却乐呵呵的一脸笑容,完全没有一点怨言.我心想:要是换作我,一定有说不完的埋怨话.
作者:漠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