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身边的“蒺藜”不开花

骆昌芹

关键词:
摘要:你有过这样的苦恼吗?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自己总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寂寞孤独,无人理睬?运用语言反唇相讥在社交场合,有时无缘无故被别人抢白奚落或挖苦讽刺,这时你随机应变,来一个反唇相讥,这是保护自己的正当举动,无可非议.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话中带刺儿.有些人与人交谈或者为了占上风,压倒对方,或者为了显示自己能言善辩的才能,总是伶牙俐齿地以尖酸刻薄的语言回应对方,人家越是面红耳赤、尴尬难堪,他便越是洋洋自得,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也正是在此时此刻,他在对方心里种下了“蒺藜”,人家被深深地刺痛了.以后见到他,人家就会避之唯恐不及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今天的阳光为我而洒

    走出门去上班,迎面而来的是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个小城,不繁华也不富有,可我喜欢它的质朴和舒缓.小城的气候四季分明,早晨的阳光温暖而不热烈,心情不由自主地陕乐起来,上班也变成一件开心的事,一路上欣赏着风景.此时的阳光,和煦地照洒在每一个人的肩头,我拿出手机,记录下这迷幻的瞬间.就连一只小虫子,都是良辰美景,要拍下来好好珍藏.

    作者:青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疑神疑鬼的“剩女”

    金某是位而立之年的普通女性,至今她依然单身,和父母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初还有几位热心的阿姨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可先后见过几个之后,对方都只是和她见过一面,便委婉地称两人不合适,再也不愿继续来往.仔细追问下,其中有个人说金某看起来很楞,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有时还嘟嘟嚷嚷地自说自话、突然无缘无故“扑哧”乐一下,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作者:白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道歉?没那么简单!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无意伤害别人的时候,事后会向对方表示抱歉,但不要使“抱歉”成为一种简单的仪式.缓解对方的不愉快情绪,化解彼此间的误会或心理隔阂,才是道歉的终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对方还是愿意接受道歉,并原谅我们的过错的.不排除无论怎么做,对方都不肯谅解的情况.关键是,你能否让自己的道歉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道歉的技巧.

    作者: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救援,你须知的6条原则

    灾难发生后,很多心理学工作者迫切地想要为灾区民众奉献自己的爱心,这种积极的态度的确极大地推动了灾后心理救援工作的开展.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只凭满腔热情和平时所了解的心理咨询技能,而缺乏灾难心理救援的经验和培训,则其干预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在心理救援过程中,心理救援人员除了具有助人的动机外,也应接受专家督导或同辈督导.只有这样,心理救援工作才既具有人文的表现,又符合伦理的要求.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奇怪的洁癖

    小君(化名)是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的会计,有房有车,丈夫体贴,儿子可爱,家庭很幸福.工作上,小君做事非常认真,工作完成后都会检查1-2遍,这让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肯定,她也一直为此暗感自豪.不过,近一系列怪事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作者:位照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海里的小涟漪

    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驱走冬日的寒意,我信步来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正在跟两个人说:“这个班的学生联名给我写信,要求她出班.”原来,那两个人是A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读高三重点班,因上自习课接电话引发和另一个同学B的纠纷.第二天,另一个同学C参与进来,全班大部分同学联名写信给校长,要求A学生出班.

    作者:杨绍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总能找到一个理由原谅他人

    前几天晚上,约朋友喝酒.朋友喝得有点多,酒后硬要拉我打牌.此时天已很晚,我让他给妻子打个电话,他大着舌头说:“手机没电了.”我说:“那别玩了,早点回家吧.”我知道,朋友一旦玩起牌,便会忘记了时间.可是朋友偏要玩,他说出来时已经跟老婆说好了晚点回家.既然他这样说,便不好扫他的兴.那天散场时,已是凌晨.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没有一份工作是卑微的

    近,一位擦鞋匠的传奇故事感动了世界.米索是萨拉热窝本地的一个居民,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接替父亲的工作,背起工具箱走上街头,成了一名擦鞋匠.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以擦鞋为生,这在一些人看来是没出息,但米索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擦鞋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每当他把人们脚上的鞋擦得光滑锃亮,穿鞋人因之增添了几分精神和自信时,他感到其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作者:江东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唯愿无事常微笑

    我喜欢看别人微笑,因为在那浅浅淡淡的笑容里带着温暖.单位有一老同事,是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全是来上访的群众.有一天他来我办公室说:今天的人太多,嘴皮子都磨破了,声音也说哑了,总算是劝下去了.一听他的声音确实嘶哑得像小猫一样细小,他却乐呵呵的一脸笑容,完全没有一点怨言.我心想:要是换作我,一定有说不完的埋怨话.

    作者:漠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另类的“中国大妈”

    在悄然流逝的2013年,如果您没有听说过“中国大妈”这个名词就说明你out了.据说她们曾在10天之内抢购黄金300吨,横扫国际市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大鳄.我们的女主角,已退休的邻居王大妈也曾是她们中的一员.虽:然在抢金之前,王大妈对投资一窍不通,纯属跟风,的确从中小赚了一笔,可之后她轻信谣言,将赚来的这笔钱投在股票上,终因股市惨淡,她买的股票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被牢牢地套在里面,又赔了个血本无归.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子,爸妈陪你一起戒毒!

    “孩子,你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我们愿意为你做许多事情,因为我们爱你;但是你要明白,我和你爸爸都已经老了,不可能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完整个人生即使我们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也还是要由你自己作出人生的那些重要决定……”当傅妈妈在周分享会上把自己写给儿子的信读给大家听时,作为小傅心理老师的我,除了欣慰,还有一丝动容.因为从信里我听到的不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浓得化不开的爱,更有一个母亲自身的成长.

    作者:黄宗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当死亡靠近,请你说不(七)

    (一)在上一次治疗中,医生围绕我的14条“金标准”,做了深刻的剖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这些绝对化的字眼就如一个个紧箍咒,让我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机.4月19日,是我的第10次治疗.到这次,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半,因此,医生说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作者:图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唱得国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是啊,时光易逝,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许多本应珍惜的东西,特别是父母亲情.“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让人后悔莫及的事了.

    作者:寇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患抑郁症后更需注意用药安全

    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影响很大.但只要积极面对、合理治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75岁,平时性格外向、热情、好交际,但去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心情不好,她总觉得委屈,总想哭泣,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整日唉声叹气,担心家里的生活,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整天躺在床上说浑身疼痛,不愿见人,记忆力下降,悲观厌世,夜晚睡眠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作者:甄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胎”政策出台你准备好了吗?

    近,一项“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既期待“儿女绕膝”,又害怕“压力山大”,这是很多网友的普遍心态.而对于那些符合“二胎”政策,但有精神疾病或遗传史的父母和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会更复杂.对此,本刊就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多年专注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及生育问题的专家——邓红主任.记者:谢谢邓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您临床上前来咨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您能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通话记录”里的陌生号码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有一下没一下地划拉手机,心里盘算着该给谁打个电话聊聊家常.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无聊时光,这也是我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络的方式,已成为我多年的生活习惯.当绵长的“通话记录”在眼前滑动,我忽而萌生出一个想法:给今年的通话记录作个统计总结.于是拿来纸笔,开始逐个查看.

    作者:化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烟尘岁月梦里花难开

    一见钟情不过是一种假象那年5月的一个上午,夏的气息流淌,阳光有些炽热,我去市广播电视局应聘采编.报名现场,一个男孩过来看了一眼我的简历问:“你在医院上班啊?那么好的工作,为何想跳槽呢?”我报以微笑,没有接话.报完名出来,男孩尾随其后,递给我一张名片,原来是联通公司的,我接过名片,扭身欲走,男孩说:“你的电话呢?”我依旧报以微笑,说:“如果有需要,我会打给你.”

    作者: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板,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

    在法国尼斯,有一家叫“娇小的西拉”的咖啡馆.咖啡馆店堂不大,却顾客盈门.顾客一走进店内,就会对老板说:“你好,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老板心领神会,端出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佩皮诺和他的妻子雷尼在三年前开了这家咖啡馆.咖啡馆门外的一块黑板上写着一杯咖啡7欧元,但如果顾客说:“你好,请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一杯咖啡只要1.4欧元.

    作者: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做个职场上受欢迎的人

    行走职场好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在职场上受欢迎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赞同和尊重,我们不妨这样做:A 放低身架,多向老同事学习向那些比我们先入职的同事学习更多的经验,多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让同事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特别是一些资格虽老,但其他方面弱一些的同事,会有更多的感动;能力强的同事,则会认为新人善于进取,便会乐于关照并提携你.

    作者:桂孝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活就是找对角色

    常有教师的老公抱怨老婆在学校当老师,回家还是老师,逮着孩子就训,训完孩子训老公,苦不堪言;也有领导的老婆抱怨老公,在单位是领导,回家还端着领导的架子,没有点温情.殊不知,工作有工作的角色,回家有回家的角色.心理学里有个词儿叫做“角色转换”.说到角色转换,不得不提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办完政务回到家里,发现大门紧闭.敲门后,丈夫在房间里传来沉闷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