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打工不走寻常路

刘兵

关键词:
摘要:外甥陈波考取了一所“985”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暑假期间,陈波主动要求去他爸所在的公司当搬运工,一是为了挣学费,二是想锻炼心智、提高体能,体会父辈工作的艰辛.姐夫没有专业技能,但有一副结实身板,进城打工瞄准了搬运工这个行当,一千就是八年.虽然搬运工相对挣得多,但也特别费体力.陈波这样做,是不是意欲子承父业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失火”的象牙塔——当代大学生婚前同居

    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随处都能看见那一对对相依相偎的情侣.笔者拦住一位迎面走来的高个子男生,向他了解校园大学生的同居现象,他笑了笑,很平淡地说:“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没有不想谈的,除非他有问题.而恋爱过的,很少没有同居过.”

    作者:许圣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别让愤怒要了命

    A张先生是一家单位的领导,那一阵子,因为棘手难缠的事情,大动肝火,他跟上级拍桌子,朝属下大喊大叫,对家里人摔东西瞪眼……一天,他正在办公室打电话,话筒忽然从手中滑了下来,紧接着,人就摔倒在地,昏迷不醒.同事赶快将他送进医院,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那一年,他50岁.

    作者:邹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挖掘你的“洪荒之力”

    奥运会期间,网络被一个叫傅园慧的选手的表情及其“洪荒之力”刷屏了.究竟什么是“洪荒之力”呢?为什么这个陌生的概念能一下子激起这么多人的兴趣和共鸣?笔者上网搜了搜,发现“洪荒之力”一词早来自电视剧《花千骨》的一句台词,代表的是人类一种原始的力量,让我们生存,让我们繁殖,让我们强大.

    作者:彭凯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踮起脚尖,等待爱

    一次文化艺术展览上,一幅《等吻的女孩》油画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孩,闭着双眸,踮起脚尖,羞答答地泛红的脸颊,撅起她那可爱的嘴唇,正等待着一个爱的吻.这一切都在一张暖色底板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惹人喜欢,那女孩更是惹人心疼.我多么愿意被画家画进画里,给女孩爱的永恒之吻.它就这样撞进了我的心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张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时近年关,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掌灯时分,小山村的这一片大地就成了白茫茫的雪海.六爷步出家门,立在雪中,熟练地从烟袋里捣出一撮旱烟丝,再拿一张小小的长方形白纸将旱烟丝卷成喇叭状,然后吐出舌头,用唾液将卷纸接口处贴紧.不到20秒,一支卷烟就被六爷拿捏好.

    作者:曾利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

    亚历克斯·明斯基曾经是美国反恐部队的一名军人,他在阿富汗的路边执行任务时不幸被一枚炮弹夺去了一条腿.年仅26岁的他因此获得了一枚紫心勋章,但却永远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他拖着伤残的身体离开了战场,成为一名退役士兵.虽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可是,望着自己伤残的腿,他却怎么也无法振作起来,他不知道今后的漫漫人生之路该怎样走下去?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看到路人充满同情怜悯的目光.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素年锦时

    有人说,旧时光如同窗棂上雕刻的花纹,慢慢褪色却异常迷离.过去的时光如同一位蒙上面纱的仙子,隔了光阴的路再望过去,觉得好美.我常常也是这样,活在当下,却深陷在回忆的泥潭里.在旧岁月里流连,返回后,沾染一身的伤感.不免责备自己,那么好的年华,怎么不知道珍惜呀!即使在当时恨得咬牙切齿,不堪忍受,现在却觉得好.

    作者:卿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注心理健康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公众素养——健康北京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16-2018年)

    精神卫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理健康促进对于精神障碍的预防、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北京市阳光长城计划,并于201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由市卫生计生委、首都综治办、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公安局等部门共同启动了“明心、知心、舒心和安心——四心工程”,并于今年5月5日正式印发《阳光长城计划——健康北京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16-2018年)》,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开展九大项具体行动,以达到了解心理状态(明心)、树立心里健康意识(知心)、疏解心理问题(舒心)、维护社会和谐(安心)的效果,实现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构建社会和谐的服务目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退休后闲中寻趣

    没退休的时候事情多:厂里的事、家里的事,自己的事、朋友的事,长辈的事、小辈的事,事事要操心,几乎天天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要挤点时间陪老伴逛街或应邀赴约,得扳着手指皱紧眉头算上好一阵.用“忙里偷闲”来描述那时候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贴切不过了,一个“偷”字,活灵活现地概括了当时的紧张和无奈.

    作者:奚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花香蝶自来

    几天前,当我坐在办公桌前忙碌的时候,手机响了起来.我按下了接听键,对方是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子:“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几年前,我曾向您倾诉过自己的烦恼,是您点拨了我,让我从狭小的个人圈子里走了出来,走到了阳光下,现在的我很快乐,拥有很多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栋长」是个老党员

    自从女儿转入那所重点小学后,为方便孩子接送,我和小妹换了房.她家位于老城区一幢旧宿舍楼里,安顿好后,小妹专门嘱咐我:“对门老罗头有些怪,特爱管闲事,好别惹他.”时间一久,邻居告诉我,这老头确实有点“怪”:他老伴走得早,之后就一直独过.退休金不高,却默默地为两个贫困学生助学,还时常把在国外的儿子寄来的外汇捐给社会上的慈善机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雨过,天未必晴

    女儿的病大概就是从失恋开始的.女儿和那男孩儿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相互感觉都挺好,但后来接触多了,两个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女儿觉得男孩儿小气,不爱给她花钱,而男孩儿觉得女儿花钱大手大脚,为此,两人经常闹别扭.从小生活优越的女儿觉得交这样一个男朋友挺委屈,就提出和男孩儿分手,然后,俩人就不联系了.事情本该就此结束,可女儿却放不下了.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出门,饭量一天不如一天,每天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连周末也不出去逛街了.我们劝她,她觉得烦,不爱听;说得多了,转身就离开了.我们说再给她介绍个男朋友,她摆手说,“这个小孙我还没放下呢,而且我现在的状态哪有心情去谈恋爱啊.”我们劝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她气得一周不搭理我们,说自己又不是精神病,哪有亲生爹妈让女儿去看精神病的.

    作者:淑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打工不走寻常路

    外甥陈波考取了一所“985”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暑假期间,陈波主动要求去他爸所在的公司当搬运工,一是为了挣学费,二是想锻炼心智、提高体能,体会父辈工作的艰辛.姐夫没有专业技能,但有一副结实身板,进城打工瞄准了搬运工这个行当,一千就是八年.虽然搬运工相对挣得多,但也特别费体力.陈波这样做,是不是意欲子承父业呢?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轻咨询”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从10多年组织员工心理服务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心理咨询师常常被要求在有限的次数中(通常为1次)有效地帮助到求助者.在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后,提出了“轻咨询”这一全新的咨询模式,它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准确地抓住社会大众的诉求.

    作者:阳光易德心理科学研究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厨房里的约会

    谁也没有料到,第一次约会,竟然在厨房里.大学毕业的时候,雪青非要嫁给张然.令人奇怪的是,父母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嫌弃张然是农村户口,来自小县城,吃饭穿衣都带着咸菜的味道,父母只是跟雪青讲,你不是和他一个人结婚,你想拥有他,注定要接受他的全家人.

    作者:大爱无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爱上男闺蜜

    我妈经常紧皱眉头对我耳提面命:“你可不可以跟一个比你档次高的男生玩儿,你一天就跟程小诺混在一起,有什么出息?他从家庭背景到学历层次统统和你旗鼓相当,就连缺心眼儿的性格都和你一样,你别玩着玩着把他玩成我女婿,我还指望着你嫁入豪门呢!”其实,我也想嫁入豪门,从此穿金戴银、平步青云,但每当和西装笔挺的“富二代”坐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西餐厅吃饭,我的心总会疾呼:“这破地方有什么好,环境优美得我都不敢嚼出声儿,还不如跟程小诺一块儿街边‘撸串’来得自在.”

    作者:佟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心减负

    周末,我和家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六个衣柜的衣服全部清理了一下,那些几年没有穿、一个折皱都没有的衣服,竟然装了满满三大口袋.接着,我把这些衣服送给事前联系好的一位在城里打工的大姐.我对她说:这些衣服请你帮忙送给你家乡的乡亲们,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大姐说:我们山里的乡亲们一定用得着的,我替他们谢谢你!

    作者:杜华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穿越时空”去旅行

    今年春节,我陪母亲一起去看望她的老姐姐.开门的一刹那,竟有些不敢相认,5年未见,已过花甲之年的姨妈不仅容颜未见衰老,反而满面红光,愈加显得年轻朝气.吃完饭,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我打趣道:“妈,您看人家,活脱脱一个‘天山童姥’,越活越年轻了.再看看您,满脸的皱纹,现在你们姐俩再一起出门,谁能看出你们是姐俩啊?”

    作者:王世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拓宽视野,寻找另一种可能

    A一天,小李胸口不适,似有异样的感觉,且伴有心悸,几分钟后消失.当时他没有重视,但3天后再次出现这种感觉时,他突然联想到不久前一个同事突发心肌梗塞,便担心起来,并出现了濒死感.他急忙叫同事送自己去了急诊室,经过心电图及其他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医生认为可能是疲劳所致,建议他好好休息.但从此,小李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各种异常体验,总觉得自己会得心脏病,会突然像同事那样发生意外.他害怕出门,希望家人一直陪伴.

    作者:张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再婚老人适应“新常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再婚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现象.重新踏进婚姻的殿堂,老年人难免在情感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难题.如何才能使老年人的再婚生活一路绿灯,呈现出“秋苞米烀熟更香”的喜人局面呢?这其中有“五关”是必须要过的.

    作者:刘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