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萍
妻子从商场千挑万选回一件绿色的外套,到家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试穿,随后又在衣镜前照来照去,还不时地问我:“怎么样,好看吗?”我正在看球,哪顾得上看她,便道:“再好看也比不上明星.”妻子不悦道:“让你给个好评,你总爱用这种口气说话,没劲,不试了!”说完,把衣服脱下来扔到衣柜里,并且,还摆个脸色给我看.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不觉间,我又想到了那棵金桂.金桂在一条老街上,老街在古镇安丰.我们一行人去拜谒古镇.看过了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鲍氏大楼;看过了照墙、瓦当和雕花的木格窗;看过了一口据说是唐时留下的古井.然后,我们走上老街古旧的石板路,看两边的房.房有些是翻新的,有些正在整修中,还有些以本来面目存在着,明代的,或清代的,木门木窗都呈炭褐色,仿佛火烤过似的——老街的确很老了.
作者:丁立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足球场上流传这么一句话:比赛常规时间90分钟靠的是实力,30分钟加时赛靠的是运气,点球大战靠的就是心理了.点球大战是能考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有许多著名的足球运动员都曾经跌倒在这个地方,如:意大利的罗伯特巴乔,英国的贝克汉姆等.点球大战是指足球比赛中,在比赛必须决出胜负的前提下(例如世界杯的8强淘汰赛),双方在经过上下半场共计90分钟、外加全场30分钟的加时赛的激战后,仍未决出胜负的情况下,采取的以互射点球决定胜负的残酷方法.点球大战不仅仅是双方技术的对抗,更是双方心理层面的较量.
作者:王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看事.老K就是这样的人.“那个女孩我看着面熟,她以前好像是某餐馆打工的服务员,怎么几年不见,摇身一变就成了某公司业务经理?有房子,有小车,没准儿她从事相关业务时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这是显而易见的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戴有色眼镜看人,一成不变地看人,对事或人总是想当然、定位在先的习惯思维,自然是不足取的.
作者:程应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运动一直是被人们推崇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曾有研究者的研究表明,6-8周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肌肉紧张度,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对寒冷与疾病的抵挡力,降低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长期锻炼还可以减少身体脂肪,延缓衰老,提升对冷、热的忍耐力.有规律的、符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会让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和工作效率.但一旦对运动产生了心理和生理的依赖,甚至和对酒精和药物一样的上瘾,这就值得注意了.
作者:徐青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对于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来说,“考试焦虑症”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或许有考生还深受其害.面临考试,部分考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出冷汗、手脚冰冷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在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正是因为考试焦虑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发挥,影响到考试的成绩,因此,也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大体知道要如何应对和处理考试焦虑的问题,然而,是否考试结束后就万事大吉了呢?恰恰相反,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会更加复杂,若忽略了心理调适,患上“考后综合征”,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白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那年夏天,我因为身体不好,特意回老家避暑,得知我将在老屋居住两个月,高兴的莫过于儿时的玩伴小蓝了.当时,高中毕业的小蓝正在村子里当代课老师,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小蓝看到我没多久,就脸红心跳地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她喜欢上了何超,不知道该如何表白.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张某,女,27岁,某公司职员.有一次去朋友家吃完饭回来,觉得浑身无力,以为自己只是吃得不太舒服,就躺下睡了.迷迷糊糊睡到半夜,张某耳边似乎听见了争吵声.她睁开眼睛一看,吓了一跳,天花板上吊灯的吊坠居然慢慢摇动着,茶杯也在半空飘着.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看错了,可仔细一听,就是它们在吵,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作者:李易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当孩子步入小学后,家长身上的担子渐渐重起来,辅导孩子学习成了家长每天的必修课.在低年级阶段,家长有效的辅导,可使孩子轻松快乐,学习稳步上进.而粗暴武断的辅导,则会使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习每况愈下.因此,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朋友应尽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先扬后抑.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就气急败坏地数落训斥,让孩子的心情很不愉快,结果孩子在学习时,总是心不在焉,屡屡出错,效果极为不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先表扬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再指出孩子的不足.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坏习惯1:不耐烦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父母的尊重.坏习惯2:不回避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作者:李训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那一年,我18岁,家庭的贫困让我无法再继续求学,便到省城去打工.坐了半天的火车,终于到达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无助的我忐忑地下了车,不知道去哪里.刚走出车站不远,我便看到有人招工,便径直走了过去.招工的人看了一下我的身份证,又简单地问了一下情况,便领着我来到市郊一个小加工点,我便在这里落下了脚.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20世纪,有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的贫寒农村,他的母亲患有抑郁症.这个男孩从小就有一个信念,他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对抑郁症母亲的安慰.事实上,他后来真的成了这个家族的荣耀:他为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他的理念影响范围不仅仅限于心理学领域.他,就是认知行为治疗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贝克.
作者:李占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一提到落叶,人们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秋天,联想到那一地金黄吧?殊不知,初夏也是有落叶的哦!一阵风儿撒着欢一溜小跑着过去了,一阵雨儿吹着哨滴滴答答着落下了……然后,枝摇叶动,我们便看见了地上落叶的颜色:各种新鲜落下的绿色树叶,鹅黄色的柳树的落叶,红色的香樟树的落叶……
作者:春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我的同桌,杨影.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样美,杨柳一样袅娜,光影一样美轮美奂.不仅如此,她还多才.她拥有一项精湛的技能:玩手影.手影?谁小时候没有玩过呢?它是一种大众游戏,几乎人人都会,但精湛得能登台表演却是极少的.杨影就有这能耐,她们家有祖传的表演手影的传统技艺.那时,我们读高一,高考好像离我们还遥遥无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常常是晚自习后,点支蜡烛,把教室里的一面墙作幕布,开始游戏.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怀孕前没有,而怀孕后才发生的糖尿病,它是由于妊娠期一系列生理变化造成糖代谢异常而引起的.在我国,该病在孕妇中的发生率为1%~5%.近年,随着女性妊娠年龄的推迟,妊娠期糖尿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那么,为什么孕前不是糖尿病,怀孕后就变成糖尿病患者了呢?这是由于从孕24-28周开始,胎盘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胎盘泌乳素等会明显增加,这些激素都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并且在孕32-34周时,胰岛素抵抗会明显增强,所以,这两个时间段是发现妊娠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时期.
作者:陈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50多岁的李阿姨患糖尿病5年了,血糖控制得一直比较平稳,但近两个月,不知为什么,血糖总是不稳,门诊医生给她调了两个月了,血糖还是高.住院也有一个星期了,也打上胰岛素了,可是血糖却变得忽高忽低.医生觉得她的血糖波动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于是请来了心理科的王大夫会诊.王大夫详细了解了李阿姨的情况,得知两个月前李阿姨的一位邻居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李阿姨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不停地看各种有关糖尿病的书和节目,想好好学习怎么控制好血糖.
作者:祖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但3岁亮亮的“远行”却是要打引号的.每天早上送亮亮进入幼儿园,妈妈都久久不肯离去,因为亮亮刚刚入园不久,暂时没有适应新生活,见到老师会哭,妈妈心疼不已,每次都急忙上前哄亮亮.即使被丈夫拉出幼儿园大门,她还是不放心,贴着墙壁、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母亲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家长不反思自己爱的限度和方式,“任性地爱”,很可能造成养育中“限制有余,放手不足”的现象,其中典型的当数“蜡烛包”式的养育.
作者:许圣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过往20多年的生命中,我常被“挚友”的问题困扰.我曾一直觉得友谊深厚的朋友是不会轻易分开的,但现实却一次次地打击我——很多之前还不错的朋友终都因毕业、出国定居等各种理由分开了.大学时期,我好不容易交到一个认定为一辈子不分开的朋友,但是后来因为一些矛盾,也断了往来.这段失败的友情让我很是难过了一阵子.后来我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也都是我这样.也许表面上看起来有不少朋友,也曾在某一时段有过可以交心的挚友,但那些珍贵的友谊都随着时间流逝了.
作者:李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富贵病”的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诊疗过的糖尿病患者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初来乍到的,也有久病成医的;有控制得法的,也有并发症缠身的;有焦虑抑郁的,也有积极乐观的.诊疗过程中,我经常会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支持、鼓励和信心.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对病情有巨大影响.
作者:郑迩遐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