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窗外

范俊强

关键词:人与自然, 自由, 眼睛, 学习, 写作, 桥梁, 美感, 画面, 工位, 多彩, 单位
摘要:窗,是一座房子的眼睛,或大或小,贵在有神;窗,在不动声色间,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可高可低,赏心悦目就美.打开一扇窗,就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打开了一幅生机蓬勃的生活画面.一扇窗,一开一合,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收放自如的自由与一内一外的美感,让我心仪欢喜,于是无论是出门在外学习、就餐、乘坐,还是在单位的工位、在家的读书写作,我都依窗而坐.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

    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被称为绿色运动.研究显示,这比在室内锻炼健康益处更多,包括增加免疫功能、运动后血压降低、改善情绪等,绿色运动比非绿色运动感觉更轻松.以下几种绿色运动方法值得尝试.1 在森林公园、草地徒步.如果你不是运动达人,不妨先从户外健步走开始,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或绿色草地上都可以.目前许多城市都有自行车道和健身步道,可以随时开启绿色运动.

    作者:周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

    近在家长圈大热的小说《平民之宴》讲述了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故事:全职妈妈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希望孩子能够安心学习,拿到好文凭成长为社会精英,结果母子关系恶化,孩子厌学离家出走……触痛了那些在教育路上兢兢业业却走进死胡同的家长.都说“陪伴是好的爱”,真的是家长陪伴孩子越多,亲子关系就越好吗?全职妈妈该如何给孩子和自己多一些空间?孩子的心事你知道多少?与孩子聊天又有哪些技巧呢?

    作者:李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你是我一个真的梦

    菁菁校园里,爱情激荡着每一个人儿,黄兰至少是个系花级的人物,追求者能组成好几个足球队了,而我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和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帅哥热恋,出双入对于校园里,怎么看怎么是一对璧人.她的男朋友叫常风,我的平凡相貌显然对他形不成任何挑战,反而让他趾高气昂,甚至,与我相比,让黄兰更觉得惬意.他高大挺拔,在旅游系又是先考得导游资格证的为数不多的一批人之一,所以也算是佼佼者了.由于形象气质好,兼有口才,所以他经常被社会的商业演出请去做主持人.

    作者:袁恒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患沟通的重要通道——共同决策

    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及其家属被认为是对医学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所以,在治疗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是不允许患者及家属拥有自己的主张的,患者及家属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医生的治疗安排,并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生被认为是“神圣的”,医生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专业的”,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医生享有如父母那样的权威.

    作者:甘昭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由红色和尖锐物品引起的恐慌

    红色和尖锐的物品是佳宏(化名)恐慌的来源,不论是看到还是脑海中浮现这两件物品,他就如一只惊弓之鸟,感到无限的不安.只有拼命洗手,洗到手都搓得起泡破皮,心中的不安感觉才像手中被冲走的肥皂泡沫,一扫而空.“我一见到尖的物品,就怕我会忍不住抓起来杀人,对象从以前念书时的老师到当兵时的班长、工作时的老板,还有……眼前的医生……”佳宏避开我的目光.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读书格言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快乐的「两面派」

    我原本是农村的孩子,从农村当兵后,在部队当了干部,转业后就留在城市里.这么多年,我一直记挂农村,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有我的亲朋好友,有我忘却不掉的乡土味道……在城市里居住的那些日子,我会带着老伴常常往村子里跑,都退休后,我俩商量:租间房子,到农村养老去!“到农村养老去”是世界潮流.在英国,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找个时间,搬进村里”.为什么选择去农村养老:一是农村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无污染,适宜老人居住;二是老人可以在农村有块菜地,种种菜,养养鸡,自给自足,有个寄托;三是远离闹市区,农村是修身养性、修养身息的好地方.

    作者:陈永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打瞌睡的母亲

    母亲从老家赶来帮我带孩子.刚5个月的儿子很胖,有20斤,年迈瘦小的母亲抱着他非常吃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我告诉母亲,不必总抱着孩子,让他自己躺着玩就行了.但母亲爱孙心切,好像不抱在怀里就会让孩子受委屈.我有午休的习惯,而母亲从来不午休,她说这辈子中午就没睡过觉.母亲为了让我安安稳稳午休,吃过午饭就把儿子抱在怀里.祖孙俩在客厅玩,我在卧室休息.有时儿子睡着了,母亲就看会儿电视.她的眼睛还好,每次都把电视的声音关了,凭字幕看.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拥有好睡眠的“五法宝”

    常常听到有人说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疼精神不好,很是为此担忧难受.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改善睡眠的质量呢?下面有几点建议,大家不妨试试.

    作者:成淑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为什么我们会看某些人不顺眼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人与人之间走近了,多少会看彼此不顺眼,而人与人之间看得久了,就又彼此顺眼了.这其中的心理很微妙,为什么会这样呢?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我们是怎么对别人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根据自我意识心理学的“镜像效应”,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映衬,每个他人对于自己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样子,正如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模样,有趣的是,有的人照出狮子,有的人照出猫.但无论镜子里看到什么,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其实就是部分自己的样子.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存在着与自己价值观或评判标准相互匹配的地方,我们就容易对这个部分产生好感.

    作者:吴琼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朋友失恋,如何安慰他

    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失恋,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不管是失恋的哪一方,都没有那么轻易地走出来,毕竟这是一段关系的终结,是一个习惯的突然打破.失恋或者离婚,永远都不是人生的终结,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也是成长的契机.我们的朋友遇到了这样的情景,能做些什么让他能够顺利地走出来呢?●陪伴.刚刚失恋的时候是难熬的阶段,一条社会关系瞬间消失,这种心理落差的存在和习惯的被迫消失是很难承受的,这个阶段也是需要陪伴的,我们只是递纸巾、送水,保护他不伤害自己,不产生重大损失.在他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他一个踏实的肩膀,就足以让他不是那么的孤独无助,能够有力量支撑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垮下去.

    作者:韩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凉

    清晨,我独自走到屋外,感觉微凉的气息迎面扑来的时候,却看见那红尘里的时光,伸着头,轻轻地迈着凌波微步,连同晨曦中楼房上斑斑驳w驳的树的影子,一起绰约着身姿,进入眼眸深处.那一刻,红尘俗世中的一切一切,都被这时光揽入到温柔的怀中,沉静,融洽,又仿佛是隔了一层淡淡的梦帘,将那些已经悄然变得寂寞而又凋落的景色,无声无息地移到世界的背后去了.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职母亲的困惑:孩子为何不领情

    交流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目的是促进彼此之问的理解,打消误解,提高人际互动的效率.而交流是要讲求方法的,小艾与女儿的交流结果很糟糕,这是因为这场交流太过简单粗暴了.我们知道,“通畅”的交流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然而很可惜,我们的家长在亲子交流中常常会忽视“通畅”这一基本要义,而被自己说得“痛快”所左右,导致苦口婆心以诚相待,却落个孩子根本不领情,甚至越交流越逆反的结果.让我们来举几个亲子交流的糟糕例子,看看读者家长是否有人中招.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为爸妈定制“微信”

    那年,妻子临产前,特需要有人照顾.岳父母在千里之外,加之农事繁忙,脱不开身,我只好回老家县城,找父母搬“救兵”.述说了难处,老妈满口应承,但眼神里又流露出对老爸的不舍之情和无奈.跟老爸惜别后,我带老妈坐高铁回到省城.老妈一到,就开始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充满期待.直到妻子生了个白白嫩嫩的小丫头,老妈这才想起给老头子报喜,还想让他取个好名字.

    作者:刘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窗外

    窗,是一座房子的眼睛,或大或小,贵在有神;窗,在不动声色间,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可高可低,赏心悦目就美.打开一扇窗,就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打开了一幅生机蓬勃的生活画面.一扇窗,一开一合,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收放自如的自由与一内一外的美感,让我心仪欢喜,于是无论是出门在外学习、就餐、乘坐,还是在单位的工位、在家的读书写作,我都依窗而坐.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让自己多懂—点

    晚饭后,给同学打电话,我去找她玩几.其实,我是想让她帮忙推销银行卡.领导说,这个季度完不成任务的,扣除一个月绩效,外加通报批评.同学是老师,晚上要背课,让我去办公室找她,正中我下怀.办公室里一共坐着八个人,同学说,有两个请假的,我窃喜着想,一人办一张的话,我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和同学聊几句,我就开始往卡的话题上扯.同学十分会意地扭头朝同事吆喝,有想开银行卡的,找我同学啥.霎时,几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向我投过来.有个男老师说,你们贷款需要什么手续?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招聘有梦想的人

    5年前,表弟大学毕业,到一家企业应聘.面对百余人竞争一名文秘岗位的残酷局面,他感到有些渺茫.每位应聘者手中都发有一个表格,上面除了个人基本情况及特长爱好以外,还设有“梦想”一栏.表弟心想,自己平时喜欢摄影,这么多年,能够购买一架功能齐全、价格昂贵的高档相机,就是自己目前的大梦想.于是,就老实地填写上“想拥有一架进口相机”,然后,没抱任何希望地离去.

    作者:吴小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从大数据看男性中年危机和抑郁症

    现代社会中,“男性中年危机”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社会心理学名词.其实,早在《晋书·王羲之传》中,就有“谢安尝谓羲之日:中年以来,伤于哀乐”的记载.可见,所谓“男性中年危机”,是自古以来常有之事.那么,什么年纪是“中年”呢?一直以来,各个时代、国家和地区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一般认为45~ 64岁是中年期.

    作者:杨文;刘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别让你的好心成了驴肝肺

    有一段时期我特别听不进别人的话,特别是我爸的话,小到比如说“你吃饭时把另一只手也放到桌上来,以后嫁到别人家被人笑”,大到“你这工作不错,别想换别的了”,或者“网上全是假货,别整天在网上买”,等等.现在想来,重视孩子的饭桌礼仪很有必要,对于工作是要深耕才可能有收获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网上购物是应谨慎.可我当时心里想的是:“你只希望别人称赞你教女有方,害我在自已家里都不舒坦,更别说在别人家了”;“你没门路帮我找更满意的工作,只好这样说了”;“网上不好你怎么也让我在网上帮你买东西”,可以说充分地发挥了防御机制,进行了完全对不上点的辩解,而后来纠正过来的那些想法也是自己在生活的磕碰中得出的,并非来自他的建议,可叹老爸当时心里肯定觉得“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作者:罗阳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别中断寻找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并顺利地通过了试用期.刚刚毕业的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一年后,成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一年后,我被抽调进了公司总部,进入总部,不但进入了大城市,也代表着我将来会有更高发展.但在高兴之余,我也有淡淡的忧伤,因为,总部的人才太多了.我先在销售部学习,说白了,就是适应工作.一开始,我信心满满,因为在分公司我的销售业绩好.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