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龄留学——优势与挑战并存

史欣鹃

关键词:
摘要:自新世纪以来,每年有超过百万的中国学子远赴海外留学,其中高中及以下的小留学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孩子中有的在海外如鱼得水前途似锦,而有些小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扼腕.将近一半的小留学生在国外上学期间会感到焦虑,他们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业等三个方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6个步骤,学会与手机“亲密有间”

    世界上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虽是一句调侃,却也现实.有媒体调查显示,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有五分之一的人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手机,他们就会感到焦虑.超过七成的人要在睡前使用手机,而走路、上厕所、乘坐交通工具是我们使用手机频繁的场合.

    作者:张雪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你会为他人保守秘密吗

    有次出外采访,我结识了一位面如白玉的中年女子,她杏眼贝齿,穿着时尚,想她年轻时定是位大美人.美中不足的是,她如雪的脸颊上有两块小黄斑,稍稍影响了她的容颜.中午就餐,她老公也来到席间,很普通的居家男子,不似她外表出众,但看得出他们很是恩爱,两人坐在一起,时时含笑低声说些什么.

    作者:邓迎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善待“不规则表现”

    时下,养儿育女成了激烈比拼的“事儿 ”,比学习比特长比能力,家长们都挖空心思发现孩子的“亮点”.可惜,爱莫能助的是,我家小儿总是不折不扣地唱反调,一度令我陷入无限的焦虑懊恼之中.记得前不久,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即用彩纸剪出不同的形状,然后拼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我正要助儿子一臂之力,他却振振有词道“自己能行”,于是,我信任了这小子一回,并期待他手中“杰作”的诞生.

    作者:胡豫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险些“友尽”为哪般

    我和阿兰从小就是邻居,也是好朋友.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经常一起吃午饭.那天中午下课之后,我像往常一样去找阿兰吃饭,却发现她不在.我以为她去洗手间了,又等了十多分钟,还是不见她人影儿.我只得自己一个人去了食堂,可眼前的一幕让我很气愤.只见阿兰和我们班的另外一个女生阿容在吃饭,还有说有笑的,丝毫没有顾及到我为她等了那么久.再加上当时火气比较大,我把刚拿起的餐盘往回一摔,什么也没吃就回去了.

    作者:苏晓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强迫症治疗,一定要吃药吗?

    治疗强迫症是否一定要吃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另一个问题一强迫症是否一定要治疗.如果一个疾病能够自愈,那我们可能不用急着去治疗它.但遗憾的是,根据以往的国际报道,强迫症自愈的可能性不大.大约仅有10%的患者在病程中可以达到自发缓解;而高达60%的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症状会日益加重,直至严重影响学习、工作乃至生活;剩下的30%患者病情时好时坏,波动较大.由此我们知道了,强迫症非但自愈可能性小,而且不治疗的话,大多数人的症状会越来越重.所以,还是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及时就医,和医生一起共同面对强迫症.

    作者:王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抑郁,你能接受吗?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得了抑郁症,往往意味着死亡”.而有这样顾虑的原因在于网络上充斥着类似的新闻,如哪个年轻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或者是哪儿的官员因为抑郁症跳楼.不少人因为病耻感而拒绝就医,可以说,病耻感已经成为阻挠抑郁治疗和康复的魔障.

    作者:李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别离”误区多,家长如何避免

    2015年12月底发布的全国第二次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0%以上中小学生家庭有送孩子出国留学(课程)的意向.家长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1不关注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等,不关心学校特色是否与孩子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唯名校论,过于关注学校的排名,而对国外课程存在比较严重的误会,很多家长觉得国外课程简单,孩子应该能轻松应对.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天涯凝霜

    往年,一到霜降,心便一揪一凉,整个人会不由自主地瑟缩起来.那情景,像穷人家的主妇,粗褐破袄,捉襟见肘,又迎面走来了逃不过去的酷寒,一分一秒过得都是寒凉.今年可不这样了.放开一下,改变顶风冒雪往前赶的心态,慢慢来,看降霜,仔细体会一场大雪到来之前地上生长的雪意.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不起老爸的新年

    现在我已经40多岁了,也就是说我已经过了40多个新年了.在这40多个新年中,有一个是令我难忘的,对于我来说,那一个特别的新年,也是一个我对不起老爸的新年.那时我正处于青春期,头顶长角,浑身长刺,充满叛逆.

    作者:刘玉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空巢老人,不再“伤离别”

    “每次春节之后要离家的时候,父母失落的眼神总能让我感受到他们低落的情绪.”春节假期结束,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们纷纷返程,不少老人又恢复到节前的空巢状态.从子女离开家上学开始,老人就进入了空巢期,仿佛没有了方向和目标.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高出正常人群10%-20%.

    作者:韩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跟孩子分床有技巧

    A这位母亲:你好!看到你的来信,能够感受到你内心的焦灼,你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孩子不愿单独睡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惧怕.怕黑,怕妖魔鬼怪,怕陌生的环境,怕突然响起的声音.

    作者:周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恋上青花瓷

    在一家女装店里,一款凹凸玲珑的青花瓷旗袍式长裙让我眼前一亮.那些以靛青与白色演绎的雅致图案,宛若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恍惚可见一位素雅伊人徜徉在幽深雨巷,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知性与从容,令人迷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拍下了.

    作者:钟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想和你聊聊天

    毕业工作后的第二个月,因单位要求个人档案须入人事部门,我便请了一天假,回到母校提了档案.在回程的火车站候车时,一个人实在是百无聊赖,索性去买了一本杂志,找了个空座坐下,不紧不慢地翻起来.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脑、心灵与身体之旅

    2016年11月9日至12日,我们受邀在热情的牛仔之城德克萨斯首府奥斯汀参加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2016年年会,年会主题是“大脑、心灵与身体”.大会从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主席霍夫曼博士回顾心身医学在美国及全球的发展开始,着重讨论女性心理健康、躯体化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心身治疗、心理与内分泌的相互影响、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介入、心理肿瘤学以及生理疾病的心理药理学等.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父母吵架,我应该怎么办?

    Q老师:您好!我已经上了初中,近,父母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一吵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特别心烦,想不回家了,住到同学家里,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烦恼的彤彤A彤彤:你好!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因为父母总吵架,家庭不和睦,你心情不好,总想离开自己的家,我很同情你.但我不同意你到同学家中去住.我们还是好好商量一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吧.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幽默化解夫妻争吵

    出镜主角:鹏飞,男,45岁,婚龄19年,大学教授我这辈子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娶了一个很能干的太太玉娇.10年前,她靠经营一个不起眼的娱乐厅起家,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娱乐城老大.过去那个从不被人瞧得起的“农奴”终于扬眉吐气,过上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日子.当然,我也凭借玉娇的实力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我为人处事非常低调,与玉娇张扬的做派形成比较强的反差.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

    那年,他被总部派到分公司去.初来乍到,所有的工作都没有头绪,他时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一天晚上,外面下着雨,他走出办公楼已经9点多了.这样的雨夜,格外容易让人心情惆怅,他走到对面的歌厅,点了一杯咖啡,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久,有位女孩登台唱歌,她长发披肩,明眸如水,轻弹吉他,独自吟唱.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不想再要这样的生活

    小路生得白白净净,说话时总喜欢低着头,显得羞涩内敛.现年21岁的他每天都很忙很忙,忙着“整理”家务,忙着“清洗”自己.他已经不记得这些年曾经有多少次的挣扎与彷徨,记忆深处却永远忘不了初中二年级那个初秋的夜晚.

    作者:马东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隐形的粉丝

    一次和几个朋友聚会,大家都喝了不少酒,兴致未尽,有人就安排去唱歌.当然,唱歌的水平很业余,乱哄哄的,洋相百出.其中有一位年龄稍大的屈哥,一直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沙发的角落里,看着大家狂欢,负责陪着微笑,鼓掌.这个人不要说唱歌了,平时话也不多,属于行事谨慎、做派稳健的那种人.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情人节脱单指南

    不论男女,爱情都是一生微妙的感情.爱情满足你归属的需要,没有爱情,幸福会变得非常困难.还是单身的你急需一个脱单秘籍,打开这份指南,按图索骥,走上脱单之路吧!我需要什么样的另一半?我们无法想象两个控制型的人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可能像《史密斯夫妇一样》火箭筒对炸药包;我们也无法想象两个抑郁气质的人长久共同生活,因为他们只能相互产生负性影响,终只能以悲剧而告终;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完美主义、生活极端节制的人能和一个生活上不拘小节的人结为伴侣,那就是无休止的指责和冲突.

    作者:顾施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