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
国家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着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倾向.社会发展对心理的重视越来越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精神卫生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政策要求,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政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作者:闫洪丰;李康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当我掬一捧水于掌间,明晃晃的太阳被揉碎成点点游动的金光,那条河便流进了心里.当时的心儿还是那样澄澈,没有风霜,也没有无尽的乡愁.那一河流水,祖祖辈辈的人歌人哭尽融其中,仿佛单纯的岁月留痕,即使手心里的一捧,都是晶莹的泪和笑.不管日后化作的沉重与沧桑,曾经掌间的柔暖也成为心底的感动与眷恋,洗去世事的苍凉.
作者:包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2018年9月13日,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候选人齐聚厦门集美参加复试,并在复试后统一参加了集训,本次活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办,中科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集训开始,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任高文斌老师进行了“建立协作网络,心理服务基层”主题发言,继续强调了服务是好科普的理念,并且指出心理行业应该要突破培训、咨询与测评的老三样,找寻新的资源和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我们懂你,爱心理学的你,炙热满腔的你.欲扶己,却心有彷徨?欲助人,却不得方向?现在你无需迷茫,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就在你身旁!因为大家,心理普及工作将汇成一束光,带给你我心理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情怀和使命感驱动下,在广大心理普及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的呼吁下,“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成立了!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一名初一的女孩,在晚自习时偷偷跑到我的办公室,轻声对我说:“杨老师,我爱上了一个男生.”坦率地说,这句话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中说出,而且还是告诉我这位男老师,我还是蛮惊讶的,但我还是微笑着请她坐下慢慢说.她说因为很喜欢我的课,幽默生动,觉得我根本不像是一个老师,反倒像一个比她们大不了几岁的大男孩,所以她想了好久,憋了好一段时间才终选择了对我说.她觉得自己很丢人、很不好意思,但脑子里老是有那个男孩的影子.
作者:杨喜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愉悦.有一种抑郁叫“老年抑郁”,有时候会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值得关注.什么是“老年抑郁”?又该如何应对?笔者在此予以解读.病例原来特别喜欢唱歌跳舞,突然兴趣全无刘女士原来是社区活动的活跃分子,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刘女士身体素质一直不错,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孩子在外地工作,刘女士也没有其他负担,晚年生活美满幸福.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来无往非礼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帮助而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人以回报,就会耿耿于心,觉得对不住别人.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一方面是不想去领别人那份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所谓的尊严.我以前就是属于这种人,可前不久我的思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从中体会到了接受他人帮助的乐趣.
作者:江迎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作为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发挥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除电痉挛治疗技术外,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磁惊厥治疗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等神经调控治疗技术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自2017年以来,“CPA物理诊疗技术百场培训计划”全国巡回培训活动正式全面启动,旨在培养精神心理领域物理诊疗技术专业型人才.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看过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可能记得这部电影讲述了DJ陈末和一群朋友的都市情感故事.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个炖汤加洗衣粉,结果炖了一锅泡泡的母亲,雨夜倚在门口等儿子,却忘记了其模样的母亲——陈末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这些看似搞笑的画面,让人心酸……母亲天天都坐在楼道里等他,可是当身为儿子的陈末站在她面前时,身患老年痴呆的她记得电话,记得馄钝,却唯独记不起来那个天天都要等的儿子,这其中的酸楚可以想象.
作者:闫芳;奚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当下主要的治疗途径.而在早期或者康复期,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sychosis,CBTp)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协助患者应对精神症状和预防疾病复发.西方国家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如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的NICE指南和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的PORT指南,均首推CBTp为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幻觉中常见的幻听,CBTp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干预方法.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D治疗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对病症的深入认识和解读,本身就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因为病症常常就是来访者没有办法通过意识来呈现的内心,以问题和障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当对这些有着更清晰的理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陪伴着她一点点地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高考前夕,女儿的情绪越来越焦虑,一改往日的温婉形象,脾气变得十分乖戾.我是“过来人”,知道女儿患上了“考前焦虑症”,此时需要家长对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调节,否则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的复习和考试,乃至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我该怎样对女儿加以疏导和调节呢?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去年春节过后,在农村的表哥忽然感觉浑身乏力,经常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在表嫂的再三劝说下,表哥来到了医院,医生进行了简单诊断后告诉表哥,他得的是胃癌,需住院做手术.“什么?我得的是癌症,妈呀,我娃还有三年的学费咋办啊?”表哥哭了起来,表嫂也在一旁流眼泪.“娃他爸,你不要伤心,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癌症算啥,一定会治好的.”表嫂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作者:汪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天下没有不为父母担心的孩子,也少有不受父母冲突影响的孩子.也许有些父母们会质疑:我们俩吵架是我们俩之间的事情,和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关系?好像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只存在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却不存在孩子对父母的牵挂.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已有确切的临床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冲突、冷战、暴力越多,日后出现行为问题、情绪障碍、躯体疾病、厌食、厌学以及吸毒等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
作者:任小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内容简介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的科学,它弥补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只注重人类心理问题的探讨,致力于将积极向上的心理传递给众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如何将这一门科学与教育相结合,为众多学子创造出更加积极的氛围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呢?教育者还应该如何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数字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相反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公众迷失其中.面对公众所提出的各种心理学相关问题,我们心理工作者该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科普工作呢?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伴随新的挑战与问题.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Q老师您好!我的女儿4岁了,小时候聪明又乖巧,但是近脾气特别暴躁,情绪很激烈,积木没有搭好就哭,没有见到好朋友就生气,如果不是第一个走进电梯的人就喊叫,等等,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跟她讲道理,希望她能够接受现实或者努力改变,但是她激动得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甚至在公众场所大喊大叫,而由于孩子的行为不受控制,我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老师您说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呢?
作者:秦艳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几天前接到了五岁孩子老师的电话,接电话之前就有点紧张,因为隐约知道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果然,是孩子在幼儿园打了别的小孩,虽然没打伤,但是被打的小孩回家不开心地跟她的爸爸妈妈讲了,她在幼儿园被我家孩子打的感受很不好.在沟通的过程中还了解到我家孩子近打了不止一个小孩.
作者:蒋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吴老太今年63岁,平素身子骨还算硬朗,加上子女双全、儿孙满堂,孩子们又都孝顺,日子过得应当顺心、没烦恼.谁曾想近半年她却饱受病痛的折磨一一看什么都不想吃,吃东西味如嚼蜡,强行吃点儿又感觉肚胀、不消化,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打嗝、腹泻,身体越来越没劲、人也渐渐消瘦下来,吴老太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胃肠疾病,为此没少让孩子带自己去医院做检查,希望能找出病根,不想胃镜也照了、肠道片也拍了、抽血化验也做了,可内科专家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跟她说没啥大毛病,让老太太放宽心,但老太太一听就急了,心想:这就怪了,若是没毛病为啥身体总出问题?
作者:张杰英;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2018年7月13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和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2018妇儿博览会“如何成为智慧父母”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专家主旨发言与多元对话环节组成.主旨发言环节,各位专家悉心奉献了家庭教育中的精华所在,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老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王玲老师;河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少成老师;父母学院创始人,张德芬空间讲师吴琳老师;我合署机构智慧父母项目经理谭莉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大会分享,指出父母才是孩子的教育专家,引导父母将教育的力量收归自己.
作者:王丽霞;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