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成
目的:探究高乌甲素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在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选用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用高乌甲素进行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发生率(21.4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48.57%),观察组术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Barthel指数(巴氏指数)评分(53.9±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3±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高乌甲素镇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炎症反应的几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献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4例患者,优28例,占43.7%,良25例,占39.1%,可8例,占12.5%,差3例,占4.7%,优良率为82.8%,具有较好效果。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大福;王闯;汪雅东;梁本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皮肤病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满意率为47.73%(21/44),观察组患儿总满意率为93.18%(41/44)。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皮肤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有针对性的治疗之外,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开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的危重病人120例,分别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系统(APACHEI)Ⅱ、APACHEIⅢ、APACHEIⅣ、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死亡概率模型(MPM)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内危重病患者抢救及24 h内差值时分值及预测病死率,比较几种评分方式对危重抢救病人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①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IⅡ、APACHEIⅢ及APACHEIⅣ评分示死亡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4 h差值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评分系统在两种时间段病死率的比较死亡组APACHEI Ⅳ及SAPS Ⅱ评分系统病死率明显高于此评分系统下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差值对比中,MPM24病死率预测明显低于其他两评分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PACHEI Ⅳ24 h入院时灵敏度高,为94.7%;特异度上MPM0与MPM24高,分别为95.2%及96.7%,总诊断效率上,以APACHEI Ⅳ24 h入院时高,为91.4%。结论急诊危重病评分系统中APACHEI评分系统为首选,患者入院时评分效果好。
作者:崔玉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经过预混胰岛素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血糖处于平稳状态,且还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结果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发血量分别为:33874 u,36072 u,36267 u,42494 u,46859 u,24162 U,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6.49%,0.54%,17.17%,10.27%,3.13%(年化增长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规范临床预约供应的沟通渠道,稳固机采血小板无偿血小板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成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作者:许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例梅毒感染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1例梅毒感染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隔离措施、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护理,并且对护士进行梅毒防治知识的培训。结果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没有发生暴露与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结论有针对性的采取隔离措施能够避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与患者加强交流与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作者:钱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具有低应激,无痛苦,安全等特性,是老年病患者的理想选择,但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如低血压,误吸,麻醉后坠床等。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刺激原,能引起人体明显应激反应。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在寻求适当的麻醉方法,以减轻患者胃肠镜检查时的痛苦[1],本科室自2012年12月~2014年2月共收住的24例需进行静脉麻醉下行胃镜、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术后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书君;郑广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认真、细致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护理技能,更需要有高度的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还要熟悉本专业的业务,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做好医务工作。而要做好这些工作,良好的沟通则是必要的前提。如果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必然会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护患关系,使医护患之间和谐共处。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这三年间来我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次试验表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申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超高液相色谱(Ultra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法检测的精准性及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测定方法学的建立。方法用UPLC法检测不同间隔时间及浓度MTX、CF及5-MTHF样品,分析UPLC法检测的精准性。结果 UPLC法检测3种浓度(1.0 mg/L 4.0 mg/L 16.0 mg/L)的血浆样品室温放置48h后测定的浓度与标示量的相对偏差分别为MTX 5.6%、5%、2.5%;CF 2%、5%、5.6%;5-MCHF 6.0%、7.5%、5.6%;-80摄氏度冻融1月后测定的浓度与标示量的相对偏差分别为MTX 5.6%、5%、2.5%;CF1.2%、2.5%、1.3%;5-MCHF5.4%、2.5%、6.3%。结论本法测定儿童血浆中5-MTHF的浓度时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以用于临床大剂量MTX化疗后CF解救的患儿体内血浆中解救药物CF浓度监测,增加了MTX应用的进一步监测指标,为以后探讨5-MTHF浓度高时ALL患儿的复发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
作者:杨春会;田新;殷海斌;高晓慧;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论文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症,分析了常见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探讨了该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作者:林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诊断,研究分析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病患(心、肝、肾、脾、胃等功能都正常),糖尿病患者140例,非糖尿病126例。结果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37例,发生率为26.4%。非糖尿病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呈现阳性的有17例(13.62%),糖尿病组有48例(3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易发生,且女性的TPOAb与TGAb阳性显现更普遍。因此,女性甲状腺异常更易发生。
作者:邱作奇;潘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浅谈外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收取我院100例围手术期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反应和承受度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部分患者能平静的接受手术,对照组患者多数仍然不能很好地接受手术,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低,且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行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消除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和紧张情绪,保证顺利的进行手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患者的身体康复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付燕活;陈美英;林细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局麻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80例择期玻璃体切除术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术前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10 ug/kg。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将玻璃体的切除术完成。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T0)、开始手术(T1)、手术半个小时(T2)和结束手术(T3)后患者心率、脉压、呼吸频率和脉搏的血氧饱和度情况,实施镇静与镇痛评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T1、T2、T3时点,实验组的HR、RR、MAP及疼痛VAS评分情况比对照组低,镇静Ramsay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个时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麻醉手术中发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佐辛能够有效的减轻局部麻醉下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术的术中疼痛感,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具有相应的镇静与镇痛效果,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重要问题中就包含了老龄人口医疗保健,全球公认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便是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为了能更好的应对现今的老龄化社会,迅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大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的力度,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现今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今我国老龄化老年慢性病现状,以及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安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68例ICU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84例)和传统组(184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策略。14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管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传统组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3%与8.15%,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病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压疮领域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缓解压疮病变程度,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氨茶碱合用对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脓毒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维持足够的氧供等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4次/d,氨茶碱500 mg,2次/d。选取治疗前、治疗后48 h 2个时间点,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计算CLI(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CLI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氨茶碱合用可抑制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法,选派专业知识丰富、母婴护理能力强,同时善于沟通、素质高的经过标准化培训的高级护理人员。新生儿的一切工作都在母亲床旁进行,实行一对一的责任护士制度,邀请产妇以及家属共同参与操作,并给与相应的指导,让产妇对基本操作进行掌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7%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满意度;观察组健康知识的准确率为95%,对照组健康知识准确率为73%,观察组的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加强产妇和家属对母婴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
作者:陈爱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我科住院的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全面精心护理。统计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93.0%(80/86),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0/86),中位留置时间为197.6 d,患者总体满意度93.0%(80/86)。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PICC,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郎爱花;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