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糖变化分析

蒋瑶丽

关键词:脂肪肝, 肝功能, 血脂, 血糖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以及血糖变化,寻求其中的内在联系,分析各项变化对防治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体检合格的的体检者140例和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120例,将他们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空腹血糖GLU)的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空腹血糖(GLU)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血糖、血脂的数据差异对于检测脂肪肝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将它们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指标。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在亲属供肾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科学、高效的医学护理管理新模式,由于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控制品质与经费的模式[1],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预测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措施[2]。我院自行建立了亲属供肾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松颖;郑珊;李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肛裂治疗中改良纵切横缝术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对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患有慢性肛裂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肛裂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传统纵切横缝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肛裂疾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患有慢性肛裂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韩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乙肝患者不仅要遭受身体上的痛苦,由于乙肝的传染性又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痛苦,有些乙肝患者在这双重病痛的折磨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时,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针对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所表现出现的症状,然后据此提出相应心理护理对策,从而尽快恢复乙肝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郭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社区护理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通过以健康为中心的宗旨,一直以来服务了数以万计的社区人群,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力量。由于本文研究的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高危疾病,因此社区护理对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意义就显得重大。本文从社区护理的特点及要求出发,探寻社区护理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后对今后社区护理的开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游离指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0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半年,手指外观、功能满意,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瓣觉约6~9 mm)。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是一新型、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沛军;曾志超;李鹏;刘海棠;欧治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

    目的:进一步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针对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0~2013年10期间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且术中出血患者,针对患者在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采取药物、止血、子宫切除等多种治疗方式,总结患者术中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子宫肌瘤等,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患者出血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桑明;陶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1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9例行凉血润肤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28/6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英;曹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危孕妇护理干预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9月~2013年09月收治的112例异常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这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5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定期随访或治疗,不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胎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危孕妇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妊娠以及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自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对先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62例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选患者均通过一次手术置放成功,封堵手术后恢复良好,超声检查显示心脏未出现分流,肺动脉平均压降至(45.4±9.5)mm Hg,肺动脉收缩压降至(72.5±8.4)mm Hg,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于术后7~12 d出院,2例患者表现出肺不张,3例出现气胸,仅有1例患者表现出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栓塞、动静脉血管痊、机械性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具有创伤小、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优于该种治疗方式的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作者:任安立;范艳芳;董晓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榆社县以“村医”为责任人的农村高血压管理新模式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引起严重的心、脑以及肾等器官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将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控制。本文根据榆社县医疗水平、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人员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以“村医”为责任人的农村高血压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培训“村医”、明确职责、双向转诊以及全民参与、监督等方式,并相应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活动,有效落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工作,从而加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治疗率等,为榆社县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治疗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韩建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探讨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做好医护配合。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效果较好,且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时,护理人员做好医护配合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玉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喜炎平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喜炎平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的患者均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64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喜炎平治疗,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论喜炎平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效果较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哲;裴路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起溶藻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3年8月4日,山东省荣成市某镇3个自然村的16名村民发生食物中毒,潜伏期4~23 h,平均13~15 h,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于食用了被溶藻弧菌污染的海钉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作者:程亚琪;隋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太原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近20年来太原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及时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4.01~2014.02我院BM患儿中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病例532份。根据住院年代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1994.01~2004.12 BM患儿,B组为2005.01~2014.02 BM患儿,分析两组间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20年来共检出病原菌532株,其中G+菌342株(64.29%),G-菌株180(33.83%),真菌10株(1.88%)。A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42,17.94%);B组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菌(CNS,105,35.23%)。CNS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85%以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2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91%以上,二者均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BM病原菌在不同年代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对临床及时有效的抗生素选择意义重大。

    作者:杜丽君;韩红;石凯丽;贾丽芳;孙晓俐;王文徽;李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诊的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的有26例,总有效率达到95%,远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型急性腹泻进行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在疗程治疗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何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对近几年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药品管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引起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退药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退药品中来看,抗生素类产生的不良反应比重较大,达到了71.52%,从药品剂型来分析,其中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比重较大,达到78.11%。结论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退药反映了医院药物管理方面的缺失,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来预防不良反应以及退药的产生。

    作者:徐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的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总结提高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管理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表示都能遵医嘱服药,用药规律,个别患者偶尔会出现漏服,但无经常漏服现象;60.00%能够控制血压(但其中有32例并不了解血压控制标准);86.67%仅在医院或社区就诊时监测,8.33%自行到社区监测,5.00%时常自行监测;45.83%能够做到禁烟控酒、注意日常饮食。结论在控制血压方面,除了用药依从性,监控血压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日常自我管理也是影响临床血压控制的主要因素,需要不断提高患者日常自我管理综合能力。

    作者:杨开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方法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对我院药房药品数量以及效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院中加强了对药品验收程序、药物应用以及药物库存的管理后,使得我院药房管理更加有效。结论要想提升药房药品数量以及效期管理,就应当不断完善药品的调配、储存以及动态管理。

    作者:苏巧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曲普瑞林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采用曲普瑞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PSH指标为(15.76±3.5)ug/g、E2水平为(153.7±21.3)Pmol/L,低于对照组PSH指标为(19.3±3.93)ug/g、E2水平为(161.5±27.4)P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指标为(140.9±21.33),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为132.5±33.8)(P<0.05)。结论子宫肌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普瑞林疗效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蒙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乳腺肿块的患者的资料,比较分析良性和恶性肿块的多普勒超声特点。结果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达100%,且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病灶内部的血流信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能够很好地鉴别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