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止唇裂患儿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杜培培;杜青

关键词:唇裂, 伤口感染,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唇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防治患儿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唇裂修复术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出现线结反应1例,但由于护理方法得当,并未出现并发症,伤口均达到了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对唇裂患儿手术前后的全面护理是防止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胶质瘤治疗总时间(24.1±2.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9%(P<0.05)。结论针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给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

    作者:魏少贤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拓扑替康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92例疗效观察

    目的:使用拓扑替康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8月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拓扑替康联合卡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痊愈43例,痊愈率为46.73%。结论使用拓扑替康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治疗成本较低,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小,相应并发症减少,但是患者满意度较低,复发率仍然较高,所以仍需改善。

    作者:范振兴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危重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和简单临床评分(SCS)系统进行评定,对评分和危重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随着SC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分值的不断提高,患者病死率也越来越高,APACHEⅡ评分的诊断准确度强度更高且;病死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定,能够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玉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舒适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海燕;张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阑尾炎穿孔感染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后对穿孔感染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治疗后阑尾炎的穿孔感染患者8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阑尾炎患者术后的穿孔感染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对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的降低,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脏疾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磁共振、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7.50%(98/112)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的61.22%(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肝脏病变诊断的首选。

    作者:程广河;姜怀洲;朱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抗生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总结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周围静脉滴注、肝素封管,研究组进行导管滴注、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统计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平均置留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研究组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经导管滴注抗菌药物,有效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此方案可以在临床抗置管感染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仁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临床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丽花;贺宗婷;陆文杰;沈怡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对其进行非手术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的肠道功能均恢复正常,恢复时间7~24天,平均恢复时间为(14±1.23)天。患者住院时间7~40天,平均住院时间(20±5.8)天。所有患者均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和有效合理的护理,能够快速的使肠道功能恢复,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幼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产生表面抗体的情况,全面预防与控制爆发性乙型肝炎的发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的幼儿15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检测。结果2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85.04%;3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65.25%;4岁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5.43%,女幼儿阳性检出率为5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能够准确掌握幼儿抗体水平的详细情况,达到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的目的。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小儿支气管炎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给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对其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等措施进行护理(如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呼吸道护理、生命检测、心衰、氧气等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支气管肺炎14例,发病率为14.0%,以往的小儿支气管炎发病危险因素为家族史、住房装修史、呼吸疾病史、年龄等,患儿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总效率为89.54%,观察组总效率为9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家君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及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桂保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荨麻疹患者的影响,探究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荨麻疹治疗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提升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水肿、皮肤瘙痒等病情,是临床护理荨麻疹患者的重要方法。

    作者:郑兆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与一期缝合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与一期缝合两种术式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藏毛窦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切口开放组与一期缝合组,各20例。比较两组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感染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复发率。结果经过对比,切口开放组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平均4.1分,疼痛持续时间21.7天,感染率和复发率为0,出现愈后不适感9例;一期缝合组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平均2.8分,疼痛持续时间8.3天,发生感染4例,复发1例,出现愈后不适感4例。结论藏毛窦手术一期缝合术式,适应症广,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减轻,切口短、张力小的情况下选择一期缝合较为合适;若切口长、张力大,则可行切口开放,术后视情况可行二期缝合,有效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张杰;周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与开放性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和开放性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行膀胱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所用平均时间为(3.8±1.2)h,长于开放手术组的(2.5±0.9)h;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腹腔镜组短于开放手术组;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和术中输血发生率,开放手术组均高于腹腔镜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情况,腹腔镜组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在术后恢复、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开放性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庆卫;陈鑫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腔镜甲状腺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腔镜甲状腺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29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14例和治疗组1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切除甲状腺,治疗组患者则在腔镜下切除甲状腺,手术完成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除的总有效率为94.78%,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腔镜甲状腺切术,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春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品质管理圈活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产妇80例,根据PDCA循环法,实施护理措施,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评价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产妇对护理人员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和护理整体等各项工作指标评价均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活动后100%明显高于活动前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各项工作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上升。

    作者:王美银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

    高龄股骨粗隆间的骨折是患者下肢骨折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粗隆间骨折有关的临床研究着重关注于合理治疗技术的选择、并发症和死亡率控制等方面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和期望治疗结果的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议题。第一,疾病治疗模式从以“骨折”为中心演变为以“高龄患者”为中心,需要骨科医生对高龄病医学有更深入地理解;第二,骨折治疗的期望结果是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产生;第三,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的增多和骨折复杂程度加剧要求治疗医生必须根据自身经验,提供佳治疗策略。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代表的高龄性骨折将挑战整体骨科医生的智慧,目前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条件也会面临一定的考验。

    作者:曹晓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结果在治疗接受度方面,观察组总接受率为90%,对照组为6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