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河;王增春;王强
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7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内容包括:国际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术和理念;欧洲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中国现阶段建设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体系的技术环节和要素;植物状态患者的评估及治疗进展;经颅磁刺激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新进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江苏省康复专业人才配备、构成及供需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省176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展开调查,包括康复医学科整体情况、康复专业人才构成、康复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三方面。结果64%的医院设置了康复医学科,康复专业人才以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康复工程师为主,共1657名,康复专业人才需求量为231人。结论江苏省二甲以上医院存在康复医学科设置不足、康复专业人才匮乏、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比失衡以及康复专业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
作者:陈正权;胡继清;朱鹏鹏;焦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肠道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只。采取Allen法(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节段。造模成功30 min后,A组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此后每天1次;B组腹腔注射舒血宁1.75 mg/kg,此后每天1次;C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 d、3 d、7 d随机抽取各组动物4只,进行大鼠肠肌电慢波活动测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肠组织形态。结果术后3 d、7 d,A、B组肌电慢波振幅和频率值均高于C组(P<0.05),血清内SOD活性均高于C组(P<0.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回肠绒毛损伤较C组轻(P<0.05),炎症渗出不显著,出血点少且出血面积局限,C组绒毛变钝或有裂隙,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表面大量炎性渗出物。结论舒血宁通过其抗氧化功能,促进损伤脊髓后的肠道功能障碍恢复。
作者:李欣芮;罗兰;杨拯;王强;宋强;陈勇;黄倩;聂欢;陈建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连续用力吹气练习(SFBE)对正常人发音的即时影响。方法43名健康成年人在SFBE前后分别进行3次长时间的发/a/音,对录音文件进行声音参数分析,包括平均长发声时间(MMPT)、发声平均频率(MF)和平均声级(MSPL)。结果 SFBE后,被试MMPT (P<0.01)和MSPL (P<0.001)明显提高,MF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FBE可以提高健康成年人MMPT和MSPL,对MF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庆苏;李胜利;庞子健;罗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脊髓切开术干预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自噬活性的变化。方法54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挫伤组(n=18)和手术组(n=18)。用NYU打击器制备T10脊髓挫伤模型。手术组在造模后24 h行脊髓切开术。在伤后第1、7、14天,采用开放场地试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RT-PCR检测Beclin-1和Bcl-2的mRNA表达;伤后3 d开始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果损伤后7 d、14 d,手术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挫伤组(P<0.05),Beclin-1 mRNA水平低于挫伤组(P<0.05);伤后3 d、7 d,Bcl-2 mRNA水平高于挫伤组(P<0.05)。伤后7 d、14 d,大鼠脊髓损伤区的Beclin-1 mRNA水平与行为学评分负相关(P<0.01)。脊髓挫伤后自噬体形成增多,手术组自噬体形成减少。结论脊髓切开术能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可能与抑制自噬、上调Bcl-2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杨德刚;李建军;杨明亮;杜良杰;胡安明;顾蕊;陈亮;褚宏宇;张宪娣;吴海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特点表现为肺功能相关参数改变,气体交换效率下降,体位影响增加,大吸气和呼气压下降,咳嗽、气道阻塞等。改善肺功能的方法包括起搏治疗、运动训练和药物。
作者:何志伟;赵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MRI表现及其损伤部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损伤部位ADC值与Frankel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RI常规检查,患者中脊髓水肿22例,髓内出血8例,出血水肿混合型14例,无异常表现2例。正常颈髓与损伤颈髓ADC值分别为(1.05±0.12)×10-3 mm2/s、(1.21±0.23)×10-3 mm2/s (t=0.704, P<0.05)。损伤颈髓ADC值与Frankel分级呈正相关性(r=0.407, P<0.05)。结论常规MRI对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有较大诊断价值;ADC值可反应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晓明;陈丽娟;贾永庚;万玉珍;运彩虹;周亮;王生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的相关性。方法住院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别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判断损伤平面,按身体左侧和右侧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结果以单侧正常轻触觉平面计算,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36%。对于脊髓损伤残损分级A级患者,采用单丝检查法检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关键点71%触觉消失,采用国际标准轻触觉检查法84%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单丝检查与轻触觉检查的一致率较低,可能与脊髓损伤后触觉敏化有关。建议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
作者:刘根林;李建军;周红俊;恽晓平;郑樱;张缨;郝春霞;高明明;卫波;王一吉;康海琼;逯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脑瘫患儿下肢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 n=50)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 n=50)。患儿多为痉挛型或伴随痉挛症状。M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接受小剂量氯胺酮(0.25 mg/kg)静脉注射、切皮前用0.25%盐酸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并伴随瑞芬太尼(0.2μg/kg/min)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5μg/kg/h),C组不做上述处理。两组术后均使用一次性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脱落4例。M组术后镇痛效果好(P<0.05),医生和患儿陪护的满意度高(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增加脑瘫患儿下肢矫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韩长河;王增春;王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l-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H-SY5Y细胞加入1μmol/L、10μmol/L、20μmol/L丁苯酞培养2 h,加入MPP+培养24 h。台盼蓝染色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ELISA检测胞浆P53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 (CytC)、P53的表达。结果随丁苯酞剂量提高,SH-SY5Y细胞存活率提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P53和CytC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抵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53、CytC的表达,增加细胞线粒体膜稳定性。
作者:赵素晨;吴庆文;程月发;陈娟;贾玉凤;孟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推进轮椅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提升轮椅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于2012年组织编写了《轮椅服务初级教程》(英文版)。深圳市残联于2013年取得世界卫生组织授权,历时一年完成该教程的中文翻译工作,现已由深圳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轮椅服务初级教程》包括《教师手册》、《学员手册》和《实训手册》三本书及一张光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干预的效果,为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和沙园街社区分别随机抽取66例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按居住的社区名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通过6 min步行试验获得6 min步行距离。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心功能分级和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单独健康教育相比,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增加6 min步行距离。
作者:汤春宜;王丽姿;钟克丹;李九莲;毛贵如;张婷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杂口运动评分(COMS)和口腔轮替速率(DR)对脑瘫患儿口运动和构音障碍的评估结果。方法对107例脑瘫患儿根据汉语版构音障碍检查、简单口运动评分(SOMS)、COMS和DR进行评定,分析SOMS、COMS评分与DR的相关性。结果85例存在SOMS异常(79.4%),94例存在COMS异常(87.9%)。所有的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均存在口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与偏瘫患儿口运动障碍发生率较低而且程度较轻。DR差脑瘫类型依次是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较好的是共济失调型和痉挛型双瘫,好的是痉挛型偏瘫。SOMS、COMS与DR评分、长发音的相关系数均>0.8(P<0.01)。结论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及构音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脑瘫类型有关。SOMS、COMS与DR、长发音评估相关性良好。
作者:纪静丽;李欣;侯梅;李淑秋;乔卫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脑性瘫痪是儿科主要的致残性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特别是康复训练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本文检索近10年来关于脑性瘫痪治疗方法的文章,用循证医学方法评定其证据水平,并提出应用这些疗法的准则和推荐级别。
作者:李永库;王一雷;于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水中运动研究和水疗康复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表面肌电图(sEMG)作为陆上运动研究的有力工具,逐渐被应用于水中运动的研究。水中sEMG的检测多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局部覆盖防水层或穿干式防水衣隔水。水中运动的肌电活动模式与陆上运动不同,肌电幅值与运动速度密切相关。水中sEMG与水中视频分析、水中足底压力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是水中运动检测和水疗康复的发展方向。
作者:吴琼;王欣欣;王颖鹏;刘宏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药物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神经元轴突生长、延长与分枝是细胞骨架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微管对轴突结构调整与生长起重要作用。药物紫衫醇能适度稳定微管,消除轴突再生的阻碍,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有影响。紫衫醇主要用于抗肿瘤治疗。本文就紫衫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微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玉明;唐丽;杨德刚;杨华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菌株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9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部位细菌学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2例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泌尿道(71.1%)和下呼吸道(24.2%)。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45.6%)、铜绿假单胞菌(18.1%)、肺炎克雷伯杆菌(11.4%)和奇异变形杆菌(8.7%);致病菌对第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呈中高度耐药,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和氨基糖苷类较敏感。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多为泌尿道和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并根据PK/PD(药动学/药效学)理论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赵国伟;高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侵袭性垂体瘤(IPA)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IPA和40例非侵袭性垂体瘤(NIPA)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 TNF-α、IL-6在IPA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NIPA (P<0.05)。结论 TNF-α、IL-6可能在IPA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作用。
作者:吴建龙;乔建勇;段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几十年随着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脊髓损伤后不仅脊髓本身发生病理变化,还可引起脑内结构和功能改变。本文从脊髓损伤引起脑部神经细胞变性、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变化、脑内结构和功能重塑及其常用药物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综述脊髓损伤对脑内结构和功能重塑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作者:冯东亮;张海鸿;伍亚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由卫计委佳木斯康复医学培训中心、中残联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黑龙江基地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儿脑性瘫痪现代康复技术培训班开始招生,经结业考试授予结业证书和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证书10分(2015-06-04-074)。培训内容:围绕小儿脑性瘫痪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常见致残性疾病设置课程,传授新的儿童康复治疗理论、技术和进展。
作者:[1]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2]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