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敏
目的 观察探索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及神经颗粒素(Ng)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探索组(n=30,置于迷宫笼喂养)和手术对照组(n=30,置于普通宠喂养),另10只为假手术组.各实验组随机取10只,分别于术后1 d、7 d、14 d、28 d时进行Ber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试验及平衡木试验.探索组和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 d、7 d、14 d、28 d处死5只大鼠,假手术组分别于7 d、28 d时处死5只大鼠,进行N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探索组行为学评分于14~28 d优于手术对照组(P<0.05).Ng阳性神经元数在7 d、14 d、28 d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 探索环境可促进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并促进梗死灶周围皮层Ng表达.
作者:槐雅萍;贾新凤;贾子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假瘤样脱髓鞘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假瘤样脱髓鞘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偏瘫合并偏身感觉障碍,颅内压增高,癫痫等.5例发病前有明确的感冒和疫苗接种史.1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5例取活组织检查.皮质类同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37个月).4例(19%)复发,死亡1例.结论 假瘤样脱髓鞘病的临床特点与颅内肿瘤类似,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正确的诊断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海波;齐巍;张伟;张懋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外伤后癫痫易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外伤模型,描记脑电图,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模型,记录戊四氮小致病量.结果 大鼠脑外伤后脑电图δ、θ波段较健康大鼠增加,α波减少,δ、θ、α波相对功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脑损伤组致痫所需小戊四氮量值小于健康大鼠对照组(P<0.05).结论 脑外伤后大鼠癫痫易感性增高.
作者:邓亚仙;高宝勤;杨伟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神经丝蛋白(NFP)表达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造成感染性的仔鼠脑损伤模型(LPS组),以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LPS组是月产仔鼠随机分为针刺组与模型组,针刺组仔鼠生后8 d起给予针刺干预.3组分别于生后21 d进行悬吊试验;对仔鼠脑组织NF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悬吊试验评分及NFP阳性光密度比较,均为对照组高,针刺组其次,模型组低(均P<0.01).结论 针刺能提高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NFP表达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晓捷;宋锐;孙忠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其与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用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IL-1β及胱氨酸酶(caspase-3)变化,用比色法检测其脊髓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结果 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提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IL-1β及caspase-3表达减少,减轻了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作者:孙为增;王新家;林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治疗组采用设计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仪给与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在治疗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的康复简易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是有效、实用的康复技术.
作者:江晓峰;邵爽;胡雪艳;戴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建立骨折及脑外伤模型,术后1周、2周,3周、4周截取骨痂,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腩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术后1~4周骨痂中VEGF及其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刘志奎;张柳;姜晓华;穆树林;孙晓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的同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MMADD)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和抑郁的内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的同时早期介入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作者:时美芳;朱美红;祝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物理疗法评定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效果.方法 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采用PBL(实验班)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班).比较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学生有关内容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01).多数学生赞成教学中采用PBL.结论 PBL能提高物理疗法评定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琦;郭辉;朱琳;庞红;常华;纪树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26例,分为康复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康复组入院后立即开始吞咽功能康复和摄食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和摄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降低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崔燕;元小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壮年血压水平与日常计步运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调查社区青壮年健康体检者125名,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通过计步器测定日常计步运动量.结果 计步运动量与收缩压显著负相关(男r=-0.613,P<0.01;女r=-0.430,P<0.01),与舒张压显著负相关(男r=-0.686,P<0.01;女r=-0.388,P<0.01).血压正常组、正常血压高值组、高血压组之间计步运动量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社区青壮年中日常运动量与血压水平显著负相关.高血压患者常常处于运动不足的生活方式.运动量<7500步/d者易患高血压,10000步/d以上可能有助于保持良好血压水平.
作者:雒生杰;孟申;张焱;李寿霖;杨祖福;刘杰;陈思远;林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中医饮食调护、调畅情志疏导、穴位按摩等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与综合运动能力(MAS)的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组ADL和M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作者:江丽萍;李建美;徐红霞;倪慧;周靖;桑丽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实际摆弄动作.多个领域研究显示,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1].
作者:罗苏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CLP组、CLP组、迷切组、电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组、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组.各组动物均行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ELISA法检测血浆 TNF-α,生化法检测血浆中NOS活性和NO水平.结果 CLP组术后平均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2 h时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比较,电刺激组动物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减轻,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电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均可能缓解CLP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进行性血压下降,降低血浆TNF-α、NOS及NO水平,有助于抗休克.
作者:谢守嫔;李海龙;梁永林;王清峰;李永盛;明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情况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了解260例青光眼患者的VRQL评分和自我评价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另选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青光眼患者VRQL和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均P<0.001);VRQL下降主要表现为暗适应及读写障碍(P<0.05);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评价(P<0.001)和VRQL评分(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VRQL显著下降,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骆荣江;卓业鸿;刘韶瑞;田臻;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握力的重测信度.方法 对20例卧床时间超过1年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取卧姿,采用JAMAR握力器分别测试其左、右手的握力.第1次测试结束7 d后,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结果 左于握力和右手握力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85和0.970.结论 长期卧床高龄老年人的握力测试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作者:王艳萍;王娜;瓮长水;刘立明;焦伟国;朱才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回顾3例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方法.
作者:吕振;洪毅;唐和虎;李想;李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对1450例次尿动力学检查患者中尿动力学检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并发症38例(2.62%),其中血尿25例,其中严重血尿1例需急诊手术,发热9例,肛门出血1例,插管失败3例.结论 避免不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磊;田晓军;谷红雨;马潞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瘦素与弓状核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以及针刺对T2DM机体瘦素水平和弓状核OB-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处理4周后,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S),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用ELISA法检测空腹瘦素(FLP),用原位杂交检测弓状核OB-R mRNA表达,测量治疗前后大鼠的身长、体重,计算Leers指数,并且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模型组FBS、FINS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FBS、FINS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FBS明显下降(P<0.01),FINS有所下降(P<0.05).模型组FLP低于正常组(P<0.05)和优降糖组(P<0.01);优降糖组FLP高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模型组体重和Leers指数下降明显,针刺组、优降糖组体重和Leers指数有所下降,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与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优降糖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和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大鼠模型明显消瘦后出现血清瘦素水平下降,优降糖组存在明显的瘦索抵抗,针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弓状核OB-R基因表达.
作者:袁爱红;刘志诚;魏群利;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天麻提取物在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成盐水对照组、小剂量天麻组、大剂量天麻组及拉莫三嗪组,分别予生理盐水5 ml/kg、天麻醇提取液5 ml/kg、天麻醇提取液10 ml/kg及拉莫三嗪20 mg/kg灌胃,每日2次.共14 d.治疗3 d后制作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璎.比较癫痫持续状态时间、海马及齿状回神经元丢失、癫痫自发发作及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果 与对照组及小剂量天麻组比较,大剂量天麻及拉莫三嗪能缩短癫痫持续状态时间,减少海马CAl、CA3区及齿状回门区神经元丢失,但所有治疗均不能阻止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及癫痫的自发发作.结论 20 ml/kg天麻醇提取物在锂-匹罗卡品模型中能缩短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时间,减轻海马CAl、CA3及齿状回门区神经元丢失,同40 mg/kg拉莫三嗪一样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不能阻断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本国;杨楠;廖卫平;苏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