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配偶陪护与保姆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邓秋兰;潘素兰;农兰欣

关键词:陪护人员,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陪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后陪护人员不同,分为配偶陪护组47例和保姆陪护组33例.实施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分别于出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5 d后和30 d后的RNADL评分较刚出院时显著提高.出院30 d时RNADL评分配偶陪护组优于保姆陪护组(P<0.05).结论 配偶陪护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硬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蛋白质组学分析有助于对进一步认识多发性硬化的分子病理特征,选择适宜的样本制备与蛋白质分离、鉴定方法 ,有望发现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新的线索,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率;针对特异性蛋白质进行干预有可能减轻症状、预防复发;探索药物或基因治疗方法 .

    作者:郑能慆;吴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自康复医学引入我国20多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讫今,全国已有21所院校成立了康复医学系,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10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

    作者:陈艳;潘翠环;罗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棘波灶及海马突触损伤的电镜观察

    目的 研究颞叶癫痫皮层棘波灶及海马突触的病理变化.方法 原发性难治性颞叶癫痫行手术治疗患者9例,手术中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取棘波灶的颞叶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果 颞叶皮质和海马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结论 颞叶皮层和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突触重组,可能是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该病理变化与痫样活动的产生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宋颖;孙异临;乔慧;曲宝清;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发展和应用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正式发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该分类是WHO分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人群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理论性框架结构.

    作者:邱卓英;王朴;王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热像图观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热像图表现特点.方法 用红外热像仪对19例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扫描,患者同时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患者双小腿热像图呈现异常冷区,或两侧热像图明显不对称,或皮肤区域性温差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比较;患者热像图异常率100%,温差异常率84%;多普勒超声结果 阳性率89%.结论 热像图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方法 ,比多普勒超声检查更敏感.

    作者:郭华珍;孟申;恽晓平;李炜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茎背神经电调节改善脊髓损伤排尿功能的研究进展

    对于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现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且手术多为功能重建性手术,长期效果不能肯定.电调节技术作为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获得较普遍的认同.本文围绕神经电调节的起源、阴茎背神经电调节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讨论神经电调节在脊髓损伤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吕振;李建军;廖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在276例住院患者中,以28例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为PLC组,选取同期入院、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无PLC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一般情况表、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性哭笑评价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查.结果 PLC组和对照组HAMD总分和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不匹配,提示两者解剖基础和发病机理存在差异.

    作者:刘永珍;楼小琳;朱健;尹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 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张缨;刘根林;徐建民;王明礼;刘建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时间≤48 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 , 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 P=0.17).结论 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好敏;刘远洪;王东林;丁同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国卫生服务管理职业发展

    健康服务经理用不同的方式负责为卫生保健机构筹措资金,并管理其运作.本文介绍健康服务管理业的相关信息,包括职业发展简史、健康服务经理人的职业角色,以及为获得职业资格所应接受的教育科目.相关科目可以通过攻读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获得.文中还讨论了行业的就业前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和脑瘫组(P<0.01),脑瘫组血清EPO水平与脑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新生儿病例组(P<0.05),但两者间IL-6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破坏作用在与EPO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抗衡中占据优势,促进或导致脑瘫的发生.

    作者:陶维元;文芳;姚汉云;孙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负性生活事件和脑血流量对偏头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偏头痛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脑血流量的关系.方法 用个案法对59例患者按对患者发病前30 d内负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并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脑动脉探查,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偏头痛组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占52.5 %,TCD检查发现脑功脉异常变化的占72.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社会心理因素剌激下,通过生理中介导致颅内动脉舒缩功能失调可能是诱发偏头痛的原因.

    作者:纪辉;朱鼎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区医院开展脑卒中二级康复的效果

    目的 观察社区医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康复的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脑卒中稳定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早期系统的二级康复治疗40 d.于治疗前后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FMA)、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G)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CNG、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FMA、CNG、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院有能力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康复.

    作者:曹斐;张美娣;张晓天;袁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aclofen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性痉挛患者口服Baclofen的解痉效果.方法 136例患者连续服药2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超过1级的131例(96.3%).结论 该药对不同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的患者均有明显的解痉效果,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作者:刘根林;李建军;周红俊;郑樱;郝春霞;汪家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国作业治疗职业发展

    作业治疗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旨在帮助人们培养独立性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职业.本文概述了作业治疗的定义、发展简史、工作与就业现状,以及作业治疗的用途.本文还综述了作业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针对这一职业的展望,本文阐述了作业治疗的教育项目、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以及作业治疗工作者获得执照与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怎样在城市社区开展康复理疗服务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示精神,我们应当怎样在城市社区开展康复理疗服务工作,需要哪些康复理疗设备,多少业务用房,哪些技术人员?兹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作者:乔志恒;张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 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和5 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GDNF、GFRα-1、Ret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手术对照组皮层中可见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 损伤后2 h,皮层中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 d,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 h时达到高峰,于伤后24 h降至正常.结论 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宝友;侯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失语症1例报道

    目的 报道1例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的失语症.方法 对1例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失语症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和结论 经过3个月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实用性社交能力较前明显改善.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治疗仪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泡洗、脉冲磁疗、中医按摩、穴位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作者:张焱;孙岚;王征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运动习惯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影响平衡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平衡功能测试仪对37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并按其平时运动习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平时运动少的老年人在闭眼模式时,重心轨迹长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均长于睁眼模式(P<0.05);且在睁眼和闭眼模式下,均长于运动均多的老年人(P<0.05).结论 经常运动的老人平衡功能较好.

    作者:郑洁皎;赵尚敏;陈秀恩;陆佩芳;徐国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