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王日华;包永健;宋萍;黄迪佳;陆怡安;党玉海
目的 探究不同丙肝基因型采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丙肝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小分子吉三代(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6.00±0.10)个月,测定不同患者丙肝分子基因型、定量分析以及治疗后持续病毒应答率(SVR).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共有20例获得SVR,1b基因型SVR与N-1b基因型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基因含量水平较低患者其SVR较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分子吉三代治疗后,丙肝1b基因型与N-1b基因型对应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且治疗效果与丙肝基因分子含量无相关性.
作者:马夫芹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江苏省南通美贝尔医疗美容门诊部、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笔者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收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选择同期同单位无后遗神经痛的40例带状疱疹作为对照病例,比较年龄、性别、带状疱疹治疗时间、大疱性带状疱疹、早期激素使用情况等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存在后遗神经痛组年龄≥60岁75.00%、大疱性30.00%高于无后遗神经痛组的30.00%、10.00%(x2=27.29, 5.02,P<0.05),开始治疗≤48 h 25.00%、早期使用激素60.00%少于后遗神经痛组的52.50%、90.00% (x2=6.37,6.90,P<0.05),是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年龄、疱疹类型、初始治疗时间、是否早期激素治疗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对策,降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作者:朱红云;顾利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炎症性肠病患者168例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后,研究组在日常活动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前护理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聪敏;马淑彦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总结并分析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肛肠术后疼痛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40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0例)进行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n=2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 对肛肠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快速消失及创伤面痊愈.
作者:周慧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在同一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4.7%,护理满意度为97.4%;对照组临床效果: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73.7%,护理满意度为71.1%,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柯蓉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老年性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15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配合常规吻合术,作为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采用微创手术配合颈部食管胃吻合法,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配合颈部食管胃吻合法治疗老年性食管癌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向舒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应用平肝活血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期间收治的72例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对照组36例口服乌灵胶囊治疗,研究组36例应用平肝活血方治疗,比较护理前后SRSS评分.结果 护理前组间的SRSS评分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RSS评分(16.7±3.2)分低于对照组(18.6±2.4)分,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850,P<0.05).结论 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应用平肝活血方治疗,疗效显著,作为重要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闫荣娟;李君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不同证型中耳炎的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疗的85例中耳炎患者,通过对耳鸣比例的调查,鉴别其和中耳炎间的联系,再通过不同证型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率,探讨其严重程度及耳鸣特征.结果 不同证型中耳炎患者中,耳鸣发生率数据相似(P>0.05);且在耳鸣响度、残余抑制试验、耳鸣严重程度比较中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耳炎患者中,耳鸣发生率约为30.59%,但不同证型间耳鸣发生率相似,虽不宜将其作为鉴别肾虚的核心指标,但耳鸣频率则为中耳炎辩证起到参考价值.
作者:李寿皊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宫腔镜术式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宫腔镜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止血方式治疗,宫腔镜治疗组则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宫腔镜治疗组疗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至止血的时间、机体血红蛋白、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机体血红蛋白、健康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少平;邓映;张倩;张映辉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5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余数法的分组原则做分组处理,皆予以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儿接受机械振动排痰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接受人工叩击排痰的对照组患儿,差异统计学分析意义显著(P<0.05).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效果好,与人工叩击排痰方法比较更有利于排出痰液,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谭杰;朱霞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椎管重建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是区别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给予椎管重建治疗和非椎管重建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5.9±34.5)min、(137.49±43.05)ml、(8.62±1.02)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5.2±34.3)min、(277.42±61.25)ml、(12.76±1.42)天(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清除率为87.5%,与对照组81.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无发生与对照组12.5%发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椎管内肿瘤患者行椎管重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评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晓波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对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女患发生率高于男患,使用频率较高的氟喹诺酮类35.00%(21/60)和氟喹诺酮类28.33% (217/6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多的为皮肤及附件40.54%(30/74),临床表现:水泡、瘙痒、斑丘疹、荨麻疹、皮疹,之后为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等;主要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78.33%).结论 在临床中应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做到科学、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升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龙璞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多巴胺小剂量给药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小剂量给药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70%);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薛婷婷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疗贯法,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贯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贯序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袁胜勇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寻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的是自2010年~2012年全年在我院进行脑梗塞患者,一共有76例.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醒脑静注射治疗的办法.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的状况评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这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十分明显,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排斥的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巴海·艾合买提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口服药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泰州市姜堰太宇医院普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先后序列号(1~60)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药二甲双胍治疗,单独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单独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3.3%(7/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口服药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胰岛素单独治疗好.
作者:孙秦梅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护理干预结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检查结果准确率及误诊率.结果 16例患者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准确率为100.0% (16/16).结论 针对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检查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郝秀杰;梁宪玲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及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接受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2.26±0.33)d、咳嗽消失时间(2.16±0.5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38±0.64)d、喘息消失时间(3.52±0.53)d,与对照组相比均较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加快患儿的症状缓解,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赵振丽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在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中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分析效果.方法 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宜宾县人民医院54例小儿哮喘患儿,数字表法分组,2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然后实验组患儿增加孟鲁司特钠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对比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小儿哮喘患儿治疗中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高效安全,复发率较低.
作者:袁世萍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人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有无休克分为甲组(休克组,45例)、乙组(非休克组,45例),通过自身对照方法,间隔5 min对两组24 h无创动脉血压(NBP)、有创动脉血压(ABP)进行1次监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甲组的ABP明显低于NBP,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B组ABP较NBP略微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对ICU危重患者特别是休克患者血压变化进行准确反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邵瑜 刊期: 2018年第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