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黎
目的 对比研究CT、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查前48小时开始,所有直肠癌患者仅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前24小时饮水1500~2000 ml,服用泻药,检查当日生理盐水灌肠.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CT组患者使用GE64排螺旋CT扫描机检查,MRI组使用GE1.5T扫描仪检查.扫描完成后向专业工作站传送图像,由影像科医师分析图像.比较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MRI组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N分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相比, 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但仍不是很理想.MRI的检查有一定的限制,而CT是术前诊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两种检查手段结合应用能更好的给予术前诊断结果.
作者:闫红军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6月共4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 16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发生率高70%,其次为坏疽性穿孔急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为15%,阑尾周边脓肿发生率为10%,化脓性阑尾炎发生率为5%,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95.24%与病理学检查10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不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还可缩短患者检查时间,降低对机体损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华勇;赵洁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在同一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4.7%,护理满意度为97.4%;对照组临床效果: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73.7%,护理满意度为71.1%,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柯蓉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对比分析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结果.方法 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中选取4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结果.结果 4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肾上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未检查出肿物,其诊断准确率为90.00%(36/40);CT诊断40例患者中有2例未检查出肿物,其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结论 对肾上腺肿瘤患者行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可作为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前准备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箭;刘斌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钙磷指标及血管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计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进行普通透析治疗,联合组患者进行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钙磷指标以及钙磷乘积数值和血管钙化评分要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血管钙化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患者体内钙、磷代谢紊乱情况,降低患者的血管钙化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陆伟伟;沈良儒;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相关症状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几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立苗;李岩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31例),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31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在入院时和术后5 d的HR、MAP、IL-6、Cor、CRP及SAS和SDS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的HR、MAP、IL-6、Cor、CRP及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晴雯;王琴;吴侠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25例,采用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治疗即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即为实验组,详解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升高,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改善显著;P<0.05.结论 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并讨论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用于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的肛瘘手术患者,均采用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行术前检查,共60例.通过对比手术结果和超声结果,从而分析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技术的检测率.结果 单纯性肛瘘患者共32例,有1例未显示内口.复杂性肛瘘患者共28例,检测出26(92.9%)例.此次手术中共检查到内口38个,经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过氧化氢技术检测到35(92.1%)个,手术中共探测到瘘道56条,经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过氧化氢技术检测到53(94.6%)条.结论 在治疗肛瘘患者时,采用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过氧化氢技术,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特别是针对肛瘘的主支、分支,以及在内口位置的判断,能够较为精准,有利于推进后续的治疗,提供相关资料.
作者:孙桂明;赵舒南;孙心悦;郝磊;谷晶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脑瘫患儿,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比率;住院天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PedsQL总分以及CMFM评分.结果 实验组家长满意比率、生活质量PedsQL总分以及CMFM评分、住院天数、护理缺陷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脑瘫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生活质量PedsQL总分以及CMFM评分.
作者:魏春芝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评价并分析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88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44),以及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疼痛、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 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以及负性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安全性较高,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病应用.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在痴呆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老年痴呆患者57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28)与并行人文关怀干预实验组(n=29),对比两组精神状态与生活能力.结果 经干预两组患者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人文关怀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杜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结合MRI诊断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常规消毒、铺巾,给予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及预后恢复的临床宣教.对照组行普通钢板手术治疗;研究组行交所髓内钉手术.术后定期复查,通过MRI诊断、X线检查等手段辅助判断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两组患者数值变量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值变量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肱骨干骨折主要是由外伤引起的,术后要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志斌;田炳贤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锻炼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区肌群稳定性练习.在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日间排尿频次进行记录和测定,对比两组患者尿失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残余尿量、日间排尿频次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练习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较单独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具有更明显疗效.
作者:甄可心;李小红;雷春华;韩薇;许瑾瑾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血液透析病人2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指导患者完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表,对比组间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和透析感染率异同.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室中应用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透析感染率,效果甚佳.
作者:严艳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5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余数法的分组原则做分组处理,皆予以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儿接受机械振动排痰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接受人工叩击排痰的对照组患儿,差异统计学分析意义显著(P<0.05).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效果好,与人工叩击排痰方法比较更有利于排出痰液,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谭杰;朱霞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药事管理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5月~2017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间选择我院所开出的2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事管理前后均有处方1000张.分析与探讨药事管理前后处方不合理使用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结果 干预之前不合理处方率为35.3%(353份),干预不合格处方率为12.5%(125)份,处方合格率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同时不合格处方中一联用药为主.结论 加强药事管理对提高全程化药学服务效益的作用突出,意义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的临床使用合理性,从而保障药物使用价值大化.
作者:杨帅群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在使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推测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 106名被研究患者中,年龄在12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占比20.75%和44.34%,而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比例远不及这两个阶段,P<0.05,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中共有65名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占比61.32%,远超过选择其他方式用药的人数,P<0.05,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中出现皮肤与附件反应的患者占比高于出现其他器官反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上所述,个体差异与不合理用药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的主要原因,故临床上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发挥药效.
作者:康桥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在日常行胸部CT扫描过程中,发现甲状腺异常的病例特别多,探讨在胸部扫描时是否对甲状腺进行辐射遮盖防护.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因各种病因对住院、门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的7645例中,就单纯发现甲状腺异常病例917例,占12%.其中中老年女性患者占73%.结果 917例异常甲状腺中,年龄大者89岁,小者5岁,15~18岁3例,22~40岁者约88例,40~89岁者约826例,其中女性患者约691例,占73%.结论 40岁以下胸部患者在CT扫描中要把甲状腺遮盖防护,尽量包全肺尖后将扫描起始线下移,而年龄较大患者应尽早发现为好.甲状腺异常病变临床上可进一步检查.
作者:李仁雄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老年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直接行腰硬麻醉,观察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后实施腰硬麻醉.记录两组实施腰硬麻醉前摆侧卧位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6小时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实施腰硬麻醉前摆侧卧位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应用.
作者:华静;钱科 刊期: 2018年第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