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学
目的 分析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江苏省南通美贝尔医疗美容门诊部、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笔者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收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选择同期同单位无后遗神经痛的40例带状疱疹作为对照病例,比较年龄、性别、带状疱疹治疗时间、大疱性带状疱疹、早期激素使用情况等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存在后遗神经痛组年龄≥60岁75.00%、大疱性30.00%高于无后遗神经痛组的30.00%、10.00%(x2=27.29, 5.02,P<0.05),开始治疗≤48 h 25.00%、早期使用激素60.00%少于后遗神经痛组的52.50%、90.00% (x2=6.37,6.90,P<0.05),是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年龄、疱疹类型、初始治疗时间、是否早期激素治疗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对策,降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作者:朱红云;顾利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7例中医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患者,药物未经过炮制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使用炮制后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使用经过炮制的药材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药材经过炮制后不仅能够发挥大疗效,还能够减少且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安全性高.故此,对中药进行炮制非常必要.
作者:王跃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6月共4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 16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发生率高70%,其次为坏疽性穿孔急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为15%,阑尾周边脓肿发生率为10%,化脓性阑尾炎发生率为5%,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95.24%与病理学检查10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不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还可缩短患者检查时间,降低对机体损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华勇;赵洁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月1月在我院就诊的171例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的探究分析,根据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有效率为72.94%,这样的差异足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中,观察组为5.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0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顾彬;韩忠书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免疫指标改变.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炎症性肠病患者16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5-氨基水杨酸药物口服治疗,1 g/次,4次/d;研究组患者加用中药处方口服辩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总有效率为91.3%(73/80),对照组为71.3%(5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3、IgM、IgG、IgA等免疫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改善患者免疫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淑彦;焦聪敏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尿毒症合并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7年07月1日~2018年06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加强治疗(每周4~5次治疗、同时增加透析时间)以及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尿毒症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40例(80.00%);有效5例(10.00%);无效5例(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P<0.05).结论 通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加强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罗朝勇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通过研究欣母沛临床疗效,主要对子痫前期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其在产后出血的情况,根据其得出的结果来采取措施,让这一方面患者的死亡率可以降低.方法 从笔者医院任意挑选30例子痫前期产妇,然后就这些病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一组15例.对对照组产妇注射20 U催产素,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的时间要在产妇分娩之后.同时,要在宫体注射20 U催产素.对实验组产妇注射250 μg欣母沛,注射地方是宫体内,时间选在产妇分娩之后.然后观察分析其在术中2小时和24小时时间内的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出血量大于实验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 欣母沛对预防子痫前期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有明显的疗效,可以被广泛应用.
作者:刁月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观察老年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65岁为界限,将70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患者伴有合并症几率,既往抗结核病史以及不正规治疗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高于中青年组,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并没有特别典型的临床特征,耐药程度较高,临床治疗效果一般.
作者:李树涛;郭珊珊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手术病患,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选基础护理,研究组选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英丽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析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本院盆腔炎性疾病患者40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前者联合采用替硝唑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后者单一接受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盐酸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应用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效果可观,副作用少,值得采纳.
作者:邵巧梅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采取奥氮平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奥氮平组,前者采取盐酸帕洛诺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预防恶心、呕吐,而奥氮平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预防恶心、呕吐.对两组患者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进行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奥氮平组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头晕、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期间采取奥氮平预防恶心、呕吐,可以明显减少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而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赵强芳;沈海瑞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2小时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出生28 d后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进行治疗,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神经受损发生率,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炎症性肠病患者168例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后,研究组在日常活动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前护理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聪敏;马淑彦 刊期: 2018年第98期
本文从库房环境管理、有效期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出发,针对医院西药库房环境管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西药库房药品的保存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保障药品质量.
作者:李菱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中80例对象均来自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论 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临床护理各项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雅;张启明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行外科手术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0.4%(2/500)较对照组1.8%(9/500)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480/500)较对照组82.0%(410/500)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显著,即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利于医院院感控制,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郭芳;于艳妮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在日常行胸部CT扫描过程中,发现甲状腺异常的病例特别多,探讨在胸部扫描时是否对甲状腺进行辐射遮盖防护.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因各种病因对住院、门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的7645例中,就单纯发现甲状腺异常病例917例,占12%.其中中老年女性患者占73%.结果 917例异常甲状腺中,年龄大者89岁,小者5岁,15~18岁3例,22~40岁者约88例,40~89岁者约826例,其中女性患者约691例,占73%.结论 40岁以下胸部患者在CT扫描中要把甲状腺遮盖防护,尽量包全肺尖后将扫描起始线下移,而年龄较大患者应尽早发现为好.甲状腺异常病变临床上可进一步检查.
作者:李仁雄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观察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68例行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的患者,参照患者的入院治疗的次序,按1:1比例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优,积极因素与对照护理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对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探究学生标准化病人运用于外科护理实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对象为外科护理学生,时间在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外科护理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教学和学生标准化病人教学,对比其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外科护理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结论 学生标准化病人运用于外科护理实训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考核成绩,值得研究.
作者:姜学 刊期: 2018年第98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在同一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4.7%,护理满意度为97.4%;对照组临床效果: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73.7%,护理满意度为71.1%,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柯蓉 刊期: 2018年第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