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超群;纪树荣;杨键;潘立冬;王子羲
本文指出按照国际指南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规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性;提出了临床实践中常见的5方面问题: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少、r-tPA的价格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国人r-tPA用量尚待摸索、溶栓疗效不理想以及中医药参与溶栓治疗有限,并对每一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提出自己的想法.
作者:方晓磊;刘金民;江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新发生脑梗死所致谵妄的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谵妄量表(DSS)、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40例老年痴呆患者新发生脑梗死所致谵妄及谵妄消失后进行测评.结果 谵妄发生时,DSS测评主要症状依次为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行为变化出现的速度、思维障碍、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谵妄消失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行为变化出现的速度两项恢复好;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两项恢复差.谵妄发生时MMSE评分较低的依次为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时间定向、三步命令.谵妄消失时以语言能力恢复好,其中以三步命令改善幅度大;回忆能力恢复差,其次为注意力、计算力、时间定向力.结论 对痴呆合并谵妄临床特点分析,有利于对谵妄、痴呆的鉴别及诊断,提高对这两种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解.
作者:段新;麦以成;吴海珊;李耀东;卢嬿;马光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局部亚低温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32只兔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TCD组、尿激酶组、TCD+尿激酶组、TCD+尿激酶+亚低温组(局部亚低温组),每组8只,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判断血管再通情况,观察病变处脑温是否达到亚低温水平.结果 局部亚低温组血管再通率为87.5%,TCD+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为75%,均高于尿激酶组(P<0.05);局部亚低温组壳核温度在30 min内已降至亚低温水平.结论 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在与TCD联用的情况下,可使脑温在允许的时间窗内降至亚低温水平;TCD联合局部亚低温可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作者:刘巍松;张黎明;李国霖;王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雌激素组(OVX+estrogen).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含量,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加雌激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显示磷酸化ERK1/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胞核和胞质;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统计分析显示:去卵巢组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胞核和胞质着色浅,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其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去卵巢加雌激素组与去卵巢组相比,海马CA4区神经元胞核和胞质染色深,磷酸化ERK1/2表达阳性神经元增多(P<0.001),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雌激素提高衰老雌性大鼠脑内ERK1/2磷酸化水平,提示雌激素可通过对衰老状态下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达到改善学习和记忆的目的.
作者:姜明春;邹宁;宁炜;田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通透性及标记物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 取大鼠前额叶皮层和坐骨神经.用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和内皮屏障抗原(EBA)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外渗.结果 电镜显示,血-脑屏障和血-神经屏障微血管均为紧密连接,但血-神经屏障吞饮小泡较血-脑屏障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神经屏障OX-26和EBA阴性表达,微血管周围可见微量纤维蛋白原外渗;血-脑屏障OX-26和EBA均强阳性表达,微血管周围未见纤维蛋白原外渗.结论 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虽然均为紧密连接,但两者在吞饮小泡数量、标记物表达及通透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作者:陈海波;陶沂;尹岭;丁素菊;刘式威;杜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杀不是疾病,是心理、社会和神经生物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行为.近2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有着强烈的神经生物学因素.本文分析和归类了诱发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王艾娟;郑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发病后6 h内完成核磁弥散成像(DWI)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DWI异常表现分为6型,核磁检查前及发病24 h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月后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 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组间,基线NIHSS评分、梗死体积、病变侧颈内或大脑中动脉的闭塞情况及临床结局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同临床症状、血管状况及临床结局都存在密切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薛静;高培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 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 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作者:张新;李建军;霍小林;戴红;潘立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伴有行走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康复治疗前后(3个月)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态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的评价指导下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对照组则不依据步态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训练.结果 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异常步态具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计算机步态分析系统指导步行训练可有效地矫正或改善偏瘫步态.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50岁、吸烟、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比较高baPWV组(≥1700 cm/s)与低baPWV组(<1700 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5.3%和60.5%,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9±1.2)和(4.4±0.9),P<0.05].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和收缩压(P<0.01).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虞;胡大一;杨进刚;赵建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众多研究显示,氯胺酮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氯胺酮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凋亡;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结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及钙离子内流;抑制炎性因子生成和蛋白激酶表达等几个方面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衣玉胜;殷积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5)在右侧肾动脉上1 cm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有无心衰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心室肥厚,术后4周出现心衰临床表现、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左室舒张末压升高以及-dp/dtmax降低.组织Doppler超声提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波峰比值降低(以上均P<0.05),而射血分数和+dp/dtm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组动物出现了心衰的临床表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射血分数保持正常,符合人类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作者:蔡毅;何昆仑;闫丽辉;冷文修;范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1],从事康复医学的工作者所学的知识面很广.我院康复医学中心通过多年的学生带教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建明;顾旭东;姚云海;陈蓝;万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降低对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EA).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鼠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 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 同时伴有睾酮升高,脑内ERα mRNA 的RT-PCR表达产物减少(P<0.01),ERβ 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增加(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去卵巢针刺组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睾酮水平下降(P<0.01), 脑内ERα m RNA的RT-PCR产物升高(P<0.01), ERβ mRNA的RT-PCR产物降低(P<0.01).结论 去卵巢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睾酮水平升高,脑内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针足三里穴对体内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及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电针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伟;姜明春;尹岭;田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发生和神经营养因子,不仅能促进血管新生,还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缺血性脑损伤诱导VEGF及其受体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梗死体积;并通过IP3K/Akt/NF-κB和MAPK/ERK信号途径介导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少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改善神经功能.但由于VEGF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在缺血早期可能加重脑水肿.
作者:姚瑞芹;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卧床休息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LBP)恢复的影响.方法 87例ANLBP患者随机分为卧床休息组(42例)与自由活动组(45例).卧床组绝对卧床1周,1周后可适当室内活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自由活动,同时给予理疗、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口服;活动组嘱自由活动,其他同卧床组.于患者就诊当天、2周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定;6周后进行RMD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就诊当天,VAS、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VAS、RMD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卧床休息对ANLBP早期恢复不仅无促进作用,而且阻碍A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改善,对ANLBP后期恢复也无帮助.
作者:林建强;龚艳菲;吴立红;余芳;吴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效.方法 5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3个月;对照组22例,接受现代运动疗法3个月.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ugle-Meyer评分(FMA).结果 治疗组出院时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正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ACO)致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改变,用尼氏染色的方法检测梗死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梗死灶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CIG灌胃口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增加梗死灶神经元的存活数量.结论 CI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丽;李春阳;赵玲;王文;张兰;李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损伤后断端缺损的桥接修复和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但实际上功能的恢复更取决于再生轴索能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因此,充分理解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在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冠军;卢世璧;孙明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视觉空间忽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脑损伤致单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等分线段、数字划销、画钟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常规组(P<0.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单侧视觉空间忽略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秦延京;潘钰;王海玲;何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