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K基因沉默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陈凯;刘涛;李张维;李梁;潘宣

关键词:舌鳞癌细胞株CAL-27, 黏着斑激酶, 基因沉默, 增殖, 迁移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AK基因表达对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转染构建FAK siRNA.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研究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FAK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mRNA<0.01,P蛋自<0.05);MTT实验结果显示在48和72 h时,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膜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沉默FAK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YAP 、LPA及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Yes相关蛋白(YAP)及含PDZ结合区的共转录激活因子(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石蜡标本共计136例,其中包括头颈鳞癌癌旁正常组织37例、头颈良性瘤样组织35例、头颈鳞癌64例,所有标本术前均无放化疗史,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LPA、YAP及TAZ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LPA mRNA在头颈鳞癌癌旁正常组织、良性瘤样组织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近(P> 0.05);YAP mRNA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癌旁组织、瘤样组织中的表达(P< 0.05);TAZ mRNA在头颈3种组织中呈低表达,但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瘤样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 0.05);YAP及TAZ蛋白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瘤样组织中的表达(P< 0.05);鳞癌患者YAP的表达在肿瘤>3.0 cm、淋巴结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AZ的表达在肿瘤中低分化、肿瘤>3.0cm、淋巴结阳性及Ⅲ~Ⅳ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YAP及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LP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及相关性.

    作者:杨海波;黄定强;姜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13502例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季节关系

    目的 回顾分析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年龄与季节变化特点,为临床维生素D(VD)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血清25(OH)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2009年至2011年2、3、9、10月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3 502例0~17周岁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D结果,分为5个年龄组,统计25(OH)D平均水平,计算VD缺乏、不足和过量情况.结果 13 502例儿童血清25(OH)D水平(80.81±42.39) nmol/L,2、3月份组(72.71±33.47) nmol/L,9、10月份组(89.91±49.01)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以上组有性别差异,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两个季节5个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及VD不足和缺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D缺乏者482例(3.57%)、1 850例(13.7%)分别以25 (OH)D<37.5 nmol/L和<50.0 nmol/L①为参照;各年龄组VD缺乏①分别为春季8.19%、13.97%、37.72%、52.63%、57.92%;夏季2.38%、4.15%、10.36%、16.85%、27.47%;VD不足者6 973例(51.64%);过量和中毒分别为34例(0.25%)、35例(0.26%).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VD水平较低,尤其在春季,学龄儿童VD缺乏较严重,有必要依年龄、季节适时补充VD,鼓励儿童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作者:林岚;谭美珍;肖玉联;杨延萍;陈力;张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震荡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痛血压未控制组40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50例、对照组非高血压痛52例的一般临床特征、HRV和HRT指标.结果 (1)高血压痛血压控制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和血压控制组所用降压药比例和用药种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极低频(VLF)、低频(LF)和震荡斜率(TS)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高频(HF)显著低于血压控制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EF值、肌酐、血脂、β受体阻滞剂和合并吸烟史、冠心痛史、糖尿病史影响后,rMSSD、pNN50、VLF、LF、HF、TS降低是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4)对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F与TO呈负相关;SDNN、SDANN、rMSSD、pNN50、VLF、LF、HF与TS呈正相关.结论 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异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作者:余意君;邹武松;朱朋飞;张明静;徐艳玲;吴慧君;郑伟;谢亚文;顾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新型打印材料及打印设备共同发展的快速成型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从初期制造业的革命性创造到如今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临床手术模型、医疗器械模型、人体解剖组织模型、植入修补材料到义肢生物打印等方面均有报道,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方面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作者:王蕾;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整形外科技术在Ⅰ型巨大神经纤维瘤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纤维瘤病分为3型[1],其中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占总发病率的90%[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伴有皮肤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色斑和雀斑样痣,还可引起骨骼、心肾等脏器的损害和功能障碍,全身呈多发或单发神经瘤.躯干巨大神经纤维瘤因其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常需手术治疗[3-4].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NF1患者14例,均采用绞链式缝扎结合“挖空式”扩大切除肿瘤,给予行肿瘤反取皮即刻中厚皮片回植或液氮冻存后回植、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术后效果好,外观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卓伟;孙超锋;李靖;冯剑;蒋立;李学拥;李跃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病(NAFL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防治都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微生态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逐渐被人们所发掘,其参与着机体的代谢,疾病的发展,尤其和NAFLD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从肠道菌群的治疗角度出发,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新方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和NAFLD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蓓蕾;谢博文;胡朋言;纪云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型脑钠肽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CE)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佛山市中医院及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对患者诊疗,床边即时快速检测(POCT)患者的BNP水平,随访至出院.结果 共纳入290例患者,平均年龄(68.41±12.06)岁,男性占46.2%.SAO型占42.8%;CE型占17.9%;LAA型占28.3%;SOE和SUE占11.0%.CE型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TOAST分型.在校正有关因素后,BNP和D-二聚体是CE型的独立预测因素[BNP OR:1.044,P<0.001;D-二聚体OR:1.511,P=0.039].结论 急诊医师利用POCT技术,可辅助用于CE与其他TOAST各亚型的快速鉴别与筛选.BNP单独或联合D-二聚体对CE型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各有优势.

    作者:吴智鑫;李莹莹;梁斯娜;秦锋周;雷俊娜;陈景利;何明丰;李旷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LP-1对NAFLD大鼠肝功能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功能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饲料喂养15只,高脂饮食喂养30只使其形成NAFLD模型.在第10周,把高脂饲料喂养的28只老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对照组(14只)和GLP-1干预组(14只);正常饲料喂养的15只为正常对照组.之后对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注射生理盐水处理,GLP-1干预组大鼠注射利拉鲁肽处理;期间查看大鼠的活动、体质量、食欲、大小便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大鼠其肝指数、肝质量、ALT、AST、TG、TC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GLP-1干预组大鼠的肝指数、肝质量、ALT、AST、TG、TC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TLR4和NF-κB蛋白表达上升(P<0.05),GLP-1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GLP-1可明显扭转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絮乱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GLP-1可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

    作者:陈益耀;陈轶;何周桃;蔡曼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NLRP3炎性小体促分泌产物IL-1β、IL-18评估RA-IP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NLRP3炎性小体促分泌产物IL-1β、IL-18预测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RA-IP)的能力.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确诊为RA-IP的患者105例,治疗后登记相关资料.随访1年,根据患者随访结局分为不良组与良好组.生存曲线显示随访后的不良预后率;同时,单因素Cox、多因素Cox回归评价多个因素对RA-IP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程度;运用ROC曲线分析其对RA-IP患者预后转归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F-IgM、IL-1β、IL-18对疾病治疗预后有显著影响且IL-1β影响程度大(RR=1.624);不良组中IL-1β、IL-18显著高于良好组,RF-IgM阳性患者人数亦显著高于良好组(x2=4.152,P=0.042);ROC曲线下IL-1β面积相对高,其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86.2%.结论 IL-1β对RA-I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作者:张帆;苏爱峰;李彦芳;郭兰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女性首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PCI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 5年6月发病24 h内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女性患者123例,其中NSTEMI患者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3例,比较NSTEMI与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女性N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EMI、STEMI患者中高血压分别为48、26例,糖尿病分别为38、38例,高脂血症分别为52、29例,收缩压分别为(134.31±22.26)、(125.04±19.63) mmHg,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02±3.75)、(11.37±3.63)×109/L,肌钙蛋白-Ⅰ分别为(8.63±18.34)、(18.79±27.76) μg/L,两者比较,均P<0.05.出院后1年期间内,NSTEMI患者血运重建率、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STEMI患者(47.7% vs.28.0%,62.9%vs.35.8%),均P<0.05).Cox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HR=1.241)、肌钙蛋白-Ⅰ(HR=1.026)升高是女性首次NSTEMI患者PC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女性STEMI患者相比,女性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更多,收缩压更高,白细胞计数、肌钙蛋白-Ⅰ更低.女性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差,白细胞计数、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女性首次NSTEMI患者PCI顸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宏;李璐;冯凯歌;黄磊;刁颖;王秋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RNA结合蛋白Larp1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RNA结合蛋白Larp1在卵巢癌细胞转移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Larp1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的侵袭转移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在卵巢癌细胞中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Larp1,通过3D侵袭实验、定点趋化实验分析在促生长因子影响下Larp1过表达对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 细胞质内Larp1表达及分布与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Larp1过表达会促进卵巢癌EMT,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Larp1过表达的SKOV-3与OVCAR-3细胞对促生长因子(TGF-β、EGF、bFGF)趋化反应更加明显;Larp1过表达能促进卵巢癌细胞肌动蛋白纤维与应力纤维生成且Larp1与肌动蛋白纤维共定位.结论 卵巢癌细胞中Larp1过表达能促进癌细胞侵袭转移,因此更加全面地理解Larp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可为诊断卵巢肿瘤分期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戴燕;金世光;王薛洁;杨鑫泉;王大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不同干预时机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PTGBD)不同干预时机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发病至PTGBD的时间分为A组(<72h,28例)、B组(72~ 120 h,22例)和C组(120~148 h,14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48 h各组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腹痛缓解时间、胰腺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患者满意率.结果 A组治疗前后与其他组比较,各化验指标、APACHE-Ⅱ评分、腹痛缓解时间、胰腺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GBD早期(72 h内)干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建军;瞿海龙;张冰;梁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噬与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降解现象,在应激时可以被激活,可以起到调控细胞存亡的作用.自噬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蛋白分子及细胞器,同时还参与免疫系统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近年多个研究显示,在脓毒症发生时上调的自噬水平对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临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与组织自噬水平相关.本文就近年自噬发生机制与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的进展作综述.

    作者:张天楠;陈笑兰;曾其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关节软骨YKL-40表达水平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YKL-40表达水平与关节软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2例骨关节炎患者,采用X线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2级组、3级组和4级组.选取11例非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中YKL-40的表达水平.采用WOMAC评分系统评价各组患者膝关节病变程度.对比分析各组患者YKL-40表达水平,及其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YKL-40表达水平高于非膝关节炎患者,各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YKL-4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级患者高于Ⅲ级、Ⅱ级患者.关节软骨的YKL-40表达水平与WOMAC疼痛、僵硬、肢体功能以及总分呈正相关,与X线K-L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关节软骨YKL-40表达水平与关节软骨破坏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评估膝骨关节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关健;谢磊;丁罗宾;薛伟;王华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IS监测为导向的丙泊酚靶控输注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丙泊酚靶控输注并以BIS监测为导向,调整靶控浓度达到预设镇静深度,能否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354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胎儿娩出后:(1)对照组持续泵注10 mL/h生理盐水;(2)BIS 85组,丙泊酚靶控输注以0.8 μg/mL为起始,调整浓度维持术中BIS 80~ 90;(3)BIS 75组,丙泊酚靶控输注以1.2μg/mL为起始,调整浓度维持术中BIS 70~ 80,均至手术结束.比较3组产妇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和头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BIS 85组仅能减少胸闷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对照组相比,BIS 75组能减少产妇恶心、呕吐以及胸闷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者均P< 0.001).BIS 85组和BIS 75组的产妇术中均未出现头痛.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BIS 70 ~ 80之间,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鹏;庄菁;李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谈宫颈癌临床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治疗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结合临床资料选择适合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宫颈癌治疗方式主要还是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三种治疗方式如何完美配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致力解决的问题.肿瘤精准治疗的提出表明了靶向性,精准化个性治疗是今后宫颈癌临床治疗的大方向.

    作者:刘倩;王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打击后出现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在老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打击后发生PICS的老年患者,将接受胸腺肽α1持续2周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接受胸腺肽α1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对比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差异,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再通过生存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各阶段病死率,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的差值存在明显差异[(0.11±0.31)×109/Lvs.(-0.16±0.36)× 107L,(0.20±0.94) vs.(-0.22±0.74),(5.8±16.3)%vs.(-3.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胸腺肽α1干预使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明显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总体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阶段病死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90、120 d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对比[8(23.5%) vs.12(35.3%),18(52.9%) vs.25(73.5%),20(58.8%)vs.27(79.4%),24(70.6%)vs.2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改善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对代谢功能和预后的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苏和毅;莫泽珣;陈蕊;郭振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类血小板因子Ⅳ水平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与血小板因子Ⅳ(PF4)的关系,为疟疾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疟疾组(122例疟疾患者)和对照组(399例正常人)的血清PF4浓度,然后对2组进行PF4均值和PF4阳性率比较.结果 疟疾组的PF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疟疾组中的PF4高水平组和PF4正常水平组之间的恶性疟原虫密度的未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人类PF4水平的表达与赤道几内亚疟原虫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谢东德;陈江涛;Urbano Monsuy Eyi;Rocio Apicante Matesa;Maximo Miko Ondo Obono;Carlos Sala Ehapo;李莹;梁雪雁;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根术应用于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根术应用于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需拔除前牙区残根的患者400例,依就诊次序奇数纳为实验组,偶数纳为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利用涡轮钻针先行将残根近远中向分根后,结合微创拔牙刀将残根拔除;对照组术中不分根,仅利用微创拔牙刀拔除残根.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牙窝唇侧骨板完整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31±0.88)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唇侧骨板完整率、无痛率及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根术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拔牙窝唇侧骨板几乎没有破坏,创伤更小,利于后期的种植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影涛;苏媛;吴越;刘卫平;郑俊发;徐平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的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方法 68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参与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节律性听觉刺激及减重步行训练来指导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训练.监测两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冻结步态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5次坐到站测试计时、计时起立行走计时、Berg平衡量表评分来评价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训练后冻结步态量表评分下降,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降低,5次坐到站测试计时降低,计时起立行走计时缩短,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加,这些指标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的综合训练可促进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功能的改善.

    作者:宋金辉;杨晶晶;方星;张贵斌;王普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