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甘解忧汤治疗帕金森病抑郁35例

马丹丹;雒晓东;郑春叶

关键词:柴甘解忧汤, 帕金森病抑郁,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客观评价柴甘解忧汤对帕金森病抑郁(PD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4-2016年收集的7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柴甘解忧汤组和氟西汀组各35例,柴甘解忧汤组给予柴甘解忧汤汤剂,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连续应用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17项(HAMD-17)、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Ⅲ部分及中医症候评定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以HAMD评分减分率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柴甘解忧汤组疗效优于氟西汀组(P< 0.05);两组治疗后HAMD、BDI、UPDRSⅡ、UPDRSⅢ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以中医症候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柴甘解忧汤组疗效优于氟西汀组;以HAMD评分对不同程度患者的疗效比较,柴甘解忧汤组可减轻轻中度PDD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 柴甘解忧汤可明显缓解PDD患者的临床抑郁症状,对于轻、中度PDD患者疗效确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存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IS监测为导向的丙泊酚靶控输注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丙泊酚靶控输注并以BIS监测为导向,调整靶控浓度达到预设镇静深度,能否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354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胎儿娩出后:(1)对照组持续泵注10 mL/h生理盐水;(2)BIS 85组,丙泊酚靶控输注以0.8 μg/mL为起始,调整浓度维持术中BIS 80~ 90;(3)BIS 75组,丙泊酚靶控输注以1.2μg/mL为起始,调整浓度维持术中BIS 70~ 80,均至手术结束.比较3组产妇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和头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BIS 85组仅能减少胸闷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对照组相比,BIS 75组能减少产妇恶心、呕吐以及胸闷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者均P< 0.001).BIS 85组和BIS 75组的产妇术中均未出现头痛.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BIS 70 ~ 80之间,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鹏;庄菁;李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 19基因型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404例,根据CYP2C 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中等代谢、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分析CYP2C 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1)404例患者中快、中、慢代谢型三组的分布为45.5%、45.3%、9.2%.3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小板、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3)3组间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295),其中快代谢组与中等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 PCI治疗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无相关性,仅检测CYP2C19基因型并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强弱.

    作者:王豪;张晓;朱记法;邢军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类血小板因子Ⅳ水平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与血小板因子Ⅳ(PF4)的关系,为疟疾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疟疾组(122例疟疾患者)和对照组(399例正常人)的血清PF4浓度,然后对2组进行PF4均值和PF4阳性率比较.结果 疟疾组的PF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疟疾组中的PF4高水平组和PF4正常水平组之间的恶性疟原虫密度的未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人类PF4水平的表达与赤道几内亚疟原虫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谢东德;陈江涛;Urbano Monsuy Eyi;Rocio Apicante Matesa;Maximo Miko Ondo Obono;Carlos Sala Ehapo;李莹;梁雪雁;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负压鞘26例(A组),未应用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石街形成、术后发热(T> 38.5℃)、炎症指标(PCT、WBC)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肾盂内压均低于B组,A、B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2%和83.3%,手术时间分别为(80.1±2.2) min和(105.2±3.5) min,术后石街形成例数分别为1例和6例,术后发热(T> 38.5℃)分别为1例和4例,术后A组炎症指标(PCT、WBC)计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8)d和(8.2±1.3)d,住院费用分别为(20 857.1±389.4)元和(22 008.5±394.3)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天;孙祥宙;盛明;黄晨;李逊;何永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NT-ProBNP水平对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a/A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和心脏超声参数.对NT-ProBNP与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ROC曲线分析了NT-ProBNP应用于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VRT和NT-ProBNP显著提高(t=5.844、7.947,P=0.005、0.000),而Ea/Aa显著降低(t=4.639,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IVRT显著正相关(r=0.507,P=0.001);与Ea/Aa显著负相关(r=-0.59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T-ProBNP与IVRT、Ea/Aa独立相关(标准化β=541.90、26.38).ROC预测结果显示,NT-proBNP(截止值为426 pg/mL)在检测Ea/Aa<1.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佳灵敏度(100%)和特异性(100%).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能够有效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程度.

    作者:刘璟霞;王朝阳;王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新型打印材料及打印设备共同发展的快速成型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从初期制造业的革命性创造到如今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临床手术模型、医疗器械模型、人体解剖组织模型、植入修补材料到义肢生物打印等方面均有报道,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方面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作者:王蕾;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病(NAFL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防治都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微生态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逐渐被人们所发掘,其参与着机体的代谢,疾病的发展,尤其和NAFLD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从肠道菌群的治疗角度出发,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新方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和NAFLD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蓓蕾;谢博文;胡朋言;纪云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打击后出现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在老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打击后发生PICS的老年患者,将接受胸腺肽α1持续2周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接受胸腺肽α1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对比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差异,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再通过生存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各阶段病死率,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的差值存在明显差异[(0.11±0.31)×109/Lvs.(-0.16±0.36)× 107L,(0.20±0.94) vs.(-0.22±0.74),(5.8±16.3)%vs.(-3.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胸腺肽α1干预使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明显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总体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阶段病死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90、120 d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对比[8(23.5%) vs.12(35.3%),18(52.9%) vs.25(73.5%),20(58.8%)vs.27(79.4%),24(70.6%)vs.2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改善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对代谢功能和预后的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苏和毅;莫泽珣;陈蕊;郭振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庆城区9158例居民骨密度调查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研究重庆城区居民的骨密度情况,了解该区域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 方法 采集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南大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且资料完备的健康汉族成年体检者数据9 158例(男4 577例,女4 581例),根据T值判定骨质疏松并计算其检出率、BMI和OSTA指数.结果 该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15.6%,其中男性为9.5%,女性为21.6%.四种职业人群骨密度分析显示,教师骨质疏松检出率高,工人低.不同BMI分组中女性OP检出率高于男性,消瘦组远高于超重/肥胖组.7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均为骨质疏松中等风险人群,也是OP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 重庆城区居民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属于骨质疏松高发地区;应用职业类别、BMI、OSTA等指标在城区居民中开展OP风险评估,并针对其职业环境特点进行系统规范的骨量异常危险因素干预,是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点.

    作者:熊明洁;刘翔;黄静;肖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噬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自噬是细胞内回收清除代谢废物并加以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再障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制改变,从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血液疾病.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再障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存在着自噬缺陷,且自噬很可能会通过对造血干细胞功能特性的维持和调节、健康造血微环境的维护以及细胞免疫的稳态调节,参与到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来,影响再障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再障中的自噬水平变化及其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云;方香玉;罗萍;黄禾;冷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12月确诊的34例SLE并发DAH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发病率为0.39%,年龄19(IQR 11.75~ 32)岁,病程6(2~ 15.75)个月,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为19.5(16 ~ 25)分;抗双链DNA抗体定量24.35(2.89 ~ 129.25);补体C3 0.38(0.26~ 0.84)g/L.预后:总体病死率73.5%,经风湿免疫科治疗52.9%.影响病死率的治疗有CTX(OR=0.059,95% CI0.006 ~ 0.554,P=0.013)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OR=0.059,95% CI 0.006 ~ 0.554,P=0.013).结论 SLE合并DAH症状常不典型,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应用CTX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原发病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子宸;王荷郡;赵铖;郑乐婷;文静;陈战瑞;雷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靶向抑制白细胞介素6受体对急性心梗后白细胞产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心梗后利用Tocilizumab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对白细胞产生的影响,探讨其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 取部分大鼠做大鼠心梗模型,ELISA法、流式细胞术、血常规分别检测大鼠心梗Tocilizumab皮下注射治疗前后血IL-6、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白细胞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心梗后心肌组织白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梗发生后大鼠血液中IL-6明显升高(P<0.05),骨髓增殖期HSC的比率及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未治疗组相比,用IL-6R靶向抑制剂Tocilizumab治疗后骨髓增殖期HSC比率明显降低、血WBC数量减少(P< 0.05),心肌重构得以改善.结论 Tocilizumab可以抑制心梗后白细胞的产生并抑制心肌重构,为临床治疗MI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崔春便;贾新未;王艳飞;李雅;王占启;王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根术应用于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根术应用于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需拔除前牙区残根的患者400例,依就诊次序奇数纳为实验组,偶数纳为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利用涡轮钻针先行将残根近远中向分根后,结合微创拔牙刀将残根拔除;对照组术中不分根,仅利用微创拔牙刀拔除残根.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牙窝唇侧骨板完整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31±0.88)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唇侧骨板完整率、无痛率及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根术微创拔除前牙区残根,拔牙窝唇侧骨板几乎没有破坏,创伤更小,利于后期的种植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影涛;苏媛;吴越;刘卫平;郑俊发;徐平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儿特发性心肌病91个心肌病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特发性心肌病患儿中91个心肌病相关基因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3例无血缘关系的特发性心肌病患儿(扩张型心肌病14例,肥厚型心肌病12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7例),运用二代测序法对心肌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其直系亲属用sanger测序法对已经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位点特点,探讨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共发现20例(46.5%)存在23个基因上的28个致病及可疑致病突变位点,突变位点未见重复,其突变方式主要为错义突变,占50.0%.2例患儿同时检测到1个基因的2个致病突变或可疑致病突变.19例(44.1%)检测到临床意义未明的突变位点.结论 小儿特发性心肌病患者部分可检测到心肌病相关基因突变,心肌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协助临床诊断,部分基因突变的位点与病变程度相关,对携带突变位点的特发性心肌病患儿家族应进行长期追踪随访.

    作者:张力力;王树水;辛颖;张智伟;李渝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型脑钠肽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CE)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佛山市中医院及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对患者诊疗,床边即时快速检测(POCT)患者的BNP水平,随访至出院.结果 共纳入290例患者,平均年龄(68.41±12.06)岁,男性占46.2%.SAO型占42.8%;CE型占17.9%;LAA型占28.3%;SOE和SUE占11.0%.CE型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TOAST分型.在校正有关因素后,BNP和D-二聚体是CE型的独立预测因素[BNP OR:1.044,P<0.001;D-二聚体OR:1.511,P=0.039].结论 急诊医师利用POCT技术,可辅助用于CE与其他TOAST各亚型的快速鉴别与筛选.BNP单独或联合D-二聚体对CE型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各有优势.

    作者:吴智鑫;李莹莹;梁斯娜;秦锋周;雷俊娜;陈景利;何明丰;李旷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13502例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季节关系

    目的 回顾分析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年龄与季节变化特点,为临床维生素D(VD)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血清25(OH)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2009年至2011年2、3、9、10月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3 502例0~17周岁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D结果,分为5个年龄组,统计25(OH)D平均水平,计算VD缺乏、不足和过量情况.结果 13 502例儿童血清25(OH)D水平(80.81±42.39) nmol/L,2、3月份组(72.71±33.47) nmol/L,9、10月份组(89.91±49.01)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以上组有性别差异,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两个季节5个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及VD不足和缺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D缺乏者482例(3.57%)、1 850例(13.7%)分别以25 (OH)D<37.5 nmol/L和<50.0 nmol/L①为参照;各年龄组VD缺乏①分别为春季8.19%、13.97%、37.72%、52.63%、57.92%;夏季2.38%、4.15%、10.36%、16.85%、27.47%;VD不足者6 973例(51.64%);过量和中毒分别为34例(0.25%)、35例(0.26%).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VD水平较低,尤其在春季,学龄儿童VD缺乏较严重,有必要依年龄、季节适时补充VD,鼓励儿童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作者:林岚;谭美珍;肖玉联;杨延萍;陈力;张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女性首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PCI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 5年6月发病24 h内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女性患者123例,其中NSTEMI患者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3例,比较NSTEMI与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女性N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EMI、STEMI患者中高血压分别为48、26例,糖尿病分别为38、38例,高脂血症分别为52、29例,收缩压分别为(134.31±22.26)、(125.04±19.63) mmHg,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02±3.75)、(11.37±3.63)×109/L,肌钙蛋白-Ⅰ分别为(8.63±18.34)、(18.79±27.76) μg/L,两者比较,均P<0.05.出院后1年期间内,NSTEMI患者血运重建率、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STEMI患者(47.7% vs.28.0%,62.9%vs.35.8%),均P<0.05).Cox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HR=1.241)、肌钙蛋白-Ⅰ(HR=1.026)升高是女性首次NSTEMI患者PC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女性STEMI患者相比,女性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更多,收缩压更高,白细胞计数、肌钙蛋白-Ⅰ更低.女性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差,白细胞计数、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女性首次NSTEMI患者PCI顸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宏;李璐;冯凯歌;黄磊;刁颖;王秋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首发ASTEMI患者梗死部位与BNP、LVEF的关系

    目的 探讨首发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梗死部位与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3例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梗死组、前壁梗死组、前间壁梗死组、下壁梗死组,测定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BNP水平及LVEF,并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广泛前壁组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而LVEF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BNP水平分别高于前间壁组及下壁组,而LVEF分别低于前间壁组和下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壁组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BNP水平高于下壁组,而LVEF低于下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广泛前壁组、前壁组、前间壁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下壁组,且广泛前壁组为高.结论 首发ASTEMI患者的梗死部位与BNP水平、LVEF有密切的关系,梗死部位、BNP水平及LVEF均可作为ASTEMI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早期并发症、预后等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刘营伟;艾尔肯·阿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噬与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降解现象,在应激时可以被激活,可以起到调控细胞存亡的作用.自噬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蛋白分子及细胞器,同时还参与免疫系统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近年多个研究显示,在脓毒症发生时上调的自噬水平对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临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与组织自噬水平相关.本文就近年自噬发生机制与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的进展作综述.

    作者:张天楠;陈笑兰;曾其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YAP 、LPA及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Yes相关蛋白(YAP)及含PDZ结合区的共转录激活因子(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石蜡标本共计136例,其中包括头颈鳞癌癌旁正常组织37例、头颈良性瘤样组织35例、头颈鳞癌64例,所有标本术前均无放化疗史,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LPA、YAP及TAZ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LPA mRNA在头颈鳞癌癌旁正常组织、良性瘤样组织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近(P> 0.05);YAP mRNA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癌旁组织、瘤样组织中的表达(P< 0.05);TAZ mRNA在头颈3种组织中呈低表达,但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瘤样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 0.05);YAP及TAZ蛋白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瘤样组织中的表达(P< 0.05);鳞癌患者YAP的表达在肿瘤>3.0 cm、淋巴结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AZ的表达在肿瘤中低分化、肿瘤>3.0cm、淋巴结阳性及Ⅲ~Ⅳ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YAP及TAZ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LP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及相关性.

    作者:杨海波;黄定强;姜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