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T技术检测结核杆菌rRNA对肺结核的快速诊断价值

许蕴怡;蔡杏珊;谭耀驹;刘燕文;曾少芳;马品云;周辉林

关键词: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SAT)检测痰、支冲液等标本中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169份、支冲液151份.同时行快培法(BD960法)及SAT-TB法检测同时进行比较,记录结果.分别以BD960法及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计算SAT-TB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BD960法为参考标准,SAT法对肺结核患者在痰液、支冲液标本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93.06%、89.36%、89.33%;89.19%、95.12%、94.29%、42.39%.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SAT法和BD960法在痰液、支冲液标本对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93.06%、91.80%、62.04%;51.82%、94.29%、96.61%、42.39%;51.55%、95.83%、94.34%、59.48%;33.64%、90.24%、90.24%、33.64%.结论 SAT-TB法检测痰液和支冲液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度高的优点,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目的 对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357例鼻咽癌放疗后神经损伤患者中,纳入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病例,随访期1~4年,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中数年龄是50岁,从放射治疗到出现交感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的时间均数为7.7年.6例患者均有持续和难以缓解的头晕症状,且均为神经系统首发症状,血压波动是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临床体征的特征之一.激素治疗后有2例患者症状有部分缓解,其他4例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结论 交感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较少见但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作者:姚庆阳;李艺;唐亚梅;郑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生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与社会负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相关,但关键机制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至今未能阐明,严重影响临床防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系的相关发现,所揭示的肠道微生物-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致病路径等,为认识肠道微生物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今后的抑郁症研究方向,带来新的视野和启示.

    作者:马燕;郭莉娜;刘漪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在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C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血清中IL-18的表达量均低于脓毒症TCP患者.结论 IL-18与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呈负相关,并且极有可能在脓毒症TC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健;许华;王兵;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骨密度筛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骨密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效果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Kellgren-Lawrence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测定其身高、体重、年龄、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比较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所测定的T值,以双能X线骨密度T值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筛查的准确性,并研究超声骨密度筛查值高低对于不同分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骨密度与双能X线骨密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751,P<0.05).超声骨密度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774, 95% CI(0.676,0.791),特异度为96.7%、灵敏度为85.7%、约登指数为82.4%.随着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超声骨密度及双能X线骨密度的T值均向负值方向增加.结论 超声骨密度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能应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越严重,越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曾展鹏;戴才锋;郑伟杰;贺宪;谭本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尿毒清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对老年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开始前两组均常规采用低通量透析.实验开始后,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高通量透析基础上每天口服尿毒清颗粒5 g,3次/d,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前后的血清IL-2,IL-10,CD3+、CD4+、CD8+、CD4+/CD8+改变.结果 两组高通量透析3月后,IL-2水平均较实验前低通量透析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而治疗组3个月后IL-2及IL-10的水平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的CD3+, CD4+和CD4+/CD8+水平较实验前低通量透析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清IL-2,IL-10,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老年性血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效果更明显.

    作者:张洪源;林小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M2BPGi联合MRI-DWI预测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M2BPGi与MRI影像学技术预测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丙型肝炎患者118例,收集患者血清学肝纤四项水平和血清M2BPGi的水平,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可能性的因素;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纤维化组的血清学指标IV-C与HA和血清M2BPGi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MRI的表观扩散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2BPGi水平(RR=4.282,P=0.003)与MRI影像学检查的ADC值(RR=0.654,P=0.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显示二者联合时,AUC为0.865,敏感度为95.2%,特异性为60.5%.结论 血清M2BPGi联合MRI影像学检查预测效能较高,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预测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王伟;马玉萍;马海婷;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素个体敏感性与术后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在不同个体间肝素敏感性差异与术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个体化肝素抗凝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共120例,术中测基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开胸骨后给予2.5 mg/kg首次肝素剂量,5 min后测ACT数值.根据首次肝素化后测得的ACT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若ACT值达不到转机要求则继续追加肝素0.5 mg/kg,并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出血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输血量以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资料.结果 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T>750 s组与ACT<480 s组明显高于ACT 480~75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480 s组与ACT>750 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肝素敏感性与术后出血具有相关性,其中ACT在480~750 s之间的患者出血量低.

    作者:翟原苑;马海平;郑宏;王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所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含铂组(含铂两药的联合化疗)与康艾组(康艾注射液联合单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康艾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后康艾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后康艾组患者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含铂组(P<0.05);治疗到第二疗程后康艾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含铂组患者(P<0.05);康艾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含铂组患者(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单药化疗治疗老年NSCLC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小瘤体,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汉锐;田华琴;陈志明;黄学武;郑心婷;陈学彰;林丽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制定sIMRT及SIB-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者全脑靶区的均匀性指数(1.46 ± 0.04 vs.1.42 ± 0.13)、脑干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42.69 ± 2.18) Gy vs.(41.98 ± 0.96)Gy]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SIB-IMRT计划中肿瘤靶区的适形性(0.68 ± 0.05 vs. 0.44 ± 0.04)、均匀性(1.03 ± 0.01 vs.1.06 ± 0.01)、全脑靶区的适形性(0.78 ± 0.03 vs.0.76 ± 0.03)、双侧晶体及脑干的大受照射剂量明显优于sIMRT计划(P<0.05).结论 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均能满足靶区的覆盖及剂量要求,SIB-IMRT较sIMRT技术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

    作者:孔琪;陈香存;童铸廷;李云;王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h1/Th2细胞及细胞因子和结核性胸膜炎粘连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同胸膜粘连程度和Th1、Th2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6例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测定胸水和血清中INF-γ、TNF-α、IL-2、IL-4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患者分为无胸膜粘连组9例,轻度胸膜粘连组32例,重度胸膜粘连组25例.每组胸液中4种细胞因子均较血清中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胸液中INF-γ、TNF-α的平均浓度随胸膜粘连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胸膜粘连组INF-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胸膜粘连组的Th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胸膜粘连组和轻度胸膜粘连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Th1细胞比例及INF-γ、TNF-α含量越高,胸膜的粘连程度越明显,证实过度强烈的Th1型细胞免疫反应能够对胸膜组织造成病理性免疫损伤,与胸膜粘连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刘凌;舒敬奎;武江海;冯家钢;成会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VF/ICSI-ET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年轻患者(年龄<35岁)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单、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获得单胎或双胎妊娠的1321例年轻IVF/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分娩情况.结果 双胎组的整体流产率、早期流产率和出生体质量低于单胎组(P<0.05),中期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和低出生体质量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两组的妊娠囊丢失率和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期胚胎、双胚胎移植为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胎妊娠增加了年轻患者中期流产、早产、剖宫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在冻融周期选择单囊胚移植是年轻患者保证高临床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双胎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莉;周娜;齐诠;易艳红;董梅;刘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9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90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miRNA-195和VEGF水平,分析所有入选者血浆miRNA-195和VEGF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浆miRNA-195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的血浆miRNA-195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miRNA-195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r=0.628,P=0.022);(3)冠心病患者血浆miRNA-195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765,P=0.013).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过程中,miRNA-195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参与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预测侧支循环形成的生物标记物供临床参考.

    作者:郑颖;李强;阳慧;林德洪;邢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MGA2和E-Cadhe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8-2016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前列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EliVision两步法检测HMGA2和E-Cadher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51.818,P<0.01).前列腺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χ2=53.494,P<0.01).肿瘤伴有转移,侵犯精囊腺,Gleason分级>7分,Ⅲ~Ⅳ期前列腺癌组,HMGA2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HMGA2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r = -0.569,P < 0.01).结论 前列腺癌中HMGA2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陶晓峰;刘畅;付明杰;白艳;孟津伊;宋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射频热凝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就射频热凝术(RF)联合脉冲射频术(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的安全性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队伍.入组患者自由选择手术方式,分为RF组与RF联合PRF组,每组35例.通过手术即刻疗效和并发症、术后中远期疗效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RF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治愈率为88.57%(BNIⅠ级、Ⅱ级),RF联合PRF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治愈率为91.43%(BNIⅠ级、Ⅱ级).两组患者的无痛生存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23).RF组术后14例患者发生了角膜反射减弱,角膜反射减弱恢复时间为(12.1 ± 7.5)个月.RF联合PRF组术后6例患者发生了角膜反射减弱,角膜反射减弱恢复时间为(8.9 ± 2.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反射减弱发生率及角膜反射减弱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8,P = 0.034;t = 2.25,P = 0.028).结论 RF联合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可推荐作为保守治疗无效不能耐受开颅手术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的首先治疗方式.

    作者:邓尚华;应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中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择期ERCP合并EST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即舒芬太尼对照组(A组)、小剂量羟考酮组(B组)、中剂量羟考酮组(C组)、大剂量羟考酮组(D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0.10 μg/kg舒芬太尼静注,B、C、D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予0.08、0.10、0.12 mg/kg羟考酮静注.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T1)、进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时(T3)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呛咳和体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T1~T3时间点丙泊酚Ce,以及T2和T3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A、C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多于A和C组,而D组少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0.10 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ERCP合并EST中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晓明;吴黄辉;王丽萍;吴晓智;陈国忠;谭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Dex1-3组.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均单肺通气,均使用乌司他丁.Dex1-3组分别给予Dex负荷量0.5、1.0、2.0 μg/kg,10 min后以0.5、1.0、2.0 μg/(kg·h)的剂量泵至术毕,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手术情况.于T0-4时点抽血检测SOD、IL-6、IL-10、MDA浓度.测量患者术后12、24、48、72 h FVC、FEV1及FEVl/FVC数值.结果与T0比较,C组、D1组T1-4时点的SOD下降,IL-6、MDA及T2-4的IL-10上升;D2-3组的T2-4时点的SOD下降, IL-6、MDA及IL-10上升.与C组比较,D1-2组T2-4时点及D3组的T1-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D1-3组术后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与D1组及D2组分别比较,D3组的T2-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术后48 h,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2.0 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以1.0、2.0 μg/(kg·h)泵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1.0 μg/kg组更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周桥灵;赵伟成;廖美娟;梁桦;王汉兵;刘洪珍;杨承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

    目的 评估依托泊苷胶囊在晚期转移性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位治疗线数、常见的毒副反应、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 总共45例患者入组,中位治疗线数5线(2-10线),客观缓解率(ORR)为6.7%(3/45),临床获益率为26.7%(12/45),疾病控制率为68.9%(31/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个月(95% CI:2.3~5.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7.8%(17/4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6.7%(3/45).结论 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依托泊苷胶囊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且毒副反应可控.

    作者: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绝经前乳腺癌治疗手段与闭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可导致闭经且与年龄和化疗方案密切相关,年龄越大闭经概率越高,含有烷化剂的方案闭经概率大.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会导致月经紊乱,较少影响生育功能.靶向治疗不导致闭经.有多项策略可起到保护卵巢或保护生育功能的作用,化疗过程中加用GnRH拮抗剂值得商榷.但出于安全考虑,在不能应用其他策略保护生育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LHRH拮抗剂.

    作者:黄兵江;樊涛;郑静;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扁桃体切除术联合悬吊缝合术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联合悬吊缝合术对治疗成人FriedmanⅠ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FriedmanⅠ期OSAHS患者44例,其中23例为试验组,进行扁桃体切除术联合悬吊缝合术,21例为对照组,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评分(ESS).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组内比较,术后AHI和ESS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LSaO2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体质指数、AHI、LSaO2和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联合悬吊缝合术治疗FriedmanⅠ期OSAHS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郑雪松;郝锐;付文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病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及比较效果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近期疗效,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年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升1年的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同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相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季峻松;陈婷;王辉;王晨怡;殷浩;傅志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