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阳;李艺;唐亚梅;郑东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中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择期ERCP合并EST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即舒芬太尼对照组(A组)、小剂量羟考酮组(B组)、中剂量羟考酮组(C组)、大剂量羟考酮组(D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0.10 μg/kg舒芬太尼静注,B、C、D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予0.08、0.10、0.12 mg/kg羟考酮静注.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T1)、进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时(T3)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呛咳和体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T1~T3时间点丙泊酚Ce,以及T2和T3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A、C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多于A和C组,而D组少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0.10 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ERCP合并EST中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晓明;吴黄辉;王丽萍;吴晓智;陈国忠;谭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LVH与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NT-proBNP、文化程度、Gal-3及MAU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进入模型,其OR(95% CI)分别为1.062(1.001~2.237)、1.643(1.527~5.185)、2.816(2.231~8.872)、3.736(3.151~11.39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与LVH有显著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磊;杨明;程波;徐彦;姚峰;邹勇;张苏川;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一类由于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或神经元胞膜及膜内蛋白的自身抗体而导致的疾病[1],抗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B型受体脑炎(抗GABAB受体脑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AE,由LANCASTER等[2]首先报道,主要表现为癫痫,伴记忆障碍、意识行为紊乱.该病在国内的报道较少,其临床症状较重,且易复发,但对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良好,早期应用对预后十分重要[3].本研究通过分析7例诊断为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影像特征及转归,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崔晓燕;付振强;王梦涵;张博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SAT)检测痰、支冲液等标本中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169份、支冲液151份.同时行快培法(BD960法)及SAT-TB法检测同时进行比较,记录结果.分别以BD960法及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计算SAT-TB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BD960法为参考标准,SAT法对肺结核患者在痰液、支冲液标本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93.06%、89.36%、89.33%;89.19%、95.12%、94.29%、42.39%.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SAT法和BD960法在痰液、支冲液标本对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93.06%、91.80%、62.04%;51.82%、94.29%、96.61%、42.39%;51.55%、95.83%、94.34%、59.48%;33.64%、90.24%、90.24%、33.64%.结论 SAT-TB法检测痰液和支冲液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度高的优点,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作者:许蕴怡;蔡杏珊;谭耀驹;刘燕文;曾少芳;马品云;周辉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皮质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组(MOD组)、氢气治疗组(H2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率,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及ROS生成率增加(P<0.01),△ψm水平降低(P<0.01);与MOD组比较,H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和ROS生成率降低(P<0.01),△ψm水平增加(P<0.01).结论 腹腔注射H2可保护脑I/R后缺血区线粒体的功能,改善大鼠脑I/R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作者:张鑫磊;陈盼;夏裕宁;李雪梅;戴春光;谭永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对老年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开始前两组均常规采用低通量透析.实验开始后,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高通量透析基础上每天口服尿毒清颗粒5 g,3次/d,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前后的血清IL-2,IL-10,CD3+、CD4+、CD8+、CD4+/CD8+改变.结果 两组高通量透析3月后,IL-2水平均较实验前低通量透析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而治疗组3个月后IL-2及IL-10的水平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的CD3+, CD4+和CD4+/CD8+水平较实验前低通量透析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清IL-2,IL-10,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老年性血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效果更明显.
作者:张洪源;林小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骨密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效果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Kellgren-Lawrence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测定其身高、体重、年龄、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比较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所测定的T值,以双能X线骨密度T值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筛查的准确性,并研究超声骨密度筛查值高低对于不同分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骨密度与双能X线骨密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751,P<0.05).超声骨密度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774, 95% CI(0.676,0.791),特异度为96.7%、灵敏度为85.7%、约登指数为82.4%.随着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超声骨密度及双能X线骨密度的T值均向负值方向增加.结论 超声骨密度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能应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越严重,越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曾展鹏;戴才锋;郑伟杰;贺宪;谭本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外科手术后良好的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机体康复,这也是近几年加速康复外科提出的基本要求[1].肝癌开腹切口,创伤巨大,术后疼痛剧烈,目前临床上对该类手术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静脉自控镇痛或硬膜外镇痛,这些镇痛方法效果确切,但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选择的安全确切的镇痛方式.近年来欧洲学者BLANCO等[2]提出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超声引导的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阻滞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麻醉医生的推崇,而此技术在开腹手术中的应用很少有报道.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对40例肝癌开腹患者术前行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对其镇痛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彬;林文新;郑辉利;张进;马保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基础通气方式,5 min后切换为PCV,以此时气道压为人工气腹前预设气道压,之后分别依次减少1 cmH2O、恢复为预设值、增加1 cmH2O;人工气腹15 min后气道压作为气腹后预设气道压,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每个时间点至少间隔5 min,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其中VT、Cdyn连续记录5个值取平均数,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人工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Cdyn、VT减小(P<0.01),MAP升高(P<0.05);预设气道压改变1 cmH2O时,ΔVT减小(P<0.05),Cdy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状态下预设气道压每改变1个单位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VT改变明显减小而Cdyn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树俊;姜艳华;刘海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人肝癌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是肝癌细胞建系与体外药敏试验的关键,对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方法总结.本文就人原代肝癌细胞的取材、分离、纯化、鉴定、培养基的选择及培养模型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当前常用的两种分离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突出了培养模型在人肝癌细胞原代培养中潜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人肝癌细胞原代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从事肝癌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王杰钦;游辅宇;彭青;高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AX-5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探讨PAX-5在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鉴别诊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269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对经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确诊的PAX-5异常表达的病例,结合文献调研,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意义.结果269例T细胞淋巴瘤中,共发现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PAX-5,异常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PAX-5是比较特异的B细胞标记,但也可以表达于T细胞淋巴瘤.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特别是某些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合理选用并综合评价系列T、B免疫标记表达情况,必要时行基因重排检测,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学锋;朱梅刚;丁向东;冯晓冬;张志魁;徐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357例鼻咽癌放疗后神经损伤患者中,纳入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病例,随访期1~4年,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患者,中数年龄是50岁,从放射治疗到出现交感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的时间均数为7.7年.6例患者均有持续和难以缓解的头晕症状,且均为神经系统首发症状,血压波动是鼻咽癌放疗后交感神经损伤临床体征的特征之一.激素治疗后有2例患者症状有部分缓解,其他4例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结论 交感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较少见但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作者:姚庆阳;李艺;唐亚梅;郑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GRACE评分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心内科首次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380例,其中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445 ng/mL) 200例,高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HMGB1≥445 ng/mL)18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低、高值组间的差异及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临床终点事件是各种原因的死亡和因冠心病再入院.结果 临床诊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在高迁移率族蛋白低、高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水平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0.836(P<0.05).COX分析显示HMGB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对生存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起来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 0.811~0.891,P<0.05).结论 HMGB1与GRACE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很好的预测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
作者:杨利娇;王虹;韩婷婷;张一达;王文丰;崔士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依托泊苷胶囊在晚期转移性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位治疗线数、常见的毒副反应、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 总共45例患者入组,中位治疗线数5线(2-10线),客观缓解率(ORR)为6.7%(3/45),临床获益率为26.7%(12/45),疾病控制率为68.9%(31/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个月(95% CI:2.3~5.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7.8%(17/4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6.7%(3/45).结论 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依托泊苷胶囊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且毒副反应可控.
作者: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及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10例冠心病患者和31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记录和检测血脂、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并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GF-21表达.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FGF2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FGF-21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未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下,FGF-21高分位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率是低分位组的5.20倍(95% CI:4.23~8.42);控制混杂因素后,FGF-21高分位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率是低分位组的7.21倍(95% CI:3.78~13.67),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FGF-21表达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刘雯辉;刘韵;张喆;何建新;张园;邱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1],该骨折常常为关节内骨折或邻近关节,通常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来3D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趋势[2],已有众多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粉碎性骨折实例报道,其优良的近中期疗效总体上得到了验证,利用此技术辅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目前报道极少,现将我院相关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危小东;肖勋刚;邹康;陈永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病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及比较效果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近期疗效,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年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升1年的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同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相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季峻松;陈婷;王辉;王晨怡;殷浩;傅志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PP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连续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 h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2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3 d、7 d,检测IL-18、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析APP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IL-18、Lac、PaO2、ALT、Cr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2组患者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2组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39例,对照组死亡49例,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69.64% vs.87.50%,χ2=5.303,P=0.021).APP患者血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呈负相关(r=-0.209,P=0.027).结论 连续血液灌流对APP患者的疗效优于间断血液灌流,能降低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提高患者PaO2,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朱保月;苏晓阳;王岩;杜艳雪;王维展;齐洪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USP22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USP2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顺铂化疗敏感性、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沉默宫颈癌细胞中USP22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而肿瘤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相应增高;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宫颈癌细胞中USP22的表达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对顺铂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 USP22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可促进HeLa细胞增殖并降低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刘春艳;毛熙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Dex1-3组.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均单肺通气,均使用乌司他丁.Dex1-3组分别给予Dex负荷量0.5、1.0、2.0 μg/kg,10 min后以0.5、1.0、2.0 μg/(kg·h)的剂量泵至术毕,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手术情况.于T0-4时点抽血检测SOD、IL-6、IL-10、MDA浓度.测量患者术后12、24、48、72 h FVC、FEV1及FEVl/FVC数值.结果与T0比较,C组、D1组T1-4时点的SOD下降,IL-6、MDA及T2-4的IL-10上升;D2-3组的T2-4时点的SOD下降, IL-6、MDA及IL-10上升.与C组比较,D1-2组T2-4时点及D3组的T1-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D1-3组术后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与D1组及D2组分别比较,D3组的T2-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术后48 h,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2.0 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以1.0、2.0 μg/(kg·h)泵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1.0 μg/kg组更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周桥灵;赵伟成;廖美娟;梁桦;王汉兵;刘洪珍;杨承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