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个体敏感性与术后出血的相关性

翟原苑;马海平;郑宏;王江

关键词:肝素, 敏感性, 体外循环, 术后出血
摘要:目的 探索在不同个体间肝素敏感性差异与术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个体化肝素抗凝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共120例,术中测基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开胸骨后给予2.5 mg/kg首次肝素剂量,5 min后测ACT数值.根据首次肝素化后测得的ACT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若ACT值达不到转机要求则继续追加肝素0.5 mg/kg,并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出血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输血量以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资料.结果 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T>750 s组与ACT<480 s组明显高于ACT 480~75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480 s组与ACT>750 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肝素敏感性与术后出血具有相关性,其中ACT在480~750 s之间的患者出血量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对压力控制通气预设气道压改变引起呼吸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目的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基础通气方式,5 min后切换为PCV,以此时气道压为人工气腹前预设气道压,之后分别依次减少1 cmH2O、恢复为预设值、增加1 cmH2O;人工气腹15 min后气道压作为气腹后预设气道压,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每个时间点至少间隔5 min,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其中VT、Cdyn连续记录5个值取平均数,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人工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Cdyn、VT减小(P<0.01),MAP升高(P<0.05);预设气道压改变1 cmH2O时,ΔVT减小(P<0.05),Cdy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状态下预设气道压每改变1个单位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VT改变明显减小而Cdyn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树俊;姜艳华;刘海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Dex1-3组.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均单肺通气,均使用乌司他丁.Dex1-3组分别给予Dex负荷量0.5、1.0、2.0 μg/kg,10 min后以0.5、1.0、2.0 μg/(kg·h)的剂量泵至术毕,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手术情况.于T0-4时点抽血检测SOD、IL-6、IL-10、MDA浓度.测量患者术后12、24、48、72 h FVC、FEV1及FEVl/FVC数值.结果与T0比较,C组、D1组T1-4时点的SOD下降,IL-6、MDA及T2-4的IL-10上升;D2-3组的T2-4时点的SOD下降, IL-6、MDA及IL-10上升.与C组比较,D1-2组T2-4时点及D3组的T1-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D1-3组术后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与D1组及D2组分别比较,D3组的T2-4时点的SOD及IL-10上升,IL-6、MDA下降,术后48 h,72 h的FVC、FEV1及FEV1/FV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2.0 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以1.0、2.0 μg/(kg·h)泵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1.0 μg/kg组更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周桥灵;赵伟成;廖美娟;梁桦;王汉兵;刘洪珍;杨承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M2BPGi联合MRI-DWI预测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M2BPGi与MRI影像学技术预测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丙型肝炎患者118例,收集患者血清学肝纤四项水平和血清M2BPGi的水平,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可能性的因素;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纤维化组的血清学指标IV-C与HA和血清M2BPGi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MRI的表观扩散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2BPGi水平(RR=4.282,P=0.003)与MRI影像学检查的ADC值(RR=0.654,P=0.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显示二者联合时,AUC为0.865,敏感度为95.2%,特异性为60.5%.结论 血清M2BPGi联合MRI影像学检查预测效能较高,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预测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王伟;马玉萍;马海婷;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内涵筛选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以往的分子机制研究往往受限于实验的规模、层次以及领域,难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影响诸多疾病的研究进展,甚至阻碍其进一步研究.自1997年,美国Celomics公司成功开发出首个高内涵筛选技术平台以来,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单次检测获取多靶点数据的检测系统,正逐渐被应用到分子生物学的各项研究中,并将于未来在分子机制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从规模、层次及范围概述高内涵筛选技术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以肝癌研究为例阐述其具体运用,同时简要展望其发展前景.

    作者:李廷跃;吴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VF/ICSI-ET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年轻患者(年龄<35岁)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单、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获得单胎或双胎妊娠的1321例年轻IVF/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分娩情况.结果 双胎组的整体流产率、早期流产率和出生体质量低于单胎组(P<0.05),中期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和低出生体质量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两组的妊娠囊丢失率和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期胚胎、双胚胎移植为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胎妊娠增加了年轻患者中期流产、早产、剖宫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在冻融周期选择单囊胚移植是年轻患者保证高临床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双胎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莉;周娜;齐诠;易艳红;董梅;刘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素个体敏感性与术后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在不同个体间肝素敏感性差异与术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个体化肝素抗凝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共120例,术中测基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开胸骨后给予2.5 mg/kg首次肝素剂量,5 min后测ACT数值.根据首次肝素化后测得的ACT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若ACT值达不到转机要求则继续追加肝素0.5 mg/kg,并分别记录各组术后出血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输血量以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资料.结果 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T>750 s组与ACT<480 s组明显高于ACT 480~75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480 s组与ACT>750 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肝素敏感性与术后出血具有相关性,其中ACT在480~750 s之间的患者出血量低.

    作者:翟原苑;马海平;郑宏;王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生后第2周监测血生化,记录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其中20例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40例无代谢性骨病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复测以上指标并比较.结果 分别比较生后2周两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两组间血清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代谢性骨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羟维生素D3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水平能够反映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病情,建议早期充分补充维生素D.

    作者:裘艳梅;侯洪涛;王炜;李月梅;马素苓;郭文香;鲍昆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绝经前乳腺癌治疗手段与闭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可导致闭经且与年龄和化疗方案密切相关,年龄越大闭经概率越高,含有烷化剂的方案闭经概率大.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会导致月经紊乱,较少影响生育功能.靶向治疗不导致闭经.有多项策略可起到保护卵巢或保护生育功能的作用,化疗过程中加用GnRH拮抗剂值得商榷.但出于安全考虑,在不能应用其他策略保护生育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LHRH拮抗剂.

    作者:黄兵江;樊涛;郑静;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病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及比较效果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近期疗效,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年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升1年的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同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相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季峻松;陈婷;王辉;王晨怡;殷浩;傅志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1],该骨折常常为关节内骨折或邻近关节,通常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来3D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趋势[2],已有众多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粉碎性骨折实例报道,其优良的近中期疗效总体上得到了验证,利用此技术辅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目前报道极少,现将我院相关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危小东;肖勋刚;邹康;陈永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减益经汤改善卵巢功能减退肾虚肝郁证患者临床症状与妊娠率

    目的 观察加减益经汤对卵巢功能减退(DOR)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妊娠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DOR肾虚肝郁证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和西药组(34例).中药组内服加减益经汤,西药组采用人工周期序贯(补佳乐2 mg/d×21 d+地屈孕酮20 mg/d×10 d)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 中药组在改善DOR肾虚肝郁证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药组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益经汤可明显改善肾虚肝郁证DOR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美;陶莉莉;和秀魁;孙冬梅;陈玉兴;陈小平;夏建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制定sIMRT及SIB-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者全脑靶区的均匀性指数(1.46 ± 0.04 vs.1.42 ± 0.13)、脑干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42.69 ± 2.18) Gy vs.(41.98 ± 0.96)Gy]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SIB-IMRT计划中肿瘤靶区的适形性(0.68 ± 0.05 vs. 0.44 ± 0.04)、均匀性(1.03 ± 0.01 vs.1.06 ± 0.01)、全脑靶区的适形性(0.78 ± 0.03 vs.0.76 ± 0.03)、双侧晶体及脑干的大受照射剂量明显优于sIMRT计划(P<0.05).结论 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均能满足靶区的覆盖及剂量要求,SIB-IMRT较sIMRT技术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

    作者:孔琪;陈香存;童铸廷;李云;王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LVH与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NT-proBNP、文化程度、Gal-3及MAU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进入模型,其OR(95% CI)分别为1.062(1.001~2.237)、1.643(1.527~5.185)、2.816(2.231~8.872)、3.736(3.151~11.39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与LVH有显著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磊;杨明;程波;徐彦;姚峰;邹勇;张苏川;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骨密度筛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骨密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效果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Kellgren-Lawrence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测定其身高、体重、年龄、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比较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所测定的T值,以双能X线骨密度T值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筛查的准确性,并研究超声骨密度筛查值高低对于不同分级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骨密度与双能X线骨密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751,P<0.05).超声骨密度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774, 95% CI(0.676,0.791),特异度为96.7%、灵敏度为85.7%、约登指数为82.4%.随着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超声骨密度及双能X线骨密度的T值均向负值方向增加.结论 超声骨密度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能应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筛查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越严重,越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作者:曾展鹏;戴才锋;郑伟杰;贺宪;谭本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AT技术检测结核杆菌rRNA对肺结核的快速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SAT)检测痰、支冲液等标本中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169份、支冲液151份.同时行快培法(BD960法)及SAT-TB法检测同时进行比较,记录结果.分别以BD960法及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计算SAT-TB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BD960法为参考标准,SAT法对肺结核患者在痰液、支冲液标本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93.06%、89.36%、89.33%;89.19%、95.12%、94.29%、42.39%.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SAT法和BD960法在痰液、支冲液标本对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93.06%、91.80%、62.04%;51.82%、94.29%、96.61%、42.39%;51.55%、95.83%、94.34%、59.48%;33.64%、90.24%、90.24%、33.64%.结论 SAT-TB法检测痰液和支冲液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度高的优点,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作者:许蕴怡;蔡杏珊;谭耀驹;刘燕文;曾少芳;马品云;周辉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GRACE评分对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GRACE评分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心内科首次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380例,其中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445 ng/mL) 200例,高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HMGB1≥445 ng/mL)18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低、高值组间的差异及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临床终点事件是各种原因的死亡和因冠心病再入院.结果 临床诊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在高迁移率族蛋白低、高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水平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0.836(P<0.05).COX分析显示HMGB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GRACE评分对生存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起来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 0.811~0.891,P<0.05).结论 HMGB1与GRACE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很好的预测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

    作者:杨利娇;王虹;韩婷婷;张一达;王文丰;崔士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生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与社会负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相关,但关键机制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至今未能阐明,严重影响临床防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与疾病关系的相关发现,所揭示的肠道微生物-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致病路径等,为认识肠道微生物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今后的抑郁症研究方向,带来新的视野和启示.

    作者:马燕;郭莉娜;刘漪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CEA、CA19-9和CHI3L1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入院初诊胰腺癌患者109例,所有患者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59例,按性别和年龄配对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胰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CEA、CA19-9和CHI3L1水平,使用STATA 12.0软件,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EA、CA19-9和CHI3L1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同时使用MedCal Ver 15.2.2软件比较血清CEA、CA19-9和CHI3L1对胰腺癌和健康对照的诊断效能.结果 胰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EA、CA19-9和CHI3L1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Z值分别为6.103、8.041和7.779);将两组的CEA、CA19-9和CHI3L1分别做ROC曲线,CEA、CA19-9和CHI3L1的AUC分别为0.786、0.876和0.864,诊断效能比较结果显示CA19-9优于CEA(P=0.03),CHI3L1与CEA比较,结果无差异(P=0.06),CA19-9与CEA诊断效能无差异(P=0.74).结论 CHI3L1和CA19-9对胰腺癌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CA19-9的诊断效能优于CEA,CHI3L1虽然与CEA诊断效能无差异,但P值接近0.05.

    作者:谢而付;蒋理;凌芸;刘雁雁;杨瑞霞;徐华国;张巧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PP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连续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4 h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2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3 d、7 d,检测IL-18、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析APP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IL-18、Lac、PaO2、ALT、Cr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2组患者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2组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后3 d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39例,对照组死亡49例,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69.64% vs.87.50%,χ2=5.303,P=0.021).APP患者血IL-18水平与其生存率呈负相关(r=-0.209,P=0.027).结论 连续血液灌流对APP患者的疗效优于间断血液灌流,能降低IL-18、Lac、ALT、Cr和CK-MB水平,提高患者PaO2,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朱保月;苏晓阳;王岩;杜艳雪;王维展;齐洪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在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C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在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TCP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血清中IL-18的表达量均低于脓毒症TCP患者.结论 IL-18与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呈负相关,并且极有可能在脓毒症TC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健;许华;王兵;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