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口腔症状为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核抗体谱分析

陆欢平

关键词:
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引发疾病.pSS的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口干、龋齿、黏膜异常、涎腺肿大等[1-2].pSS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或漏诊.抗核抗体谱(ANAs)是辅助诊断pSS应用多的检测项目之一,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87例以口腔症状为主的pSS患者ANAs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ANAs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及ICG-001阻断对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 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不同时间的表达及ICG-00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IRI 7 d组、IRI 14 d组及ICG+ IRI组.假手术组不夹闭左侧肾动脉;IRI 7 d组、IRI 14 d组及ICG+ IRI组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肾动脉,35 min后去除血管夹;ICG+IRI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ICG-001.检测4组大鼠肾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β-链蛋白(β-cate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β-catenin表达部位,生化染色测胶原含量,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I7 d组Fibronectin、α-SMA、胶原含量无明显增高,病理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IRI 14 d组Fibrone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胶原含量增多,肾功能减退,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假手术组相比,IRI7 d组β-catenin表达增高,IRI 14 d组较IRI7 d组增高更显著.与IRI 14 d组相比,ICG+ IRI组β-catenin、Fibrone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胶原含量减少,肾功能好转,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RI术后7d已激活,早于肾间质纤维化出现;ICG-00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所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黄健;刘畅;陈松;闵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及诊断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2-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3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PDW中位值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着FIGO分期增加,术前PDW中位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示,灵敏度75.9%,特异度60.9%,AUC 0.673 (95% CI 0.541~0.806)(P< 0.05).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宫颈浸润、附件转移患者术前PDW中位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宫颈浸润、附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PDW数值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肿瘤进展程度.

    作者:蒋慧云;李小毛;王佳;唐欣然;黄珊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疗效及机制

    目的 观察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五苓散+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以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脑水肿改善程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指标,观察五苓散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脑水肿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清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可减轻脑转移瘤患者的脑水肿,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机制考虑与降低血清VEGF有关.

    作者:沈有碧;郑都;黄涛;薛道金;彭子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患者颈内动脉闭塞试验结果分析

    鼻咽癌治疗方式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50%上升至20世纪90年代的70%[1-2],复发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复发累及颈内动脉且需手术治疗的病例,有必要术前行颈内动脉闭塞试验评估脑血流代偿情况.本研究回顾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内动脉闭塞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作者:陈锐聪;白小欣;陈锦华;邹志敏;刘诗万;蔡军;黎劭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 通过收集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孕妇患者羊水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羊水细胞;然后通过使用仙台病毒将hOct3/4、hSox2、hKlf4和hL-Myc四种因子转导羊水细胞进行重编程;后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干细胞多能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RT-PCR、EB自发三胚层分化和畸胎瘤体内分化潜能实验对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干细胞样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能性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PCR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干细胞特征,与人胚胎干细胞特性相似.体外EB自发分化和体内畸胎瘤分化实验也证实具有完全的三胚层分化发育潜力.结论 成功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为后续疾病特异性造血分化模型的建立、疾病治疗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冼业星;严金梅;陈玉嫦;李东至;孙筱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引导经皮肺穿刺在肺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引导肺周围病变经皮肺穿刺诊断成功率、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肺周围性病变患者152例.按其经皮穿刺活检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在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成功率、穿刺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组诊断成功率89.1%高于CT引导组诊断成功率8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时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组平均每例耗时(13.9±6.8) min少于CT引导组平均每例耗时(32.2±11.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组发生率5.8%低于CT引导组发生率39.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诊断成功率高,且更安全、更快速,对于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建议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

    作者:丁腾云;张超学;江子丰;金永红;朱祥胜;龙成娟;张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意识指数监测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在意识指数监测下联合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无痛人流术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10、20、30和40 μg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其他组接受丙泊酚+相应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丙泊酚注射痛及围术期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瑞芬太尼剂量增加,丙泊酚用量渐减少,苏醒时间缩短,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各瑞芬太尼组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随剂量增加渐升高,其中低氧血症R4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C监测下联合使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减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注射痛及体动反应发生率,但瑞芬太尼单次剂量达40μg时增加需警惕发生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风险.

    作者:刘民强;李仁宰;何俊永;石浩文;马明飞;何仁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必净组(X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X组手术前30 min血必净注射液5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术后血必净注射液5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天2次,连用5d;C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术前1d、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CRP、IL-6、TNF-α明显增高(P<0.05),X组增高的幅度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组的MMSE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围术期静滴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术后炎性细胞因子CRP、IL-6、TNF-α等的释放,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改善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杨淼;方华;章放香;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妊娠晚期宫颈沙眼衣原体及其不同基因型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孕晚期宫颈沙眼衣原体(Ct)及其不同基因型感染情况,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4 835例孕晚期行Ct及Ct基因型检查孕妇资料,按孕周分为A、B、C三组,三组中Ct阳性者设为研究组,标为A1、B1、C1;阴性者为对照组,标为A2、B2、C2.统计Ct感染率和基因型,比较各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不同基因型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 4 835例中Ct阳性277例(5.73%),不同孕周阳性率比较无差异.研究组均检出D、E、F、G、H、I、J、K基因型,以E、D、F、J为主,表达率:E型为38.27%、D型为18.05%、F型为17.69%、J型为12.64%.少量基因型为多重感染.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基因型为E(19.81%),其次为F(16.33%)、K(14.29%)、D(12.0%)、J(8.57%)、G(1.33%),H和Ⅰ型无胎膜早破.结论 晚孕期Ct感染发生率及感染基因型与早孕期相似,Ct感染与胎膜早破有相关性,E、F、K、D型胎膜早破发生率较高.

    作者:肖超群;潘淑敏;李仲均;黄素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外周组织昼夜节律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骨骼肌和心脏.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将有助于明确分子钟基因在骨骼肌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骨骼肌功能和代谢的影响,为维持骨骼肌的健康提供一个新思路,对研究因为昼夜节律紊乱引发的疾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闫银弟;罗旭光;杨艳萍;李海荣;曹锡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生长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类似物对真性性早熟女孩性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真性(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也称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依赖性早熟,是儿科常见分泌疾病,由于发育年龄提前,骨成熟加速,可导致患儿终成年身高(FAH)低于遗传靶身高(TH),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患儿终成年身高[1].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GnRHa)是治疗真性性早熟的首选药物,可抑制性激素分泌,减缓骨龄进展抑制骨骼成熟而改善成年身高[2].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生长激素联合GnRHa对真性性早熟女孩性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存桂;邹德颖;杨浩;姚彦莉;陈果;许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肺肉瘤样癌高表达PD-L1、RAB1A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肺肉瘤样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RAB1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的肺肉瘤样癌组织、41例疾病对照(肺鳞癌、腺癌)组织中PD-L1、RAB1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肉瘤样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肉瘤样癌、疾病对照两组之间PD-L1阳性率、RAB1A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5% vs.29.27%、70% vs.46.3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RAB1A(P< 0.05)为肺肉瘤样癌患者预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和PD-L1 (P< 0.05)为肺肉瘤样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肺肉瘤样癌组织中高表达PD-L1、RAB1A是肿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许提示肺肉瘤样癌患者是免疫治疗的潜在受益人群.

    作者:张子涵;张中冕;李静;胡超帆;陈天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EGCG和顺铂合用抑制人肺腺癌NCI-H1975细胞和人肺鳞状上皮癌NCI-H520细胞增殖及对EGFR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EGCG和顺铂合用对人肺腺癌NCI-H1975和鳞癌NCI-H520细胞增殖及EGFR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hospho-EGFR和EGFR表达;q-PCR检测细胞EGFR mRNA.结果 EGCG和顺铂合用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EGCG增加DNA-顺铂加合物;促进细胞核固缩;同时下调Phospho-EGFR和EGFR mRNA表达.结论 EGCG和顺铂合用抑制NCI-H1975和NCI-H520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增加细胞DNA-顺铂加合物和破坏DNA实现,且与抑制EGFR mRNA和Phospho-EGFR有关.

    作者:黄洁;李承红;陈实;钟金男;刘敏;李发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首次胚胎移植不同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首次胚胎移植不同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女方年龄< 40岁首次行胚胎移植的患者,将首次移植周期分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组,对首次移植不同周期的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有何差异.结果 首次移植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的年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日内膜厚度和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冻融胚胎移植组(P<0.05),而基础激素黄体生成素、平均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和单胎率则相反(P<0.05).结论 首次移植只要移植胚胎数一致,两种移植方式临床妊娠率相同,但减少移植优质胚胎数可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并且不影响抱婴率.

    作者:贾俊龙;张丽媛;桑元坤;张文华;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以口腔症状为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核抗体谱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引发疾病.pSS的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口干、龋齿、黏膜异常、涎腺肿大等[1-2].pSS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或漏诊.抗核抗体谱(ANAs)是辅助诊断pSS应用多的检测项目之一,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87例以口腔症状为主的pSS患者ANAs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ANAs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陆欢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可生物素化HLADRB1*07:01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目的 诱导表达可生物素化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7:01蛋白,以制备MHC四聚体,为后续研究肽段与MHCⅡ的结合力、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必要工具.方法 从GenBank中获得HLA-DRB1*07:01的cDNA序列,人工合成基因片段时,α链、β链的跨膜区加入亮氨酸拉链,其中β链还在跨膜区加入Avi标签.α链和β链分别与表达载体pET-44a和pETduet-1-Bir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构建原核表达体系,通过氨苄青霉素(Amp)抗性基因筛选,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44a-HLA-DRB1*07:01 α链和pETduet-1-HLA-DRB1 *07:01β链-BirA,0.25 mmol/L的IPTG可高效诱导目的蛋白表达,α链可被HLA-DRA抗体特异识别,目的蛋白可生物素化且可被链霉素特异识别.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反复洗涤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HLA-DRB1*07:01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得到纯化的可生物素化重组表达蛋白,为进一步制备HLA-肽四聚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敏英;李文;陶爱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中股骨侧分别使用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割重建A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gidfix固定组和Endobutton固定组(各30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KT-1000测量值、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排螺旋CT测量重建术后股骨侧隧道4个位置的直径,分析术后骨道扩大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量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骨侧骨道扩大相比,P1位置骨道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位置骨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单束解剖重建中股骨侧使用Rigidfix固定组较Endobutton固定骨隧道内口扩大较小,而股骨隧道其他位置骨道扩大二者无明显差异;ACL重建术后骨道扩大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李嘉;朴海旺;常乾坤;刘向林;徐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河北省胎盘早剥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了解河北省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64 909例孕产妇资料,调查该病的危险因素及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如城乡及医院等级、年龄)、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64 909例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者231例(0.36%);不同地区患病率整体趋势符合南高北低、区域性经济中心高于周边地区;城市医院患病率高于乡镇,医院等级越高患病率越高;平均患病年龄(29.29±5.26)岁,孕妇年龄的患病率呈“J”型分布,夏秋季节患病率低,春冬季节较高;新生儿死亡5例(2.2%),死胎30例(13.5%),无一孕产妇死亡;多发于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贫血、经产妇、有剖宫产史、多次妊娠者.结论 胎盘早剥患病率在年龄> 45岁和<20岁都较高,建议适时孕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尤其是高危人群在加强宣教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广丽;靳颖;张翠;杨洁;李雅丽;张英奎;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对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S组为假手术组,O组为手术对照组,D1、D2组分别为低剂量及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O组、D1组和D2组大鼠行左后足切开术制备切口痛模型,D1、D2组于术前10 min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30 μg/kg及50 μg/kg.S组和O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建立切口痛模型前(T0)及术后2、6、12、24h(T1-4)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于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取L4-6脊髓进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测定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O组大鼠T1-3时MWT值下降,脊髓OX42表达上调,脊髓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O组比较,D1组及D2组大鼠T1-3时MWT值升高,脊髓OX42表达下调,脊髓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 在切口痛模型中,右美托咪定主要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的表达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释放.

    作者:肖凡;罗振中;卢俊;陈受琳;黄丹;周斌;陈琴琴;华福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分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OEM,n=50)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位内膜组(EM,n=30);对照组为同期接受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EM,n=30).检测患者血清中NAMPT水平和病灶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NAMPT、VEGF、VEGFR-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EM组中的NAMPT的血清浓度比NEM组高;OEM组病灶中的NAMPT、VEGF、VEGFR-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EM组及NEM组中的在位内膜.OEM组患者血清中NAMPT水平与病灶中MVD呈正相关(r=0.81).结论 NAMPT可能通过促进内异症病灶新生血管形成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罗迪;牛刚;梁炎春;吴锦杰;谢鸿玉;李佳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