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17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丁琦;黄建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存活率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5例sepsis-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的IL-17水平.分析sepsis-ARDS患者IL-17水平与氧合指数(PaO2/FiO2)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35例sepsis-ARDS患者血浆的IL-17水平明显升高.IL-17和PaO2/FiO2呈负相关.相对于存活组而言,死亡组IL-17水平升高更显著.结论 Sepsis-ARDS患者血浆IL-17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和PaO2/FiO2及存活率呈负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为ITP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研究组5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MDSCs、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T细胞亚群.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中MDSCs比例、iNOS和ARG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78±0.45)%vs.(1.75±0.34)%,(0.54±0.33)mIU/mL vs.(1.02±0.13)mIU/mL,(0.32±0.19)mIU/mL vs.(0.86±0.1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3,0.034).研究组中治疗达CR及R者,治疗后外周血中MDSCs、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发病时(1.65±0.36)%vs.(0.76±0.39)%,(0.95±0.63)%vs.(0.2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2).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较健康者明显下降.MDSCs、Treg细胞可能参与改变ITP患者免疫失衡状态,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

    作者:凌奕文;张复华;赵莹;陈焯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耳大神经后支的保留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A组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常规切口或改良除皱切口行腮腺手术,保留耳大神经的后支,B组20例,按常规切口或改良除皱切口行腮腺手术,未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7d及1、3、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检测耳下区、耳垂、耳后区、耳前区、耳廓上部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A组16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患者,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随着时间延长,耳垂及耳下区症状逐步好转,3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耳垂区6个月仍有轻微感觉异常.B组20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术后6个月时耳垂及耳下区仍有较明显麻木,耳垂区是难恢复感觉的区域、耳廓上部感觉与前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腮腺手术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

    作者:张强;谭艳林;陈凯瑞;刘秀飘;熊博凯;危由春;邱嘉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吸痰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颅脑外科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吸痰;B组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背后放45°楔形垫,侧卧45°吸痰.分析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第7天吸痰前、后3 min SpO2和HR、吸痰总次数、吸痰耐受性和气道黏膜损伤、痰培养等情况.结果 相对于A组,B组的第7天的24 h吸痰总次数更少,吸痰耐受性更高、黏膜损伤情况较小、痰培养结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前后3 min HR、吸痰前SpO2、第2天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仰卧位体位相比,采用侧卧45°吸痰能更好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害小,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曾惠莉;曾志生;曾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孕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以及40例正常孕晚期妇女血清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而轻度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量及血清D-二聚体含量随着子痫严重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4,95%CI为0.6935~0.8802.对应的佳切割点为D-二聚体取值:893.55 mg/mL.结论 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呈正相关关系,对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甄妙平;张民乐;张淑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LOKA Prosoundα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值、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Ep、β、PWVβ及A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MT、Ep、β、PWVβ呈正相关(P<0.05);IMT、Ep、β、PWVβ与AC呈负相关(P<0.05).结论 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检查,可以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之前通过相关参数变化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判断.

    作者:郭迎春;孟令茜;高志云;马星;刘文瑞;杨漪;彭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术中诱发电位及微血管多普勒监测预防前循环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意义

    继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DCI)是脑动脉瘤开颅手术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瘤开颅术后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预防DCI的发生是改善脑动脉瘤开颅术后疗效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选择了2004年7月至2016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夹闭的307例颅内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其中2010年后使用术中诱发电位(EP)及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99例(监测组),2010年前未使用208例(未监测组),监测组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监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鑫;郇林春;宋启民;于建军;孙爱刚;孟凡国;李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辅助生殖中精子获能时间对精子质量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精子体外获能)时间对精液质量参数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方法 收集在本中心就诊的400例男性的精液,其中正常精子、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男性各10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马上置5%CO2、37℃、95%湿度培养箱孵育,分别记录20、40、80和120 min时的精液参数.结果 弱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20 min后,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PR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正常精子组、少精子症组和畸形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40 min后,PR%、PR精子总数、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结论 精液优化处理后的孵育时间与精液质量参数均呈负相关,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时间应控制在40 min内.

    作者:梁嘉颖;郑毅春;李子涛;汪李虎;刘风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辅助生殖技术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与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母婴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666例辅助生殖技术(试管组)与自然妊娠(自然组)双胎妊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资料,分别比较孕产妇一般情况和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手术指征和围产儿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试管组初产妇比例、剖宫产、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比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和产后出血量均高于自然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瘢痕子宫外,2组剖宫产手术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管理,合理选择终止妊娠方式.

    作者:赵敏;汤彪;杜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3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能否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3期患者的28 d全因病死率,以及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69例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n=35,入组后立即行HRRT)、对照组(n=34,出现紧急指征时开始HRRT),HRRT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模式.主要终点事件是28 d内全因病死率,次要指标包括治疗后7 d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HRRT,对照组22例患者达到了紧急指征接受HRRT.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观察组(34.3%)略低于对照组(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治疗前两组间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对照组较治疗前略有下降(P>0.05).治疗7 d后两组间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2).治疗前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两组治疗7 d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9).预测28 d死亡事件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1)较高的体质量是患者的保护性因素[HR=0.914,95%CI:0.862~0.970,P=0.003];(2)高乳酸[HR=1.462,95%CI:1.207.1.771,P<0.001]、高SOFA评分[HR=1.291,95%CI:1.104.1.509,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1)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未能显著降低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的28天病死率.(2)HRRT可降低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6的水平.(3)较高的体质量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而高乳酸水平、高SOFA评分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李旭;阿丽娅;梁彦平;刘加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家兔尸斑吸光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尸斑的客观测量方法及其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制出测量尸斑的便携式测量仪,在家兔死亡56 h内对其尸斑明显处和缺乏处8个部位27个测量点进行吸光度检查.结果 分析死后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尸斑吸光度值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得出家兔多部位尸斑吸光度值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单元和多元回归方程.结论 所研制出的便携式尸斑测量仪为尸斑的客观测量及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并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远斌;胡丙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还有抗炎作用,并且对缺血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右美托咪定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刘娇;张双霜;樊晓娜;胡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因此常被认为是免疫应答的正向促进因素,然而,近些年来新发现一种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应答功能的B细胞亚群,这群B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TGF-β等)及细胞间接触等方式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这群B细胞称为调节性B细胞(Bregs).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Bregs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着重综述了Breg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一琼;朱光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衰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71例,对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调查,完成Fried衰弱量表评分,记录随访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人数1年.结果 371例研究对象中,衰弱发生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NYHA分级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年内老年心力衰竭伴衰弱的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是非衰弱患者1.54(1.02~2.31)倍(P=0.038).Fried量表中步速测试阳性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增加了1.52(1.07~2.15)倍(P=0.019).结论 衰弱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

    作者:卓裕丰;段跃兴;郑栋;伍金雷;程颖;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冯燕玲;张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囊胚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囊胚移植选择策略

    目的 探讨冻融囊胚移植中囊胚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优的囊胚移植选择策略.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2054个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将行囊胚冻融移植的患者根据移植囊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组,不同组之间年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余临床指标(不孕原因、促排方案、授精方案、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多胎率)使用x2检验分析.结果 相对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42.31%/28.89%)、种植率(42.31%/17.93%)和活产率(29.96%/21.17%),同时显著降低多胎率(1.85%/24.68%).相对于不分质量的双囊胚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移植可以显著改善种植率(42.31%/37.95%),并极大地降低多胎率(1.85%/39.79%).随着移植胚胎中低质量囊胚数目的增加,其妊娠率(60.63%.35.79%)、种植率(44.01%.22.37%)、活产率(44.01%.26.84%)逐渐下降.结论 低质量囊胚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结局.

    作者:李明颖;马艳萍;高梦莹;邓波;邓莲;相立峰;李永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术后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每组7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水平并记录术后住院日,镇痛相关的不良事件,EQ-5D健康指数量表.结果 与PCIA组相比,TAP-B组术后24、48、72 h运动NRS评分显著降低(P<0.05),静息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TAP-B组术后第3,6个月静息,运动NRS评分,CPSP发生率降低,EQ-5D分值明显升高(P<0.05).与PCIA组相比,TAP-B组患者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补救镇痛明显减少(P<0.05).结论 TAP-B能够有效减轻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疼痛,有效降低术后早,中期CPSP和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牟俊英;赵博;袁泉;王雅枫;刘恋;夏中元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中纳米碳示踪剂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33例直肠癌根治术,15例使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另外18例未使用,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和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切除长度和下切缘距肿瘤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术后饮水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出(18.5±2.3)枚淋巴结多于对照组(16.3±1.6)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4,P=0.047).观察组微小淋巴结检出数(6.9±1.2)枚高于对照组(4.1±1.3)枚(t=2.053,P=0.029).术后随访1.8个月暂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有利于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

    作者:郭雄波;黄彬;刘宝华;李春穴;叶景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FSH、LH、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无差异.结果 1次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不孕年限短,治疗方案以长方案为主,2、3次组以短方案为主.1次组FSH、LH、E2值偏低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2、3次组,2次组低于3次组.3次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1次组(P<0.01).1次组A型内膜、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2、3次组,2次组高于3次组.结论 年龄是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IVF-ET成功的因素之一;首次IVF-ET患者倾向于长方案治疗,而2、3次IVF-ET患者则更容易采用短方案治疗;治疗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FSH、LH、E2分泌不足和子宫内膜容受障碍.

    作者:马兰;桂琦;陈静思;宋家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估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实验,选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QLⅡ)和对照组(LI组).QLⅡ组患者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Ⅱ阻滞);LI组术毕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术后6、1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QLⅡ组与LI组相比较,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获得更长时间镇痛(术后48 h),并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余高锋;金尚怡;李会仁;汪自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为预防控制CRAB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VITEK-2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药敏情况;Carba NP试验及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检测;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外排泵AdeB、AdeJ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2株CRAB存在多药耐药情况,其中36株CRAB检出blaNDM-1、blaOXA-23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达85.7%;以PCR为金标准,mCIM与PCR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0.88),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灵敏度低于mCIM;39株CRAB检测到外排泵基因,检出率达92.8%;25株CRAB检测到Int1基因,检出率达59.5%.结论 临床分离CRAB的耐药机制复杂,与产生碳青霉烯酶、外排泵基因、整合子基因的大量表达都有关.

    作者:闫玲;顾兵;张丽;马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核呼吸因子-1在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心脏疾病的研究热点广泛受到关注.随着对核呼吸因子-1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现通过对核呼吸因子-1分子生物学特性、在线粒体中的生物合成及在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药物,为临床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侯维娜;王瑞鹃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